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贵州某氧化铝厂的赤泥进行了磁场下酸浸回收钛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硫酸浓度、液固比、温度对钛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场下钛浸出效果显著好于无磁场下浸出效果,在0.41 T磁场强度下,当硫酸浓度位5 mol/L,温度为90℃,浸取时间120 min,液固比3∶1的条件下,赤泥中钛的浸出率达85.15%,而无磁场条件下钛的浸出率只有81.5%。说明磁场对硫酸对赤泥中钛的浸出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硫酸浸出-水解结晶除杂-钛盐水解-煅烧"工艺从钛铁矿中回收钛白粉.综合考察了浸出过程中温度、搅拌强度、时间、固液比、硫酸浓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最佳浸出参数为浸出剂浓度为18.4mol/L的硫酸、浸出温度为160℃、浸出时间为90min、浸出搅拌强度为400r/min、固液比为1∶1...  相似文献   

3.
铝厂赤泥中提钪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泥的基本性质和综合处理的现状,研究提高赤泥中稀有金属钪回收率。采用逆流循环浸出赤泥,通过调节浸出过程中各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900~1000g/L,浸出温度90℃以上,液固比5:1,浸出时间4h,钪的综合回收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4.
赤泥脱碱现有的方法不足主要表现在:酸法或碱法脱碱会耗费大量的酸或碱,使脱碱成本偏高;简单水洗法脱碱时,副产品中碱浓度较低,不能实现赤泥与碱的综合利用。本文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水为浸取剂,采用五级逆流浸取法对赤泥中碱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考察了温度、液固比、浸取速度等因素对碱的浸出率及浓度的影响,得出碱的浸出率与浓度随温度、液固比、浸取速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浸取条件为:温度70℃,液固比3∶1,浸取速度15mL/min,在此条件下赤泥中碱的浸出率达89.18%,浓度达到20.38g/L。此方法不仅能将赤泥中的碱有效脱除,同时得到浓度较高的碱溶液,实现赤泥与碱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压氧化酸浸法从钴白合金中浸出钴和铜,研究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和硫酸浓度对钴白合金中钴和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出酸浸的最优条件为:浸出时间6 h,浸出温度70℃,液固比9∶1,硫酸的浓度2.0 mol/L,此时钴的浸出率为88.7%,铜的浸出率为86.4%。  相似文献   

6.
以预还原处理后的钒钛磁铁矿混合精矿为原料,用盐酸浸出其中的铁、钒、钛,考察了各因素对铁、钒、钛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渣进行了物相分析. 结果表明,在初始盐酸浓度20%(?)、液固质量比4:1、浸出温度110℃、浸出时间4 h的优化浸出条件下,铁、钒的浸出率分别为91.8%和95.0%,钛的浸出率为0.3%;浸出过程中钛是先溶解?再水解沉淀;盐酸浸出液可用于回收铁和萃取提钒;盐酸浸出渣中TiO2的硫酸分解率达98.2%,可作为硫酸法生产钛白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6):1743-1745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通过硫酸恒温浸出,真空过滤,回收赤泥中钪元素。并且考察温度、浸出剂浓度、浸出时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提高浸出率;硫酸浓度为4 mol/L时浸出率最高;浸出时间增加,浸出率增加,并在2 h后增加幅度减小。在T=363.15 K,硫酸浓度为4 mol/L,浸出2 h的条件下,钪的回收率最高,为85.8%。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氧水+硫酸"体系浸出废CRT荧光粉中的锌,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和双氧水含量对Z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3 mol/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 h,固液比1∶30 g/m L,双氧水/硫酸为0.1,中速搅拌条件下,锌浸出率可达90%以上,且可大大减少有毒气体H2S。  相似文献   

9.
以拜耳法赤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硫酸、冰醋酸、草酸对赤泥中钠、铁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对钠、铁浸出率影响较显著。增加硫酸浓度有助于提高钠的浸出率,20 ℃、1.8 mol/L 硫酸、浸出时间为30 min条件下,钠的浸出率为99.99%。增加硫酸浓度和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铁的浸出率,2.8 mol/L 硫酸、50 ℃、浸出时间为45 min时,铁的浸出率为67.93%。硫酸对赤泥中钠、铁的浸出动力学机制均符合内扩散控制模型,且铁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7.50 kJ/mol。硫酸浸钠后赤泥中形成的晶型物相包括二水硫酸钙、三氧化二铁、氢氧化铝和二氧化钛,浸铁后的晶型物相主要是二水硫酸钙和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氧水+硫酸"体系浸出废CRT荧光粉中的锌,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和双氧水含量对Z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3 mol/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 h,固液比1∶30 g/m L,双氧水/硫酸为0.1,中速搅拌条件下,锌浸出率可达90%以上,且可大大减少有毒气体H2S。  相似文献   

