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敏  谭索  蒋英  况豪杰 《中国酿造》2019,38(5):174-178
质构是榨菜重要的品质特征,与榨菜原料(茎瘤芥瘤茎)的质构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采用质构分析(TPA)仪对茎瘤芥瘤茎及 榨菜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瘤茎头部与中部的弹性、咀嚼性和粘结性,头部与尾部的硬度和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质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部位质构指标分析数据离散程度小;茎瘤芥瘤茎各个部位的咀嚼性-粘结 性、咀嚼性-弹性相关性较高;茎瘤芥瘤茎质构各个指标的相关性的规律性与取样方式有关,芯部硬度与脆度的相关性较高,而皮层 硬度与脆度的相关性较低。 榨菜的脆度值较茎瘤芥瘤茎减小,而榨菜的硬度值、弹性值、内聚性值、咀嚼性值和粘结性值较茎瘤芥瘤 茎增大。  相似文献   

2.
李敏  游雄鹰  赵昌琼 《食品科学》2011,32(19):50-53
采用丙酮溶液提取茎瘤芥叶片中的叶绿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光照、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光照、H2O2、VC、酸碱性条件以及Mg2+、Cu2+、Fe3+、Ca2+等金属离子均影响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的稳定性。在10~70℃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稳定,80℃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稳定性下降。中性条件、Na2SO3的存在均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安书  胡敏  何军 《食品科学》2012,33(14):321-325
研制茎瘤芥叶胡萝卜混合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方法:以优质茎瘤芥叶子原汁和胡萝卜汁为原料,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产酸量和乳酸活菌数为指标,确定最终发酵菌种和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按1:1:1比例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液最佳配方为茎瘤芥叶胡萝卜混合汁配比6:4、脱脂乳4%、接种量2%、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4h;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发酵原液中添加蔗糖4%、柠檬酸0.04%、耐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2%、黄原胶0.03%。  相似文献   

4.
胡相云  张玉礼 《中国调味品》2014,(4):122-123,127
在茎瘤芥收获期,对涪陵区各乡镇收获的瘤茎随机取样,分析测定瘤茎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铅砷含量符合酱腌菜卫生指标,农药残留只有百菌清有2个样本检出,但都符合安全评价指标,硝酸盐含量有3个样本约高于安全评价标准,表明应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胡相云 《中国调味品》2012,37(2):25-27,31
茎瘤芥(榨菜)是涪陵的特色蔬菜,得天独厚的气候,造就了茎瘤芥优秀的品质,辅以标准化的栽培与管理,必将大大提高其安全性,使涪陵榨菜产业更上新的台阶。文章分析了影响茎瘤芥安全的危害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提高茎瘤芥的品质与安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开发研制涪陵地产茎瘤芥胡萝卜混合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饮料稳定系数作为测定指标,使用单一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对饮料的稳定效果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稳定剂,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杀菌时间对饮料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胡萝卜混合汁复合乳酸菌饮料稳定剂最佳添加量为:耐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3%,黄原胶0.01%,单硬脂酸甘油酯0.03%,海藻酸钠0.05%;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温度30℃~40℃;杀菌温度100℃,杀菌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7.
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以新鲜茎瘤芥为试材,研究其在风脱水和盐脱水过程中的质地变化。结果表明:茎瘤芥的硬度与脆性、凝聚性与弹性、咀嚼性之间相关性良好,回复性与其他质地参数相关性都较差;在风脱水和盐脱水中各项质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一致;脆性、凝聚性、弹性、咀嚼性能作为评判茎瘤芥质地的代表性参数。在风脱水期间茎瘤芥质地的代表性参数变化较为稳定,质地特性易于控制,而盐脱水的质地参数变化较大;经过风脱水后除了脆性外,其他质地参数值均低于盐脱水的。试验也表明TPA测试能够较好地反映茎瘤芥各项质地参数的变化规律,适用于茎瘤芥质地品质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食盐浓度腌制茎瘤芥泡菜,对腌制过程中茎瘤芥亚硝酸盐含晕、硝酸盐含量进行动态研究,对发酵液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进行动态研究.3种食盐浓度茎瘤芥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均出现在发酵前期,高食盐浓度有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茎瘤芥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细胞渗透进入发酵液中,有助于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改善其卫生品质.  相似文献   

