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强度钢板分别进行在线淬火+600℃回火以及离线淬火+600℃回火处理,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在线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板条间距更小,板条更长;在线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具有更高的位错密度和更多的大角度晶界,且碳化物析出相的尺寸更加细小;在线淬火+回火...  相似文献   

2.
将表面渗碳处理的SAE8620轴承钢在855℃奥氏体化后,在225℃盐浴中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再在225℃下进行回火处理,研究了等温淬火时间(7,21 h)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7 h时试验钢表层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碳化物,等温淬火21 h后表层组织中的马氏体消失,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增加,针状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与等温淬火21 h相比等温淬火7 h试验钢的表层硬度更大,接触疲劳寿命也更长,这主要与其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更高、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更小、表层硬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抵抗塑性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超低碳X80管线钢分别进行了正火和淬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手段,研究了显微组织对试验钢氢致开裂(HI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的试验钢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该组织的抗HIC性能优于正火后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和淬火后贝氏体铁素体组织的抗HIC性能;大小角度晶界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试验钢的抗HIC性能,高密度的小角度晶界可以阻止氢致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HSLA100钢在两相区二次淬火时淬火温度对组织和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HSLA100钢在两相区二次淬火后形成了铁素体和M/A岛的混合组织;700℃淬火时,沿板条状铁素体分布着少量岛状组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岛状组织数量增多且粗化,同时铁素体形貌从单一的板条状逐渐向多边形状转变,且其中的位错密度降低;当淬火温度升到820℃时,其显微组织又恢复到板条贝氏体;试验钢的屈强比在700~740℃温度范围内从0.94持续下降至0.67,而在740~780℃区间内波动很小(约为0.67),当温度超过780℃后又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5.
<正> 高强度螺栓在交通运输、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宇航通讯、建筑桥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通过试验,将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加热至钢的高温奥氏体化后快速急冷淬火,获得板条马氏体组织,提  相似文献   

6.
模具钢淬火后得到M或M Ar、M K Ar^*1。淬火组织不稳定,不能直接使用。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将钢加热至下临界温度(Acl)以下,保温后冷却下来,才能得到稳定的M回、T回、S回、P回^*2配等组织和所需要的物理机械力学性能。钢的组织决定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频感应加热温度对M2钢钻头淬火金相的影响。试验表明,加热温度越高,则钻头轧后硬度越高,真空淬火晶粒越粗大。当钻头轧后硬度过高时,盐浴淬火晶粒同样粗大。  相似文献   

8.
对直径为8 mm的密封螺塞用锻造正火态45钢棒进行(750~880)℃×15 min淬火和550℃×30 min高温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硬度,分析淬火温度对开裂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750,780℃时,淬火后试样均未发生开裂,而当淬火温度为800~880℃时均发生了开裂;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减少,晶粒尺寸增大,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800~830℃淬火时,淬火开裂的原因为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相区冷却速率过大,组织应力在试样外层集中,裂纹以沿晶和穿晶混合方式扩展;在850~880℃淬火时,淬火温度较高,晶界弱化,在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裂纹沿晶界扩展。在830℃淬火前增加3~5 s室温缓冷工序再回火后45钢既可获得最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与较高的硬度,又可避免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9.
钢淬火后得到M或M+Ar、M+K+Ar,淬火组织不稳定,不能直接使用。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将钢加热至下临界温度(Ac_1)以下,保温后冷却下来,才能得到稳定的M_回、T_回、S_回、P_回等组织和所需要的力学性能。钢的组织决定钢的性能。 一般淬火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塑性、韧性提高,强度、硬度下降,淬火内应力消除较充分,发生碳化物析出、扩散、聚集长大,马氏体分解及残余奥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轧和在线直接淬火工艺制备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在石英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磨粒磨损性能,并与传统低合金耐磨钢NM400和NM450作对比。结果表明:M1200HS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极少量铁素体,其马氏体板条尺寸较大,大角度晶界占比较小;M1200HS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 387 MPa和403 HB,均符合GB/T 24186-2009标准,且与NM400钢近乎相当,但低于NM450钢;3种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为微观切削机制,M1200HS钢与NM400钢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相当,但低于NM450钢。  相似文献   