11.
钛石膏是钛白粉生产过程中利用石灰中和钛白废酸而形成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同时由于钛石膏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也是重要的二次资源,必须加以回收利用。利用盐酸浸出钛石膏,回收有价金属元素,实现钛石膏的综合利用。研究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以及液固质量比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酸质量分数为15%、浸出时间为60 min、浸出温度为90 ℃、液固质量比为6∶1时,金属铁的浸出率>90%。该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成本低,为钛石膏的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谢桦 《广东化工》2011,38(3):226-228
广西中部地区石煤是粉状石煤,其特点品位高,储量大,极具开采价值.作者长期对该地区进行提钒工艺研究,此工艺分为石煤焙烧准备、石煤焙烧和石煤沉钒三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后的石煤粒度对钒浸出率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粒度的减小钒浸出率增大;低钠钙化焙烧时,焙烧温度应控制在800℃左右,焙烧时间大约为3 h最佳;酸浸...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高铁、低铝煤矸石为原料,不用热活化处理直接酸浸提取铝、铁、钛,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液固比和时间的增加,铝、铁、钛溶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当硫酸质量分数超过65%时,铝、铁溶出率下降,钛溶出率继续增加;通过酸质量分数、液固比、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的考察,得到了各因素对煤矸石中铝铁钛溶出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适宜的浸出条件为:酸质量分数65%,液固比3,温度115℃,时间4 h,此条件下铝、铁、钛的溶出率分别达到88.86%,91.37%和70.75%。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了以磷酸分解磷矿,关键酸解工艺参数对磷及Fe、Al、Mg、Pb、As浸出的影响规律,并从热力学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矿内磷及Fe、Al、Mg浸出率随磷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搅拌速度影响不明显;Pb浸出率随磷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影响不明显;As浸出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反应时间增加略有减小,磷酸质量分数、搅拌速度和液固比影响不明显。控制磷酸质量分数为30%(以P2O5计)、反应温度为80 ℃、搅拌速度为300 r/min、反应时间为150 min、液固质量比为10∶1,在此条件下,磷及Fe、Al、Mg、Pb、As的浸出率分别为98.65%、68.56%、48.54%、95.84%、32.85%和84.62%。通过热力学分析表明磷矿内Mg、As浸出率较高,Pb浸出率较低,而Fe、Al浸出率大小主要取决于磷矿中褐铁矿及高岭土含量。  相似文献   

15.
杨保俊  徐玉娟  王百年 《广东化工》2011,38(5):75-76,45
文章在常压、较低温度(<100℃)下,开展了江西弋阳蛇纹石硫酸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以蛇纹石中氧化镁的浸出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蛇纹石酸浸反应温度、酸浸反应时间、硫酸溶液质量浓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蛇纹石中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所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酸浸反应温度95℃、酸浸反应时间5h...  相似文献   

16.
用硫酸从镍氢电池负极板废料中浸出镍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荣华  高大明  覃柞观 《广东化工》2011,38(7):35-36,23
为了吲收有价金属,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对硫酸浸出镍氢电池负极扳废料中的镍钻元素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基于硫酸与负极板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及产生大量气体的原理,采用涂层钢带一体、静态不施加搅拌的浸出方式,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硫酸体积与负极板废料的质量比)、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镍钴浸出的影响。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2.0mol/L、液固比为6:1、反应时间为30min、初始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镍钴浸出率均在98%以上,稀土浸出率在90%以上,铁浸出率只有3%~6%。  相似文献   

17.
张传宝  颜文斌  徐辉  高峰  华骏 《应用化工》2012,41(7):1188-1192
采用氯化钠-硫酸混合溶液对铅锌矿难处理酸浸渣进行浸出,对浸出液稀释,制备硫酸铅,考察了氯化钠浓度、液固比、时间、温度和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酸浸渣的浸出影响和考察稀释倍数、时间等因素对沉淀硫酸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钠浓度为330 g/L,液固比为7∶1,时间为1.5 h,温度95℃,硫酸浓度为1 mol/L的条件下,铅的浸出率为82.1%;在浸出液稀释倍数为2.5,静置时间7 h的条件下,硫酸铅的沉淀率为93%,产品纯度为99.1%。铅的回收率为76%,比传统方法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曲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建立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及液固比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对选择性浸出率与矿浆过滤速率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并使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对铜冶炼渣氧压硫酸选择性浸出工艺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和液固比均是影响浸出率和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各响应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且选择性浸出率与矿浆过滤速率在最佳条件上存在差异。优化后的选择性浸出率和矿浆过滤速率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为204.1℃、硫酸浓度为0.46mol/L、液固比为6.9mL/g,此条件下选择性浸出率为96.95%,过滤速率为399.42L/(m2?h),与验证实验中平均选择性浸出率、平均过滤速率分别为96.57%,398L/(m2?h)相比,偏差较小,预测值与验证实际值吻合好,表明模型选择准确,优化方案可信。  相似文献   

19.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通过硝酸溶液处理,制备得到了无机高分子活化硅酸絮凝剂,用于处理云南滇池水系的污染水,具有良好的浊度和COD去除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浸取温度、浸取时间、液固比和HNO3质量分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直观分析。研究表明:制备活化硅酸的较优条件为浸取温度70℃,浸取时间70min,液固比18∶1,w(HNO3)=15%;制备的活化硅酸絮凝剂处理滇池污染水,其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75%。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态溶出法研究了废旧镍氢电池中金属镍的湿法回收工艺。分别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溶解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废旧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中镍的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浓度为3 mol/L,液固比为7∶1,溶解时间为5 h,溶解温度为70℃时,镍的回收率达到最高。最佳条件下,镍的回收率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