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F精炼过程中钢液氢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建涛  张敏娟  鲁慧慧  张朝晖 《钢铁》2011,46(10):32-35
 为了研究LF精炼过程氢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贺利氏定氢仪对LF精炼过程钢液氢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F升温阶段和钙处理及软吹氩阶段是LF精炼增氢的主要环节,增氢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64×10-6和046×10-6,占LF精炼过程总增氢量的83.33%。 LF升温阶段增氢是由精炼渣和埋弧渣水分所致,LF钙处理及软吹氩阶段增氢是由于喂硅钙线速度过快导致钢液裸露。LF脱硫及合金化阶段是增氢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增氢量占LF精炼过程的16.67%,平均增氢量0.22×10-6,是大吹氩时间过长所致.同时研究表明,LF精炼结束随着钢水中氢含量的增大,钢板探伤合格率逐渐降低,其氢质量分数小于(3~4)×10-6时探伤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王瑾  廖明  李斌 《钢铁研究》2010,(5):56-58
在2008年重钢的探伤钢CDQ207生产中,钢中氢成为影响钢板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合金烘烤、控制精炼环节原辅料水分等技术管理措施,强化LF过程w(H)控制,充分发挥LF精炼功能,确保了大部分炉次钢中w(H)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9年1-10月探伤钢探伤综量合格率为95.93%,较好地完成了项目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GCr15轴承钢LF精炼过程各阶段的钢中氧及夹杂物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LF精炼15~20 min时钢中氧含量已降低到较低水平,LF精炼结束后软吹时间控制15 min左右较为合理;LF精炼结束及中间包钢中大部分夹杂物尺寸在15 μm以下;应进一步加强浇铸环节的控制,减少钢水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浸入式直读测氢仪对“转炉炼钢+LF炉+连铸”过程中[H]的来源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转炉冶炼、LF精炼、浇注过程均存在钢水增[H]现象。增氢原因有:原辅材料及合金水分、系统耐材水分、耐材化学成分分解的碳氢化合物、钢液二次氧化导致钢水增[H]。分析影响钢液增氢的主要因素及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铁水脱硫-转炉-钢包喷粉脱硫-LF炉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路线,通过钢包喷粉脱硫环节,降低LF炉精炼的到站硫含量,实现LF炉精炼快速深脱硫,将钢水硫含量稳定地控制到0.0015%以下,满足生产超低硫优质板材钢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黄生权  孙毅 《四川冶金》2011,33(2):14-18
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影响LF精炼炉电耗的因素较多,涉及生产过程各环节,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以控制LF精炼炉精炼时间为中心、提高拉坯速度和精炼初始温度、缩短等待时间等,从而降低80吨LF精炼炉电耗.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重轨钢精炼过程的脱氧、夹杂物控制和脱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工艺实践,对精炼过程中的炉渣碱度和精炼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炉渣碱度高有利于重轨钢在LF精炼时脱氧,欲控制重轨钢中生成2CaO·Al2O3·SiO2,应尽量控制钢中的Ca和Al含量.工艺实践表明,在RH精炼时全氧含量和氢含量在15min左右已趋于稳定,炉渣碱度对脱氧无明显影响,但碱度高会有脆性夹杂物生成.建议高速重轨钢的精炼可以在LF精炼时采用较高碱度(2.5~3.0),在RH精炼时控制较低的炉渣碱度(2.0左右),同时控制RH精炼时间在15 min即可达到脱氢脱氧和控制夹杂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LF精炼具体控制模型温度预报、成分预测、底吹控制、电极自动控制等单系统应用情况逐一分析,阐述了LF精炼国内外智能控制研究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LF精炼模型控制、新监测技术应用、大数据处理的协同融合发展理念,并分析LF精炼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场生产实践和对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查找出影响LF炉精炼电耗高的"顶渣、初始钢水温度、待精炼时间、精炼渣系、精炼挡位和电流选择及精炼设备"主要因素,通过在冶炼、钢包、精炼、连铸、设备、生产协调六个环节实施改进措施,LF精炼吨钢电耗比最初降低了6.664(k W·h)/t。  相似文献   

