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浩杰  冯雄汉  谭文峰  刘凡 《材料导报》2004,18(Z2):277-279
隧道构造锰氧化物在比表面、离子交换性、稳定性及分子级的隧道空间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在催化剂、锂锰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吸附剂等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隧道构造锰氧化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锰的氧化物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的氧化物由于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大规模生产中广具前景。简述了各种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晶体结构及其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介绍了不同正极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若干因素,比较了不同粉体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软化学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高云雷  赵东林  沈曾民 《功能材料》2012,43(11):1446-1449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含Mn的氧化石墨;400℃条件下氢气还原制备了锰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和TEM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锰氧化物(MnOx)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片层表面。将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进行研究,在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库伦效率为70.4%,可逆容量达876mAh/g,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3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700mAh/g以上。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 3种方法制备的锂锰氧尖晶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另外对层状结构O2型锂锰氧化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近发展动态,着重介绍了被修饰的正极材料、O3-LiCoO2、LiFeO2的合成方法及电化学性能。展望了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优化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动态多重扫描速率法,根据四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计算出在空气气氛下动态合成LiMn2O4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据此提出一个优化的LiMn2O4固相合成工艺,采用固相分段焙烧法制备LiMn2O4正极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温度分别设在600和830℃。用XRD对合成的粉体材料进行了相结构分析;用恒电流充放电仪对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相结构,在充放电循环时初始放电容量达122mAh/g,同时具备良好的容量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主要包括嵌锂的层状LixMO2 结构和尖晶石型LixM2 O4 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M =Co、Ni、Mn、Cr等 )。重点介绍了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的性能、制备、结构以及改性方法等 ,并对纳米电极材料和其它正极材料的发展情况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产业》2005,(2):76-77
我国锰酸锂合成技术及用该技术生产的锰酸锂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以戴永年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合成”项目鉴定后得出的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固相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运姣  常建卫  杨敏 《功能材料》2002,33(6):578-580
阐述了固相合成反应的原理,综述了锂锰氧化物的几种固相合成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熔融渍法,多步加热法,机械化学法和微波化学法等在锂锰氧化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锰纳米丝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φ60~80nm的氧化锰纳米纤维丝,并构建了三维纳米丝网状结构电极,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和电池充放电等研究手段,表征了纳米纤维丝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研究结果发现:氧化锰构建的纳米丝在嵌锂和脱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纳米纤维丝的结构塌陷问题,在高能量密度下表现出较大的可逆循环容量,放电容量达到160mAh/g. 经过50次循环后, 容量可达132.5mAh/g, 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在1%以下. 这些结果表明了氧化锰纳米纤维丝可作为三维锂离子电池中的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不同钴锰含量的碳纳米管(CNTs)/钴锰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XRD、SEM、TEM、BET和FT-IR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不同复合材料对锂空气电池放电及充电过程的影响, 同时对循环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钴锰比例为4:0与0:4时, 产物为CNTs/Co3O4与CNTs/Mn3O4, 钴锰比例为3:1、2:2、1:3时, 产物为CNTs/(Co, Mn)(Co, Mn)2O4。产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氧化物负载在碳管表面, 其中CNTs/Mn3O4的分散性能最好。随着锰含量的增加, 电池的放电性能提高, CNTs/Mn3O4的放电电压达到2.92 V。随着钴含量的增加, 电池的充电性能提高, 充电电压最低为3.80 V。钴锰比为3:1时的产物充放电过电势(△V)仅为1.05 V, 5次循环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酸锂作为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倍受关注.但存在一些实用化的困难,热稳定性差即是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镍酸锂材料在全锂或电化学脱锂状态下的热行为和热分解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以解决镍酸锂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改性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Th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transition metal oxides nanocomposite material were reviewed.The new nanocomposite material(PPY)0.5/MoO3 prepared by a new method is described.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as cathode material in rechargeable lithium/lithium ion batteries was explore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系列钛氧化物一维纳米材料,包括钛酸纳米管/纳米线、锐钛矿TiO2纳米管以及尖晶石钛酸锂纳米管/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特殊的电化学储锂性能,阐明了一维纳米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复合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氧化锰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综述了最近几年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氧化锰锂的研究。研究的氧化锰锂材料主要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Li4Mn5O9和Li4Mn5O12以及层状结构的LiMnO2。对于LiMN2O4,通过引入适当的杂原子和采用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复相 可以有效地克服Jahn-Teller效应所造成的容量衰减现象。Li4Mn5O9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以聚六硫蒽为正极活性材料制作正极,锂片为负极,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为电解质,有机醚为溶剂,组装锂电池。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最高达1236mAhg^-1;放电电压3.5—2.5V,放电比容量在前20周下降较快,至第20周时为600mAh/g。以后下降速度减慢,到50周时仍有比容量411mAh/g,库仑效率大于90%。这种实际放电容量远高于理论放电容量的现象还未见过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比方平述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动 最新进展,提出了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梁兴  高国华  吴广明 《材料导报》2018,32(1):12-33, 40
V_2O_5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适合于锂离子的存储,与传统的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相比,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功率密度以及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等优势,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备受关注。但V_2O_5低的固有电导率及锂离子扩散系数,导致其容量保持率低和倍率性能差;此外,充放电过程中反复的相变会引起结构的不稳定,而且氧化钒会部分溶于电解液,因此表现出差的循环性能。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对V_2O_5的固有缺陷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氧化钒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将氧化钒进行纳米化以增大比表面积和缩短离子扩散距离,同时通过复合、掺杂改性等方法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从而使V_2O_5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成为可能。文章从氧化钒电极材料纳米化,在纳米化的基础上复合导电材料,调节工作电压窗口,掺杂金属离子这四类方法阐述对氧化钒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以及各种方法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