11.
对40Cr13塑料模具钢进行不同温度(960,1020,1080,1140℃)淬火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处理,通过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与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变得粗大,碳化物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40℃时,组织中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淬火温度由960℃升高到1080℃,经回火后试验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减小,试验钢表面点蚀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但深度变浅;试验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速率减小,腐蚀倾向降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020℃,此时淬火马氏体组织较细小,硬度最大,回火后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亚温淬火进入两相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加热到两相区,一种是先加热到AC_3以上,再预冷到两相区。一般选用直接加热到两相区的方法。直接亚温淬火与预冷淬火相比的特点是:加热温度低,热应力小,零件变形小,能显著减少形状复杂零件的变形和避免开裂,降低了电力消耗,减少零件的烧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现把直接亚温淬火的一些具体实例介绍如下。 1.主轴的亚温淬火 材料选用55钢,将主轴(图1)直接加热到两相区,硬度为220~240HB.因加热温度低,温度为755~760℃,故工件有未熔铁索体,淬透性也稍有降低,但按其要求是允许的。采用这种方法,使残余应力有比较合理的分布,减少了变形量,避免了轴淬火的开裂。  相似文献   

13.
亚温淬火对25MnV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亚温淬火对25MnV钢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结果表明:25MnV钢经亚温淬火后,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830℃淬火时,马氏体板条之间分布着条状的铁素体;在810~830℃温度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该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830℃亚温淬火的强度、硬度最好。  相似文献   

14.
对冷轧态、淬火态、球化态三种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奥氏体化阶段不同加热速率(5,300℃·s~(-1))下的淬火-配分(QP)热处理,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其最终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阶段快速(300℃·s~(-1))加热对冷轧态钢具有明显的晶粒细化以及加速奥氏体形成的作用,而对淬火态和球化态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基本没有影响;经快速加热QP处理后,冷轧态钢的抗拉强度比慢速(5℃·s~(-1))加热后的提高90 MPa,伸长率仅降低0.9%,而加热速率对球化态及淬火态钢QP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影响较小;经慢速加热QP处理后,冷轧态和球化态钢中硬质相沿再结晶铁素体晶界呈条带状分布,变形时易产生孔洞。  相似文献   

15.
对10Ni5CrMoV钢在930~1030℃进行不同保温时间、不同次数的循环淬火,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变化,并探讨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循环次数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对热处理前后该钢的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逐渐增大,100 s时最佳;循环次数小于3时晶粒粗大且不均匀,大于3时细化效果增加不明显;随加热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先降后增,950℃最细小;细化晶粒的最佳工艺为加热温度950℃、保温100 s、3次循环淬火,可使晶粒尺寸由253μm细化至63μm,淬回火后钢的强度及塑韧性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1 573,1 323K对UNS S31803双相不锈钢进行了固溶处理,再依次进行了冷轧和退火处理,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该钢内界面特征分布和晶间腐蚀敏感性,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 573K固溶并经冷轧退火后,试验钢得到了α+!两相均匀分布的等轴组织,出现了大量满足K-S和N-W取向关系的低能相界,且α相中低界面能的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超过50%,这些低能界面抑制了晶粒的长大,提高了试验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在1 323K固溶并经冷轧退火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α+γ两相条带组织,满足K-S和N-W关系的相界较少,α相中以大角度晶界为主,其耐晶间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1.淬火油的选择 (1)影响淬火油选择的因素 ①钢材的性质 奥氏体晶粒度、碳含量、合金元素、奥氏体化温度、钢中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鼻子”的温度和时间、马氏体转变温度、淬火前的状态等。 ②工件的性质 截而尺寸和形状。截面尺寸小  相似文献   

18.
对低碳硅锰钢进行了不同锰配分温度下的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碳配分(IQP)热处理,研究了锰配分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配分温度的升高,IQP热处理后试验钢中马氏体晶粒变大,板条变粗,板条间距变宽;试验钢的伸长率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抗拉强度则呈线性下降;当锰配分温度为800℃时,试验钢的综合性能最佳,强塑积可达29 046.65 MPa·%。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强力螺栓原用40Cr钢经调质处理达到技术条件。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使用寿命,笔者试验,选用25#低碳钢进行低碳马氏体淬火,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组织的亚结构高密度位错,碳在高温快速冷却淬火时偏聚到位错和板条边界上,产生高强  相似文献   

20.
刘翔 《机械制造》2001,39(11):37-38
钢淬火后得到的是马氏体或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即将淬火后的钢加热至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以获得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等组织所需的性能。一般淬火钢组织都是不稳定的,都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倾向,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组织要经过马氏体分解、残余A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扩散、聚集长大三个过程的变化,使钢的塑性韧性提高,而强度硬度下降,同时淬火内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因此,淬火钢的回火温度选择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是决定零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笔者根据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