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回顾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相关立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法律所涉及的保护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全面介绍<历史城镇规划法>的立法背景、法律框架及主要内容,对历史风致等相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剖析,结合法律颁发后市町村等地方政府的主要动向,探讨日本历史风致保护立法的特点和经验、以及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签定以来,新的遗产类型不断被发掘和涌现出来,例如,文化景观、线性遗产、遗产运河、世界记忆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世界湿地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城镇与城镇中心、工业遗产以及20世纪遗产等,这既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也是与公约所倡导的基于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共同"理念与精神密切相关,这一基本共识促进和推动了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关于遗产的"共同"理念"拥有"的"共同"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缔约国在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亚洲最先城市化的国家,目前已有8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日本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现在的城市生活环境不仅得到根本改善,而且在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做出引人注目的成绩。本文从日本城市规划制度和环境政策演变角度,分阶段介绍自1950年以来的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法律和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政策,逐步展开日本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保护地球自然环境的过程,尤其注重从生态城市到低碳社会转型发展的最近政策动向。  相似文献   

4.
引言 日本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作出行动最早的国家之一.1997年12月在京都主办了气候公约缔约国第三次大会(COP3).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以后,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继英国政府2008年5月决定全面展开"低碳经济"[1]之后,2008年7月在北海道洞爷湖召开的G8首脑会议上,前日本首相福田以《日本走向低碳社会》为题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演讲[3].他指出,为了阻止全球暖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量削减碳排量,实现在2050年之前全世界至少比现状削减50%的目标.他宣布,日本的长期目标为,到2050年时碳排量比现状削减60 ~ 80%,成为在世界上值得夸耀的"低碳社会".2009年9月,民主党政权的第一位首相鸠山上任不久后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演说中,进一步向世界宣布了日本的中期目标,即到2020年时比1990年减排25%[3].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10,(2):20-22
新闻背景:严峻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热切关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于2009年11月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为应对世界性气候恶化,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能源资源的日趋紧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达成的共识。"低碳"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相关技术和指标也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生产与生活的指导原则和评判标准。在建筑规划领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社区等理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取向。在西方国家,它们已经得到普遍实施,且已形成系统性的政策框架及技术指标。首先,低碳措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产生的,因此须与整体的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现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2)
在我国低碳经济、绿色生活、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低碳设计理念,明确视觉传达行业低碳设计理念,提出视觉传达行业"三创新、二注重"的发展思路,可以为视觉传达行业探索低碳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2007,(8):62-63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为解决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与战后赔偿等"克服过去"问题,需要考察如下两种趋势:一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扩大国家主义意识及其运动的历史环境;一是战后日本社会持续隐秘扩散的新国家主义问题。考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实施殖民统治的根源——国家主义在战后原样传承下来的背景,审视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赔偿问题的歪曲认识和举动,就能发现日本忽视政治责任和战后赔偿问题而只专注于本国利益和确立新国家认同性的社会脉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5)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于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陕西而言,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低碳经济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结合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陕西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现状,提出陕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客家围屋改造经验,强调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工作中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践行低碳理念,还应重视原住民的发展诉求,寻求多方共赢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世界瞩目的"2009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落下帷幕,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已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对新能源企业来说,是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4.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出现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气候报告》指出,2001~2010年是人类从1850年开始使用仪器测量温度以来最热的十年,全球变暖仍是世界气候变化最主要趋势,这种  相似文献   

15.
<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不知不觉中,"低碳"之风已经席卷中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渗透到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回顾2009年全球气侯大会,进一步明晰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普世价值,而作为迎合低碳理念重要角色的房地产业,大力开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不知不觉中,"低碳"之风已经席卷中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渗透到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回顾2009年全球气侯大会,进一步明晰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普世价值,而作为迎合低碳理念重要角色的房地产业,大力开发低碳节能项目也逐步成为诸多地产商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敬伟 《市政技术》2020,(S1):27-2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对各种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现在世界上的能源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短缺,于是人们现在开始意识到低碳环保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要以低碳经济为理念,并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所以以低碳经济为视角,探讨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政工程管理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城市景观风貌奖是国家级别跨学科、跨行业的特殊奖项,迄今已有30年历史.追溯和梳理了该奖项与日本城市景观风貌治理的伴随发展之历程;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全样本展开分析,并对重要作品和事件展开进一步甄别研究,归纳出若干动向;然后换个视角即日本相关政策制度如何影响该奖项,进一步审视日本城市景观风貌治理的途径及效应;借鉴日本历史...  相似文献   

19.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贞  万敏 《中国园林》2010,26(6):35-38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传统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风景园林建设的新思路,它有望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概念、产生背景以及发展趋势的初步探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尝试概括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其营造要则,旨在推广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念,为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低碳"目标,创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普遍意识到城市规划在保护城市历史环境上的重要性.然而,保护的对象是"大量的","熟悉的"、"普遍的"的历史城市.我们在试图保护这样的历史城市时,必须对该城市现存的各种历史资源及积累的历史经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