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师比罗特在公布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时说,世界能源格局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世界各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却正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迅速减少,而且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天然气出口国。 相似文献
2.
国际能源格局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呈现出国际能源消费重心向东转移、能源地缘政治斗争继续、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重视非常规能源等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未来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能源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我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随着欧美能源需求的持续下降,中东、加拿大、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国都在更加积极地寻找需求方,中国已经成为其首选目标。中方应抓住这一时机,不断加强面向全球的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及科技合作,加快推进中缅等跨境油气管道建设,加强远洋石油、液化天然气运输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增强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6.
7.
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和非洲的石油储产量大幅增长,石油供应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石油消费重心正在转向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2000~2011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了35.7%,北美和欧洲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居全球领先水平,天然气消费普遍增长.发达国家仍然是能源投资的主体,但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投资也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对煤炭和石油的投资比例均高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对天然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投资比例超过了发展中国家.欧美引领着新能源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拉动,亚洲地区有可能成为全球新能源中心.气候变化问题使能源安全的内涵扩展到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未来可能会影响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不二选择;其次,维护海外投资利益已成为中国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的重要考量;第三,需要重新考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外交;另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以何种政治姿态影响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国家及欧美等国解决能源争端、领土争端和贸易争端,是我国面临的又一挑战.中国要注重能源大国在能源安全中的作用,有区别地与具有不同能源安全利益诉求的国家开展能源外交,在全球能源对话中要积极倡导能源贸易“去政治化”,提出既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又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头10年世界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长重心东移,转向东亚—南亚弧形地带,其中中国和印度成为领跑者,这一趋势将至少持续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和印度占世界GDP的份额分别从2000年的3.72%和1.49%上升到2010年的9.34%和2.44%。2000~2010年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为2.67%,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为11.54%和5.18%。2001~2010年间,北美、日本的石油进口量呈下降趋势,欧洲呈微弱增长态势;而同期中国石油进口量年均增长率达16.29%,印度2000~2009年间石油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32%。2000~2010年间世界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84%,2010年煤炭占基础能源的30%;而中国10年间煤炭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21%,2010年煤炭占基础能源的70.3%。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能源构成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必须加大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坚决扭转煤炭占能源构成比例持续升高的局面。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长重心东移相应的是中美两国战略思维的变化。美国战略重点东移、"重返亚洲"的目的是遏制中国,这不过是冷战时期围堵的老思维;但美国同时又必须与中国合作,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而中国必须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形成新的战略思维,改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促稳定,以结构调整保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目前中国能源形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立足国内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基本思路;并认为通过和平与合作途径,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外能源供应体系,是解决中国能源供应不足的另一战略措施;最后阐述了新的能源安全观。 相似文献
12.
欧洲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30余年来欧洲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有了重大变化,石油、煤炭比例大幅度降低,天然气大幅度上升,核电明显上升。这些变化主要在上世纪末完成,且不同国家间有适合各自国情的差别。能源构成的优化促进了能源安全和环保,但天然气的大量进口也带来若干负面影响。受此启发,我国在能源构成优化中应强调适合自己的国情。从全国看应发展洁净煤炭,大力节油,能源构成应以煤、油、气、核电和水电等基础能源为主体,多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从各地区看应强调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低碳发展时代的世界与中国能源格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哥本哈根会议认定了"2℃"和"在2050年前全球排放量减到1990年的一半",到2050年,碳减排要求世界人均能耗不高于2.5t标煤/a。能源碳强度ω是一个反映碳排放与能源结构关系的新指标,利用它与一次能源消费中生成并排放二氧化碳的各种形式能源所占比率γ的关联式ω=2.4γ进行推算:按照450情景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307×108t出现在2020年,而能耗峰值在2030年左右;按照丹麦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320×108t出现在2025年,能耗峰值也大约在2030年,将达到273×108t标煤/a,人均3.3t标煤/a。碳排放峰值年越推迟,达到2050年远期目标的难度越大。按照丹麦方案,2030~2050年的20年间,需平均每年减排10×108t二氧化碳,同时与450情景方案相比,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增加400×108t以上。根据中国政府宣布的2010~2020年的减排目标推算,2020年能耗为41×108t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约74×108t,中国只要能做到能耗强度每5年降低20%,就能够实现此目标。中国应在2020年之前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加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天然气、大幅提高能效,这样就完全能够与世界减排同行。 相似文献
14.
国外单位GDP能耗演变历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单位GDP能耗的上升阶段。出现这一阶段是本国在同一时期内原材料消费强度高涨导致的,而原材料消耗强度高涨是社会发展全面转向机械化大生产和工业时代的现代家园建设带来的。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从上升转为下降的拐点处于第二产业比重仍比较高的时期,其直接原因是本国工业向高端升级,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巩固了单位GDP能耗的下降。我国应将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上升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标志性指标,将推动工业发展走向高端作为当前阶段降低单位GDP能耗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21世纪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能源需求的重要来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会对全球的能源变革产生巨大作用。从第一次石油危机至今,日本的新能源无论是总量还是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是因为新能源的技术和设备有了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来自日本政府能源政策的支持,但2011年的福岛核危机将彻底改变日本的能源格局。日本政府宣布将中止核电发展计划,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下一步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然而日本的规模化可再生能源过程也面临着如何弥补核电站退役后的电力缺口、国土面积狭小、电网网架薄弱以及因电价过高导致的巨额补贴费用等诸多困难。与此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日本核危机使全球核能遭遇低潮期,而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有可能催生第三次产业革命。同时也认识到,能源来源的过于单一化使得能源风险加剧,需要建立健全的、快速的能源应急机制,加大国际间能源合作,突破能源技术壁垒。此次日本核危机促使中国反思自身的核电发展策略。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当前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大产品技术含量,切勿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拓展非主流型可再生能源生产设备市场。政府要把握整体布局,避免出现区域性生产"过度"。 相似文献
17.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特点,然后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资源、市场条件出发,分析了成员国之间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并提出合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越来越普及.以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将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内涵及其市场前景,并详细阐述了其应具备的特征以及架构体系和技术支撑.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新趋势,能源互联网将在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产业方面带来革命潮流.能源互联网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福利. 相似文献
19.
20.
对传统能源的不可持续供应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几种可以永续造福人类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受控核聚变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