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锡铁山铅锌矿是青海省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属于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其围岩主要为沉积岩。通过归纳总结锡铁山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带分布特征、矿床共生组合规律和矿床成因,系统研究了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成矿规律,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鄂西地区铅锌矿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鄂西地区基本上可划分出沉积成岩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沉积成岩型铅锌矿主要成矿时代属晚震旦世~寒武纪,如冰洞山式铅锌矿床和凹子岗锌矿床.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形成燕山中晚期,与滑脱拆离构造密切相关,矿化主要集中于青峰强变形带、神农架断穹西部、黄陵断穹北部、恩施褶皱束咸丰背斜、长阳褶皱束走马坪背斜中.贵子沟一带、神农架断穹西部、鹤峰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英将铅锌矿位于华南板块闽赣粤造山带武夷褶皱带北缘华南板块之板块碰撞缝合带―萍乡—广丰古缝合断裂带的南侧,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分布普遍,是赣东北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总结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对矿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实践意义。通过查阅英将铅锌矿成矿与找矿的成果资料,以这些资料为基础,总结了英将铅锌矿地质特征,并就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译丹  王永春  裴蕾  方磊 《金属矿山》2015,44(10):104-109
北瓦沟地区位于营口-宽甸早元古代、印支-燕山期的Au-Ag-Cu-Pb-Zn-B成矿带内,区内构造发育,岩浆岩广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地质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区内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①区内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共同影响,尤以吕梁时期构造变形作用为主;②吕梁期韧性剪切带构造对铅锌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铅锌矿提供热源、动力、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③与矿化有关的剪切带位于倒转褶皱正常翼的条带状大理岩中,总体走向NW。根据区内铅锌矿成矿条件及其外围地区铅锌矿化异常特征、分布规律,认为角砾状铅锌矿是主要找矿对象,早元古代辽吉花岗岩附近的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带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部位。根据上述分析,圈定出了恒山里-王家堡子和大卫屯2个成矿远景区,为区内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羊拉铜矿床位于昌都-思茅地块与中咱微板块的结合部位,是加仁花岗岩带上羊拉-曲隆Cu(Pb-Zn-Ag)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指导矿区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工作,结合区内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要素、成因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其中志留系江边组、志留系里农组为主要的赋矿层位;②矿床受地层、构造控制作用显著,矿体整体规模、产状及厚度变化较大,沿倾向方向形态复杂多变,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③矿床主要受控于近SN向、NE向断裂组及层间破碎带,构造交汇部位矿化进一步富化;④矿床可划分为热水沉积成矿、岩浆热液成矿及构造热液改造成矿3个阶段,总体属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里农矿段西侧、路农矿段东侧及两者结合部位西北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位于格陵兰东部铜铅锌成矿带。结合野外调查,利用光薄片显微鉴定,对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矿石特征可分为砂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硅质岩重晶石型三类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多金属矿是复合叠加型矿床,早期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层状硅质岩重晶石型铜铅锌矿,之后在陆源碎屑沉积时形成砂岩型铜铅锌矿,后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及砂岩层位充填交代、并对早期砂岩矿化层进一步热液叠加富集成矿。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及成因的总结,有助于推动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山岩铜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具有一般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床在纵向和横向上成矿元素组分分带特征、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及其边缘相位置等海底热液成矿模式特征是勘查找矿的重要理论依据.矿区地质调查揭示矿区深部及外围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鄂西地区基本上可划分出沉积成岩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沉积成岩型铅锌矿主要成矿时代属晚震旦世~寒武纪,如冰洞山式铅锌矿床和凹子岗锌矿床。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形成燕山中晚期,与滑脱拆离构造密切相关,矿化主要集中于青峰强变形带、神农架断穹西部、黄陵断穹北部、恩施褶皱束咸丰背斜、长阳褶皱束走马坪背斜中。贵子沟一带、神农架断穹西部、鹤峰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地区部分处于扬子准地台中部南缘铅锌矿化带内,是重庆境内重要的铅锌产地。总结了研究区内典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区内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热卤水改造型,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类似。从控矿岩性、控矿岩相、控矿构造及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沉淀机制方面分析了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获得了对本区铅锌矿床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过去针对江西众埠街锰铅锌矿的成因研究成果均停留在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等要素的研究层面,缺少对矿床元素及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国内外类似典型矿床的资料搜集和对比研究也基本未涉及等,为更有效地实施地质项目,对该矿开展了成矿规律及外围成矿预测研究。该矿为一探明的大型锰铅锌矿床,矿床呈现上锰下铅锌的双层结构,为同生锰矿和后生铅锌矿的共生复合矿床。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和研究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同类型典型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相类比,探讨矿床成矿物质和热液来源、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认为矿床为与海底火山喷流有关的铅锌矿和沉积型锰矿的共生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海强 《煤炭技术》2006,25(11):87-88
风水沟煤矿通过科技创新,对煤炭运输及选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了煤仓旋流输送器、博后筛,对矿井和选煤厂主要运输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使煤炭选运能力、块煤产率及煤炭分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内涵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