9.
吴日章  刘丽丹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1,32(14):328-332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新鲜茎瘤芥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茎瘤芥经预处理后,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相对湿度(RH)85%~95%的0、5、10℃和15℃恒温箱中,统计22d贮藏期内发芽率、腐烂率、商品率,每5d测定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等指标。结果表明:0℃和5℃的低温贮藏与10℃和15℃的贮藏条件相比,显著提高了茎瘤芥的商品率,降低了茎瘤芥的发芽率、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延缓了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但不同温度间总酚和类黄酮变化规律性不强。其中0℃贮藏效果最好,商品率100%、腐烂率0%,贮藏期可达50d,且保持了茎瘤芥良好的品质,贮藏至第20天,其抗坏血酸分别比10、15℃贮藏的茎瘤芥高109%和208%,可溶性蛋白较5、10℃和15℃贮藏高16.7%、59.0%和89.6%。由此可知,10、15℃不利于茎瘤芥保鲜与贮藏,而0℃和5℃对茎瘤芥具较好保鲜效果,保持茎瘤芥良好的采后品质,但0℃总体上优于5℃,故0℃是茎瘤芥最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0.
以茎瘤芥叶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叶片进行预处理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浸提剂、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茎瘤芥叶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茎瘤芥叶叶绿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叶绿素优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溶剂为乙醇体积分数70%的乙醇/丙酮溶液,50℃水浴温度浸提3h,叶绿素提取率为1.08%.  相似文献   

11.
外源硒对茎瘤芥硒形态及硒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瘤芥游离氨基酸、VC、还原糖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0.41%、13.36%和46.73%。叶面喷施硒后茎瘤芥中全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1%~193.9%和74.0%~271.5%,并且随外源硒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显著提高,1.0、2.5 mg/L硒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33%和23.57%。茎瘤芥吸收的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茎瘤芥全硒和有机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茎瘤芥的干燥动力学和多酚降解动力学特征,分别在40、50℃和60℃下对茎瘤芥进行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利用8个薄层干燥模型探究干燥动力学特征;利用4个反应动力学模型探究茎瘤芥多酚单体的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 表明:与热风干燥相比,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对茎瘤芥的干燥效率更高且所干燥茎瘤芥褐变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3.
探寻茎瘤芥中营养元素含量特征规律及其与产地的关系.通过微波消解系统消解茎瘤芥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消解液中的常量营养元素(Mg、P、S、Ca、K)和微量营养元素(B、Mo、Mn、Fe、Cu、Zn、Sr),测量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  相似文献   

14.
聂西度  符靓 《食品工业科技》2014,(17):301-304,320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茎瘤芥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其中Mg、P、K、Ca、Mn、Fe、Ni、Cu、Zn、As、Se、Mo、Cd、Sb、Hg、Pb共16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碰撞反应池(CRC)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以Rh为内标元素校正了质谱分析中基体效应并补偿了信号漂移,研究了不同碰撞/反应气流速对待测元素预估检测限(EDL)的影响。16种待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006~0.20μg/L,利用标准参考物质(GBW10049,大葱)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与参考值基本一致,方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茎瘤芥中16种无机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75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结合两种不同厚度(30、45 μm)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包装处理在4 ℃贮藏条件下对茎瘤芥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60 d,75 μL/L 1-MCP结合两种不同厚度(30、45 μm)的PVC处理茎瘤芥的硬度分别比对照组高312.13%、266.72%,衰老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低50.00%、25.00%,保持着较高的商品率;叶绿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82.48%、89.31%,游离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对照组;肉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64.29%、51.23%,皮组织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73.47%、49.88%;肉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mine ammonia lyase, PAL)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10.60%、10.44%,皮组织的PAL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71.23%、64.86%,并抑制了茎瘤芥粗纤维的积累。该研究可为茎瘤芥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茎瘤芥皮筋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茎瘤芥皮筋中叶绿素,通过试验得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与茎瘤芥皮筋叶绿素提取率的回归方程,该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的F检验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可用于对模型的预测。通过回归方程得出茎瘤芥皮筋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30%,料液比为1∶2,超声提取时间为80 min。该项研究可为榨菜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以不同种类的幼嫩蕨菜为原料 ,用不同处理、不同配方来研制即食蕨菜软包装的加工工艺 ,并制定了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即食蕨菜软包装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不同种类的幼嫩蕨菜为原料 ,用不同处理、不同配方来研制即食蕨菜软包装的加工工艺 ,并制定了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对辛辣风味叶芥的传统家庭制作方式进行继承和创新,开发出具有辛辣风味并能长期保存的软包装制品,提出了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芥菜洗净切碎,90℃热烫2~4s,密闭酶促反应25℃ 5—10h,90℃巴氏杀菌10min。热烫处理、低盐配料、综合防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詹曙光 《食品科学》1998,19(12):62-63
我国毛竹笋资源相当丰富,营养价值高。其传统的加工方法大多是干制和罐藏,食之很不方便。对于现代高节奏的生活方式,把毛竹笋加工成富有营养的方便食品,显得尤为重要。互工艺流程原材料验收→预煮冷却→剥壳整修→切片-→乳酸发酵→调味抄拌时装袋→真空密封→反压杀菌→反压冷却→擦水→成品2工艺要点2.1原料验收:收取无病虫害、未明显拔节的鲜嫩毛竹笋,大小以单重1.5kg为准。2.2预煮冷却:水必须淹没笋体,大笋煮90min,小笋煮70min,整个预煮过程必须加盖,最终煮熟。预煮结束应立即通人流动水冷却至笋中心温度40℃以下。2.3整修:先剥去笋壳及笋衣,然后用铁线弹弓去除残余笋衣及基部节间的绒毛,最后用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