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为了分析澳洲坚果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澳洲坚果花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澳洲坚果花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澳洲坚果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了43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87.09%。其主要由烯烃类(2.66%)、醇类(18.44%)、酚类(0.78%)、醛类(13.91%)、酮类(3.60%)、酯类(7.20%)、酸类(21.74%)及氧化物类(9.54%)等化合物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乙醇(8.75%)、4-羟基苯甲醛(6.88%)、反-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6.25%)、苯乙酸(5.94%)、α-苄基苯乙醇(4.22%)、苯甲醇(3.75%)、桂酸(2.19%)、苯乙酸乙酯(1.72%)、芳樟醇(1.25%)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优化萃取工艺。方法:以紫苏叶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紫苏叶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为10kg/h的条件下萃取150min为最佳工艺。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得率达3.2%。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 技术萃取杭白菊挥发油,以杭白菊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 流量、萃取时间4 个因素对杭白菊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CO2 流量10kg/h 的条件下萃取2h 为最佳工艺,杭白菊挥发油得率达5.92%。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超监界CO2萃取花椒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0MPa,萃取时间为2h,无水乙醇用量20%,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了萃取出的花椒油,鉴定出52种成分,主要有β-水芹烯、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4-(4-甲氧苯基)-2-丁酮、土青木香烯、β-月桂烯、缬草烯醇。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姜挥发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法时超临界CO2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料粒径为03mm,萃取压力25 MPa,温度40℃,CO2流量30 kg/h,萃取时间100min,所得姜精油呈浅黄色,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1%左右提高到4.3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共分离出58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38种,主体呈香成分为柠檬烯、α-蒎烯、莰烯、金合欢烯、β-水芹烯、β-倍半水芹烯、姜烯等烯类.主体辣味成分为6-姜醇.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和微波辅助萃取佩兰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诱导萃取佩兰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2℃,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2.71%;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160s,溶剂量300ml,洗涤剂量30ml,得率3.76%。水蒸馏法提取率为0.76%。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佩兰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为了研究腊梅花精油超临界CO2 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腊梅花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腊梅花精油萃取率为指标,对影响超临界CO2 萃取腊梅花精油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腊梅花精油各主要因素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压力30MPa、温度40℃、时间3.0h、CO2 流量25kg/h,在此条件下的精油萃取率最高为(1.18 ± 0.02)%。腊梅花精油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鉴定出57 个化学成分,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67.30%,其次是酯类占15.19%,萜烯类占10.90%,其他类占6.61%。推测醋酸苯甲酯、醋酸冰片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可能是腊梅花香型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中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芫荽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出萃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二氧化碳流量30 L/h、萃取时间180 min、萃取温度42℃,芫荽籽油萃取率大于12%.对所得的芫荽籽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螺旋热榨、螺旋冷榨与液压压榨方式制备澳洲坚果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 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核桃油为对照,对其色差值、质量指标与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核桃 油与芦丁标准品为对照,研究其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结果表明: 不同压榨方式澳洲坚果油中,液压压榨澳洲坚果油品质最佳,其评估色泽的L、a 、b值分别为99.78、 -1.44、2.99;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分别为0.648 6 mg/g、0.466 8 mmol/kg;含有5 种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 分数为83.89%,其中油酸62.66%、棕榈油酸16.75%、亚油酸1.47%;总酚含量为679.11 μg/mL。不同压榨方式澳 洲坚果油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对羟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 ABTS+·清除能力与还原力。其中液压压榨澳洲坚果油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1.31 mg/mL)与还原力(IC50 14.78 mg/mL)优于热榨、冷榨澳洲坚果油,低于芦丁 标准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 0.029 mg/mL)较强,相同质量浓度下优于冷榨澳洲坚果油与芦丁 标准品,低于热榨澳洲坚果油与核桃油;对ABTS+·的清除能力(IC50 12.88 mg/mL)高于热榨澳洲坚果油与核桃 油,低于冷榨澳洲坚果油与芦丁标准品。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压榨方式澳洲坚果油与核桃油中的总酚含量与其清除 羟自由基(R=0.951 9,P<0.01)、ABTS+·(R=0.910 7,P<0.01)的能力及还原力(R=0.939 4,P<0.01)之 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考察温度、压力、CO2 流量和分离Ⅰ压力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 流量25kg/h、分离Ⅰ压力9MPa 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30.53%,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油样中游离脂肪酸较少,有害的过氧化值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无臭味。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从大扁杏杏仁中提取杏仁油。确定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粒径40 目,萃取时间2.5h。此条件下杏仁油得率为49.85%。各因素对大扁杏杏仁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粒径。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辣椒籽油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导了使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提取和分离辣椒籽油和辣素的研究。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考察温度、压力、CO2气速对萃取量和萃取物组成以及油脂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萃取量及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其次是温度。实验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存在固-流相界面的气膜阻力;调节压力及温度可实现对萃取物的辣素、油脂分离,同时可获得亚油酸含量极高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