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新型蠕化剂的研制过程,研究得出用Re-Cu-Zn-Mg-Si-Fe合金(w_(Rc)=18%~22%,w_(Cu)=15%~20%,w_(Zn)=2%~5%,w_(Mg)=1%~4%,w_(Si)=30%~35%,Fe余量)作蠕化剂,其蠕化剂的适宜加入量范围宽,便于蠕墨铸铁生产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51个不同香型芝麻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1个芝麻油样品中主要含有6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烷酸、亚麻酸,不同香型的芝麻油中6种脂肪酸相对比例没有差别,分别为:棕榈酸8.39% ~ 9.37%,硬脂酸4.69% ~ 5.55%,油酸35.74% ~38.28%,亚油酸45.99% ~48.99%,二十碳烷酸0.48% ~0.79%,亚麻酸0.47% ~0.56%,但是脂肪酸含量差距明显,淡香型芝麻油脂肪酸的绝对含量最高,其次是浓香型、不香型,其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差别最大.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产生菌的诱变及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色糖多孢菌08L作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诱变得到的UL5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2.6%。再通过培养基优化,其组成为淀粉3%,糊精3%,葡萄糖2%,黄豆饼粉3%,玉米浆1%,硫酸铵0.15%,碳酸钙0.6%,磷酸二氢钾0.02%的条件下,UL5菌株在诱变的基础上,发酵水平再提高15.2%。  相似文献   

4.
脊尾白虾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饲料粗蛋白水平(52.59%,45.67oA,38.91%,32.39%,26.60%)和粗脂肪水平(3.07%,5.03%,8.02%,10.96%,13.95%)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在饲料粗蛋白45.05%、粗脂肪8.67%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水平继续增加,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籽粒收获机清选筛堵塞引发清选作业质量降低的问题,选取筛片倾角37.5°、45°、52.5°、60°四组筛孔开度的鱼鳞筛,开展清选筛堵塞规律和脱附田间试验.作业量为1.5 hm2时,上清选筛的堵孔比例分别为7.89%、7.59%、7.14%、6.91%,尾筛的堵孔比例分别为8.07%、7.81%、7.49%、6.78%,粮仓内籽粒含杂率分别为1.15%、1.29%、1.34%、1.45%,筛尾处籽粒损失率分别为1.13%、1.07%、0.93%、0.87%;上清选筛堵塞玉米芯轴的脱附力平均值分别为2.07、1.76、1.56、1.47N,尾筛堵塞玉米芯轴脱附力平均值分别为2、1.73、1.59、1.48N.  相似文献   

6.
引入自适应因子,在系统滤波过程中判断系统滤波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选择性动态修正的滤波参数以提高系统滤波抗干扰能力,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方法与UKF相比,在位置的三个方向上,误差均值分别降低了30.66%、21.58%、23.36%;在速度的三个方向上,误差均值分别降低了4.76%、11.01%、20%.与14-IUKF相比,在位置的三个方向上,误差均值分别降低了16.42%、11.57%、16.33%;在速度的三个方向上,误差均值分别降低了2.25%、3.96%、11.09%.  相似文献   

7.
采用回流的方法从野生及种植灵芝中提取灵芝酸和总黄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测得野生及种植灵芝中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366%和0.871%,相对标准偏差(RSD,n=4)分别为1.07%和0.81%,平均回收率为99.65%;野生及种植灵芝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507%和0.551%,RSD(n=4)分别为1.31%和1.10%,平均回收率为99.39%.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聚氨酯型固化剂和剑麻纤维对砂土进行改良,针对不同固化剂含量(1%,2%,3%和4%与干砂的质量比)、纤维含量(0%,0.2%,0.4%,0.6%和0.8%与干砂的质量比)和干密度(1.45,1.50,1.55和1.60 g/cm3)的改良砂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抗拉试验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图像对其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3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黑龙江省产酸浆果籽,并获得了油脂,得油率依次为17.26%(质量分数,以下同),18.51%,19.55%.用气质联机(GC/MS)对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酸浆籽油脂成分主要由亚油酸(65%~75%)、油酸(10%~15%)、十六烷酸(6%~15%)以及十八烷酸(1.0%~3.5%)构成.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不同替代率(水∶水泥∶砂∶石=0.5∶1∶1.19∶2.21)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别研究再生骨料替代率(o%、25%、50%、75%和100%)、粉煤灰替代率(0%、15%、30%和45%)及纳米SiO2添加率(0%、1%、2%和3%)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加而增加.单掺粉煤灰和单掺纳米SiO2时,抗压强度均呈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规律.粉煤灰最佳替代率30%,纳米SiO2最佳添加率2%.  相似文献   

