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春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3,(4):27-30
介绍了2榀模型钢筋混凝土框架一砖砌体填充墙组合结构的拟静力实验,研究了它们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并结合国内最新试验和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建立了此类结构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不同连接方式砌体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充墙的构造形式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试验设计了7榀足尺的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其中6榀为带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框架,1榀为空框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式采用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两种。柔性连接填充墙的变化参数主要包括构造柱的构造形式和数量、框架柱中拉结筋的设置与否和填充墙上设置竖向缝的数量。分析了不同填充墙构造形式框架的破坏特征、荷载 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的抗震性能介于刚性连接填充墙框架和空框架之间;对于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填充墙的构造措施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试验研究的成果 ,概要地介绍了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房屋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能力 ,评价了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 ,给出了这类房屋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可供从事组合砌体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砌体结构窗下墙力学分析与设计方法在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尚未提及。通过两片实心标砖墙体试件的拟静力试验,测试无筋砌体结构窗下墙试件的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对窗下墙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特性、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窗下墙受剪破坏试件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变形很小,之后刚度急剧下降,表现出无筋砌体结构脆性破坏的特征;砌体结构相关设计规范应充分考虑窗下墙破坏的模式与机理,建立窗下墙抗震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砌体结构底层窗下墙被拆除的情况较为普遍,拆除窗下墙会造成砌体墙抗震能力降低,增加地震时拆改结构破坏的风险。为了解拆除窗下墙对砌体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5片足尺砌体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获得了原型砌体墙试件、拆除两侧窗下墙试件、拆除一侧窗下墙试件的主要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对比分析了各片墙体的承载力、变形及抗侧刚度等抗震性能的差异。试验研究表明:拆除窗下墙后砌体墙高宽比变大,水平荷载作用下转动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比重增加,破坏形态可由水平剪切破坏向斜压破坏、竖向剪切破坏等其他破坏形式转变;拆除两侧窗下墙的试件其承载力、抗侧刚度较原型砌体墙试件的有较大幅度降低;拆除一侧窗下墙的试件其未拆除侧的承载力、抗侧刚度与原型砌体墙试件的基本相同,拆除侧的则较原型砌体墙试件的有较大幅度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拆除窗下墙对砌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1,43(4)
为了研究砌体填充墙开洞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考虑了整体砌体填充墙和开洞砌体填充墙两种类型。进行了5榀缩尺比例为1/2单层单跨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设计参数为填充墙开洞率及开洞位置。分析比较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和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整体或局部砌体填充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其提高程度与砌体填充墙的开洞率大小及其洞口的位置等有关。部分砌体填充墙高宽比越大,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支撑作用减弱,其对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随之降低。部分砌体填充墙能够提高框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实际工程中可采取设置部分砌体填充墙的措施来改善既有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框架-再生填充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5榀框架-再生填充墙试件(包括1榀纯框架及1榀墙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不同框架-再生填充墙试件的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研究了不同再生填充墙对试件承载力、变形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的影响。收集已有文献中框架-填充墙试件的抗震性能试验数据,采用归一化分析,对比研究了再生与普通填充墙对框架-填充墙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填充墙的墙体材料组成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再生多孔砖填充墙使框架结构变形能力和延性略有减小,结构在屈服荷载时耗能能力较好,但在极限荷载时耗能能力较差;120型和90型再生隔墙板填充墙均使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有所降低,但前者耗能能力远优于后者;相比于框架-普通填充墙结构,框架-再生填充墙结构在极限荷载后性能退化较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砌体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考虑了强框架和弱框架两种框架类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和混凝土实心砌块两种砌块类型,进行了4榀缩尺比例为1/2单层单跨混凝土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和2榀缩尺比例为1/2单层单跨框架结构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 相似文献
9.
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混凝土墙数量的优化准则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连续化,按振型组合法证明了同时满足规范允许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角的最少抗震混凝土墙数量为最优混凝土墙量,相应的设计为最优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钢框架-装配式混凝土抗侧力墙结构体系(SPW体系)的抗震性能,对2榀足尺钢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抗侧力墙结构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结构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及变形以及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为一种典型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加载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两阶段受力状态,抗侧力墙作为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在加载前期承担主要的水平荷载,随着墙体退出工作,钢框架成为结构抗震的第二道防线;加载后期,由于抗侧力墙顶部连接发生破坏,钢框架承担所有的水平剪力和倾覆弯矩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3片采用剪力墙端部约束区配箍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及1片无端部配箍约束的对比墙片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了解了采用端部配箍约束的墙片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对试验数据分析,给出了4个墙片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通过与无端部配箍约束墙片的对比分析可知,采用端部配箍约束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对底部两层框架砖房1/6 比例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与1/6 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7、8 度抗震设防区。如果适当提高第1 ~3 层的抗震强度,并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可望应用于9 度区。第1 层和第2 层是这种结构体系的薄弱层,且框架柱端,尤其柱脚为薄弱部位,第3 层与第2 层的侧移刚度比,在7、8 度时宜分别控制在1-2~2-0 和1-2 ~1-6 范围内。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的变形属剪切型,地震力沿楼层高度近似呈倒三角形分布,可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确定剪力墙构件屈服位移是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现有剪力墙屈服位移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不同参数的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屈服位移计算方法。利用已有的剪力墙试验数据,对改进的屈服位移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符合较好,可为剪力墙抗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9根梁在三分点竖向加载下的试验结果,对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正截面强度、最大裂缝宽度、裂缝间距、挠度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