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血脂、胰岛B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对我院62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和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组治疗3个月观察FPG,2hPG,HbA1c,血脂,C肽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FPG、2hPG、HbA1c、血脂TG均明显下降,C肽升高(P<0.01),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其高血糖状态,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2种治疗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赵文杰 《化工之友》2007,26(20):9-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40周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单用二甲双胍组27例;合用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组33例。均接受罗格列酮4mg/片,晨服。结果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I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诺和灵50R与拜糖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诺和灵50R早、晚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剂量初为0.5u/(kg·d),并联合应用拜糖平每次50mg,每日3次,每隔2d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高低调整胰岛素和拜糖平剂量,空腹血糖控制在4~7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10mmol/L,疗程4周,对照组25例,单用诺和灵50R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诺和灵50R与拜糖平联合应用,有效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在2型糖尿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效果。方法26例住院需手术的2型糖尿病进行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采用CSII 6例,B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MSⅡ)20例,两组血糖靶值均为空腹血糖4.4~8mmol/L,餐后2h血糖4.4~10mmol/L,并至少2d。结果两种治疗均可达到相同的血靶糖值,CSⅡ较MSⅡ在更短时间内达血靶糖值(P<0.01),缩短病人住院日,CSⅡ胰岛素用量少于MSⅡ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应用CSⅡ时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对照组。诺和锐组,早晚餐即刻皮下注射诺和锐30特充;对照组,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记录达到良好血糖的控制时间。并用药期间记录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胰岛素的日用量。结果诺和锐组和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FPG、2hPG、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锐30特充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减低HbA1c的水平。方法对23例初诊T2DM患者作为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0例空腹血糖值相同者(对照组)单纯胰岛素治疗作为对照组,疗程3个月,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在患病结局、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胰岛素治疗T2DM相比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可获得更好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治疗组85例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与对照组85例用中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5.30%,总有效率90.59%;对照组显效率36.47%,总有效率69.4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既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又能减少肝糖原的分解,减轻体重,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效的降糖药物,因此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前后多个项目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按照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1999)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确定是首次诊断,未服用过任何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符合条件的病例96例,常规口服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疗程24周。结果96例共有8例退出,治疗前后平均血糖下降26.7%。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6%,HOMA-IR值降低约48%,β细胞功能恢复51%。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肝脏等多方面因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单纯应用胰岛素日使用量>40u,2周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加用吡格列酮(商品名:安龙平胶囊)4mg,每日一次口服,二甲双胍0.25-0.5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2周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12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2周后测HbA1c及BMI也明显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法(CSII)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法(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SII治疗组,MDII治疗组。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但血糖达标,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明显少于MDII组;所需时间,CSII组明显短于MD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明显低于MDII组。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法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平稳的降低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显著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有效的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种疗效明显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翻白草(HPD)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高热量饲料加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DM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来研究不同剂量HPD水煎剂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HPD治疗组ISI高于2-DM大鼠模型组,并且与正常对照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D水煎剂可降低2-DM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近2年来20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男112例,女88例:胰岛素皮下泵组(CSⅡ组)100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组)10例。观察血糖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种方法在血糖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上差异有显著性,且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给药治疗能缩短调整胰岛素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适应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将48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术前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法麻醉,对照组23例患者单用全身麻醉。观察对比2组患者心率及血压应激变化、麻醉药用量、麻醉后苏醒时间及合并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心率及血压应激反应较对照组轻,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观察组所需麻醉药少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且观察组麻醉后苏醒早于对照组,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轻,麻醉用药少,苏醒及时,合并症发生率低,是一安全有效、理想的麻醉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及探讨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对2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入选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2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l0g静注加用甲钴胺1000u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避光静滴治疗,每天1次。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下肢肌电图。治疗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90.5%;对照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76.2%。采用χ2检验,对2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机体内分泌变化探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给予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性激素水平、糖代谢水平、卵巢体积变化情况及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性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糖代谢水平、卵巢体积、多毛、痤疮及月经不调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中观察内分泌变化情况,提示联合用药能更好的调节性激素分泌,改善糖代谢水平,缩小卵巢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51例(CS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常规治疗组51例(MD组)行常规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C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使用量比较均低于M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疗效明确,与常规治疗比较显效时间短、使用剂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血糖控制欠佳的年龄70a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60例,分成2组.试验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77±11)a,予那格列奈加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78±10)a,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疗程均swk,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Z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下降(1.8±1.2)和(1.8±1.3)mmol·L-1,餐后2h血糖分别下降(3.9±1.2)和(3.8±1.2)mmol·L-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0.9)%和(1.2±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发生低血搪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9例.结论 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血糖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对多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61±7)a,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予罗格列酮4mg·d-1;对照组26例,予二甲双肌和(或)磺酞脉类降糖药,疗程均为2 mo并设正常组,健康者54例,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61±8)a.测定治疗前后各组的血压、抵抗素、脂联素、瘦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组.治疗后,观察组抵抗素和瘦素分别降低(1.73±0.22)和(1.4±0.4)mg·L-1,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脂联素升高(0.6±0.6)mg·L-1,与对照纽[升高(0.4±0.3)mg·L-1]无显著差异(P>0.05).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脂联素呈负相关(r=-0.386,r=-0.387),与体重指数、三酞甘油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0.4,r=0322,r-=0.298).结论 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抵抗素、瘦素、脂联素水平,这些脂肪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糖尿病组分为无并发症组(38例)、并发症组(24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D-二聚体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严格控制血糖、监测D-二聚体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10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4例,仅给常规治疗;治疗A组34例用氯沙坦;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治疗4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量、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B组尿蛋白排泄量较对照组及治疗A组明显减少(P<0.05),且血糖控制情况也较其余2组为优,血脂控制也较为理想。治疗A组与对照组比较,尿蛋白排泄量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与氯沙坦联合应用疗效相加,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有助血糖控制。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