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葵叶柄和山葵花苔为原料,采用面汤水腌制发酵工艺制得一款山葵酸菜。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使用不同腌制面汤水比例、不同腌制温度、不同腌制时间对山葵酸菜感官品质和总酸含量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对此腌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山葵酸菜采用面汤水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腌制面汤水比例为7%,腌制温度为25℃,腌制时间为24 h。此工艺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山葵酸菜感官评分达到98分,总酸含量为1.869 g/100 g。山葵酸菜经检验,结果显示未检出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2.
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规律及降低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腌渍期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水浸泡法观察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食盐浓度为6%、12%、15%,分别腌制8d、10d、15d时,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后迅速降低,到35d后基本降解完全。若换水4次,浸泡8h时,亚硝酸盐去除率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青菜为原料,通过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FY1及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FY2发酵甜米酒酸菜。在单因素及PB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甜米酒酸菜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甜米酒酸菜制作的最佳工艺为食盐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6.2%,甜米酒添加量15.6%,室温条件下发酵9 d。在此优化条件下,甜米酒酸菜感官评分92.3分,理化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东北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不同发酵时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本文以纯培养法追踪微生物数量变化,同时监测发酵体系中化学成分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还原糖、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大肠菌群数最后为零。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后略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菌数与pH、大肠菌群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酵母菌数与亚硝酸盐、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肠菌群数与pH、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菌菌落总数与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酸菜发酵体系中多种化学成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为提高酸菜发酵环境中微生物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质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对自然发酵过程中酸菜质地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质构仪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然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质构参数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酸菜的硬度1、脆度、回复性、凝聚性及咀嚼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发酵40~60 d时是食用酸菜品质最佳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挤压膨化可降低糙米植酸含量,提高糙米的营养价值。以糙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挤压工艺参数对植酸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糙米粉碎粒度、含水量、温度、螺杆转速为响应因素,以挤压后植酸含量为响应值,对挤压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粒度50目,含水量19.80%,温度126℃,主机转速120r/min,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下糙米植酸质量分数为0.573%。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给辽宁地区酸菜安全食用、质量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动物实验及其结果分析,确定亚硝酸盐危害以及致病机理,通过对辽宁地区的120份样品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5、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ARfD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ADI等指标对辽宁地区酸菜进行亚硝酸盐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用大份餐LP、每日允许摄入量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结果表明,辽宁地区亚硝酸的检出数量为96,检出率为80%,建立辽宁地区酸菜中亚硝酸盐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模型可以模拟出辽宁地区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流行率=76%,推断出辽宁地区大型商场超市中有一种样品检出亚硝酸盐的概率75%的概率在90%左右,而小于60%的概率≤5%,大于90%的概率≤5%,得出辽宁地区大型商场超市中有一种样品检出亚硝酸盐的概率76%的概率在90%左右,而小于66%的概率≤5%,大于86%的概率≤5%。亚硝酸盐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为0.033%、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ADI亚硝酸盐为0.10%,风险均为可接受,最大残留估计限量值为4.817mg/g。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酸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及其过量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控制水温、浸泡时间、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大蒜进行实验,研究出快速减少酸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出3株高产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即在产乳酸、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发酵方式、接种量、腌制时间、腌制温度、食盐浓度和初始pH值对包头地区酸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情况,并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发酵方式,为包头地区蔬菜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酸菜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蔬菜制品,在国内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发酵后酸菜不仅保留蔬菜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清新爽口,开胃促消化等优点。本文主要对酸菜的发展现状、发酵工艺以及护色、防腐等贮藏特性进行了总结归纳,剖析了我国酸菜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酸菜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期为我国酸菜产业更快速更稳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延长泡菜和酸菜保质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真空包装、低温、加热杀菌等方法对保持泡菜、酸菜固有优良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杀菌不适宜泡菜、酸菜的贮藏,抽真空包装结合冷藏是保存泡菜、酸菜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对泡菜、酸菜加工、贮藏、销售及食用安全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酸菜中酵母菌的多样性,该实验选取市面上的4种酸菜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基于PCR技术的非培养方法,通过DGGE电泳技术分离混合的26SrDNA;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酵母菌的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实验共检测出7种酵母菌Uncultured Kazachstania,Candida humilis,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Pichia occidentalis,Issatchenkia terricola,Saturnispora mendoncae,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Candida humilis是广乐牌泡酸菜(SA)和白菜酸菜(SD)共有的菌种;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和Pichia occidentalis是松源牌酸菜(SB)和青菜酸菜(SC)共有的菌种;Uncultured Kazachstania是SA特有的菌种;Saturnispora mendoncae是SC特有的菌种;Saturnispora mendoncae和Saccharomyces cere...  相似文献   

14.
彝族酸菜制作工艺特殊、口味独特,随着凉山旅游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市场价值大。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从制作工艺和旅游开发价值两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研究,以期为彝族酸菜的开发提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酸乳饮料中的主要杂菌种类及变化规律,用微生物分离培养、纯化及生化鉴定方法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数量跟踪检测,结果发现酸乳饮料中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外,还存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ve)、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桔青霉(Penicillumcitrin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等多种微生物。酸乳饮料变质过程中,微生物细胞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王磊  王朝瑾  邹洲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255-257,261
以有机硫化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温度为35℃,最佳酶解pH为6.5,最佳酶解时间为60min;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加入的Fe2+浓度为10.67mmol/L,蔗糖浓度为15.67mmol/L,磷酸吡哆醛浓度为2.13mmol/L;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二烯丙基三硫醚含量是对照组的2.7倍;在此条件下,有机硫化物提取率达到0.4%以上,为大蒜工业化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酸菜是我国蔬菜加工产品中产量较多的一种, 主要以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的一种发酵食品。它不仅保留了蔬菜原有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 而且还含有乳酸菌等功能性微生物。微生物发酵对酸菜的质量、风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探讨酸菜发酵的机制及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结果, 本文对酸菜发酵机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营养成分研究等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发酵酸菜微生物资源发掘及其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海  裘爱泳 《食品科学》2006,27(12):450-454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了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2%,提取温度78℃;料液比1:13,提取时间2h,浸提两次。在最佳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2.38%,提取物得率18.38%,绿原酸含量12.97%。  相似文献   

19.
酸菜是我国蔬菜加工产品中产量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的一种发酵食品。它不仅保留了蔬菜原有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乳酸菌等功能性微生物。微生物发酵对酸菜的质量、风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酸菜发酵的机制及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结果,本文对酸菜发酵机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营养成分研究等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发酵酸菜微生物资源发掘及其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D-异抗坏血酸钠抑制酸菜腌制中亚硝酸盐产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在腌制酸菜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D-异Vc钠)作抗氧化剂,比较分析其抑制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将腌制的蔬菜分为Ⅰ、Ⅱ、Ⅲ、Ⅳ四组,采用浸泡和喷洒方式加入不同浓度的D-异Vc钠,连续8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比较分析。结果:在腌制的过程中,0.1%D-异Vc钠喷洒加入的抑制效果显著,其次为0.1%D-异Vc钠浸泡组。至第9天的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Ⅰ(2.8mg/Kg)、Ⅱ(1.5mg/Kg)、Ⅲ(1.0mg/Kg)、Ⅳ(0.7mg/Kg),Ⅳ组比Ⅰ组的值低4倍。结论:在酸菜腌制中,用D-异Vc钠作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