10.
祖奇 《山西冶金》2014,(4):90-91
通过对钢水夹杂物的分析,改善精炼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初步解决了LF炉冶炼一些普通产品的结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  林路  赵舸  何赛  刘亚琴 《中国冶金》2022,32(11):32-40
LF精炼过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会提高精炼控制水平、提升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符合目前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的发展趋势。概述了LF精炼自动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对国内外LF精炼自动吹氩、电极自动控制、温度预报、成分预报和控制、脱硫造渣、脱氧造渣的控制系统/模型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着重总结了上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阐述了LF精炼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了LF精炼自动化炼钢发展途径及前景,可为后续LF精炼过程实现自动化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X80管线钢在LF炉精炼过程不同阶段碳、硫的变化趋势,发现增碳主要发生在送电期,脱硫主要发生在强搅拌过程。对精炼工艺进行了改进,重新分配了LF炉停电、送电期的任务;在送电期降低底吹氩流量控制增碳,弱化送电期脱硫功能,在停电期则通过强搅拌完成深脱硫。工艺优化后LF精炼过程增碳控制在0.005%以内,脱硫率达90%以上,钢中w(S)稳定控制在0.000 8%以内。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钢包炉精炼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对LF炉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LF炉主要环节的控制技术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转炉生产环节中由于复吹气体选择、转炉出钢口维护、合金选择、吹氩清扫以及LF精炼过程中炉内通电时间、脱氧剂、压力调节等环节对钢水增氮量的影响.采取减少转炉后吹、缩短LF通电时间等措施后,钢中氮含量控制在0.005 0%以下.  相似文献   

15.
SPHC钢LF精炼过程钢水增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的控制是CSP工艺生产SPHC钢成分控制的一大难点。通过在国内某厂进行生产试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了增硅最严重的LF精炼过程钢中[Al]s对硅含量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LF精炼结束时钢渣间还远未达到平衡,而且整个过程增硅趋势强烈;LF精炼过程增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脱氧喂入了过量的铝,同时顶渣氧化性高也增加了钢中酸溶铝的损耗。  相似文献   

16.
测试了电弧炉冶炼、LF精炼及连铸过程钢液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钢中氮的主要来源是电弧炉冶炼过程的电弧区增氮,LF精炼及连铸过程钢液与大气接触吸氮。LF精炼时的供电制度对钢液吸氮也有影响。提出了控制钢液氮含量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郭辉  王凤珍  李松  李斌  李托明 《河北冶金》2007,(4):45-46,30
针对邯钢三炼钢厂冷轧用低硅低硫铝镇静钢LF炉精炼生产增硅严重的问题,对其限制性环节进行分析后,制定了新的LF精炼工艺,使供冷轧用料的钢水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比较“铁水预处理→BOF→RH→LF→板坯连铸机”和“铁水预处理→BOF→LF→RH→板坯连铸机”两种工艺路线生产管线钢精炼过程的增氮控制.结果表明,LF→RH比RH→LF生产工艺在精炼时增氮减少约5×10-6.因此从控制增氮角度上,生产管线钢优先选择LF→RH精炼工艺.  相似文献   

19.
对于精炼能力不足的炼钢厂,采用RH真空单重精炼工艺替代双重精炼工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和RH+LF或LF+RH双重精炼工艺不同,采用RH真空单重精炼工艺开发冶炼冷轧超低碳钢,主要难点在于钢中夹杂物控制,控制不恰当会严重影响浇铸性能。使用适量铝渣作为顶渣改质剂和优化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30多家钢铁企业LF精炼渣处理现状及利用模式进行详细调研发现:LF精炼渣处理方式较为简单, 利用层次低, 资源浪费严重.同时, LF精炼渣具有光学碱度、硫容量和硫分配比高, 熔化温度和黏度较低的特点, 可以在冶金内循环利用, 但渣中硫的富集成为其在冶金内循环利用中的限制环节.基于此, 开展LF精炼渣氧化除硫试验及冶金回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F精炼渣中的硫可被O2氧化成SO2;在1370℃和1400℃时, 吹气10 min除硫率可达47%以上, 而吹气60 min后除硫率基本可达90%以上, 吹空气除硫效果明显, 完全满足LF精炼渣冶金回用时对硫含量的要求.最终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且与现行生产工艺结合较好的LF精炼渣在冶金中再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