11.
膨胀素联合复合酶处理对花粉破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组毕赤酵母菌株Swollenin的表达产物——膨胀素,联合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处理茶花粉,经镜检并计算其破壁率.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复合酶或重组菌株发酵液对花粉进行破壁处理,破壁率分别为85.7%和89.2%,两者联合处理使茶花粉外壁变软凹陷,萌发沟破裂,内容物呈团状释放出来,花粉的破壁效果明显,破壁率高达92.5%.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某地红岩崖的块状沉积型高岭土矿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以及热重分析,原矿中高岭石含量达90%以上.探索了煅烧温度对产品白度、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的煅烧温度区间为875~950℃,煅烧后产品白度≥80%,100g/L的高岭土产品悬浊液pH≤7,产品高岭土组分为偏高岭石.根据实验结果设定950℃的煅烧温度在某有限公司生产线进行了连续7天稳定生产的工业试验,得到白度为(82±1)、pH值为(6.20±0.2),质量稳定且符合国家工业标准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N-乙酰吗啉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以吗啉和醋酐为原料 ,在脱水剂的作用下合成N 乙酰吗啉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加料方式、脱水剂用量等因素对N 乙酰吗啉合成的影响 ,采用真空蒸馏装置对产品进行精制 .在适宜工艺条件下 ,吗啉转化率达 98.5 2 % ,N 乙酰吗啉收率达 91 .0 6% .产品经精制 ,纯度达 98.67% .  相似文献   

14.
有限交换p—群直积分解的2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积是群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直积分解是群论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有限交换群的直积分解是群论的经典结果,而有限交换p-群的直积分解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本文讨论这一问题,给出了2种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溴代环己烷和烷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类具有全新结构的黏土稳定剂,并考察其防膨效果和长效性,通过XRD和SEM分别从微观和直观上对所研制产品防膨效果进行表征.产品A的防膨率为77.06%;冲洗11次后,膨胀率为28.70%;由XRD谱图可知其晶粒大而完整,层间距为1.309 nm.结果表明,自制产品A具有防止黏土矿物水化膨胀、控制黏土微粒分散运移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偶氮二异丁腈和甲醇为原料,经氯化亚砜催化下的醇解反应得到偶氮2-甲基丙酸甲酯,收率90.6%;将该酯化物和单乙醇胺经甲醇钠催化下的氨解反应得到偶氮二异丁酰(2-乙醇)胺,收率85.1%;粗产品经水重结晶得到目标产品,收率84.5%。合成过程总收率65%以上,产品纯度99.4%以上。  相似文献   

17.
柴胡皂苷酶解产物经硅胶柱梯度洗脱分离纯化,得到2种单体皂苷(洗脱剂为氯仿和甲醇)。经薄层层析检测,纯化的单体柴胡皂苷酶解产物Ⅰ结构推测为水解掉2个糖基的皂苷元,产物Ⅱ结构推测为水解掉1个糖基的皂苷,产物Ⅰ和产物Ⅱ得率分别为样品的20.25%、4.2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纯度达90%以上。产物Ⅰ、Ⅱ的结构和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加工制作蕨菜面条和香椿面条,分别研究蕨菜和香椿的不同添加状态及不同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指标和烹煮指标的对比,得出结论:制作蕨菜面条时,若侧重成品口感,则添加25%蕨菜浆,若侧重成品烹煮属性,则添加3%蕨菜粉;制作香椿面条时,若侧重成品口感,则添加2%香椿粉或25%香椿浆,若侧重成品烹煮属性,则添加2%香椿粉。  相似文献   

19.
以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生产丙烯腈的副产品———稀硫酸铵溶液为原料 ,采用电解法生产过硫酸铵。一定温度下 ,采用Pt作阳极 ,Pb作阴极 ,聚四氟乙烯阳离子膜为隔膜 ,加入一定量的自制抑制剂为添加剂 ,电解制备过硫酸铵。转化率可达 95 %。采用结晶法分离产物 ,并用碘量法对产品纯度进行测定 ,过硫酸铵质量分数达99%。同时考察了添加剂的种类、用量 ,隔膜的种类、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用此法生产过硫酸铵产品 ,工艺简单 ,操作容易 ,生产过程污染小 ,产品易分离 ,纯度高 ,是利用稀硫酸铵溶液生产过硫酸铵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废旧不饱和聚酯树脂裂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废料裂解制燃料油技术进行了研究, 系统地考察了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反应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催化裂解所需反应温度比热裂解反应温度降低了100 ℃, 液相产品收率提高了20 %。试验确定催化裂解反应温度为400 ~ 450 ℃, 反应时间为70 ~ 80 min;剂油质量比为1∶5。试验对4 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单独使用YB-2 催化剂, 液相产品收率为58 .22%~ 59.14 %;YB-1 和YB-2 混合使用, 最高液相产品收率为68.76%。通过试验证明, 应用催化裂解技术是解决废旧不饱和聚酯树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