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甲醇回收装置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为了防止水合物的形成,长庆气田采用了井口注醇的措施并通过甲醇回收装置对单井产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虽然目前部分集气站采用了分排分储的方法,但是冬季和夏季含醇污水浓度还存在很大差异,冬季含醇污水浓度约为20%左右,而夏季通常都低于3%。针对这一情况,对甲醇回收装置不同原料浓度下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以保证装置经济、平稳运行,确保产品甲醇及塔底水合格。研究认为:①在含醇污水浓度变化时候,为保证产品甲醇质量及塔底水合格,不能沿用设计工艺参数,应根据工矿对工艺参数适当进行调整;②主要通过对含醇污水进行预处理和对进料温度、塔顶塔底温度的调整,可以保证产品甲醇和塔底水同时满足装置设计要求;③调整工艺参数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设备、管线结垢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因此,应优化含醇污水预处理工艺,提高含醇污水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靖边气田甲醇回收装置塔底和塔顶产品甲醇浓度偏离设计值的问题,需要从源头出发,分析影响塔底和塔顶产品甲醇浓度的主要因素。随着气田不断开发,原料含醇污水水质变化较大,但装置参数依然按照原设计参数运行,因此结合原料含醇污水甲醇浓度波动大、成分复杂、矿化度高的现状,首先调整预处理单元加药制度,其次对部分流程进行优化,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试验方案,优化运行参数。通过流程调整、参数优化等,得出不同含醇污水浓度下装置运行的最佳操作参数。同时针对目前甲醇回收装置运行中设备结垢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庆气田第二净化厂建有两套日处理量为100m~3/d甲醇回收装置,通过精馏方式回收气井产含醇污水中的甲醇。其中第二套甲醇回收装置于2008年10月建成投产,其主要设备甲醇精馏塔采用斜孔塔盘。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泡罩塔盘与斜孔塔盘的结构,阐述了斜孔塔盘的优点,并对斜孔塔盘甲醇精馏塔的实际生产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斜孔塔盘的甲醇精馏塔具有运行稳定、能耗低、操作弹性大、塔板效率高、塔板阻力小、防垢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处理厂甲醇回收装置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然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甲醇污水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采用常压精馏装置处理含醇污水,精馏出的甲醇纯度大于95%,处理后的污水含醇量小于0.1%回注地层。以提高甲醇精馏装置运行效率和产品甲醇浓度为目的,针对甲醇回收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了认识,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气田甲醇污水处理装置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醇污水处理装置是气田含甲醇污水处理及甲醇回收的核心工艺装置,目前多采用精馏工艺回收甲醇,能耗较大。通过对现有甲醇污水处理装置的综合分析,在大牛地气田第二甲醇污水处理站甲醇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中进行了节能技术研究。采用节能技术的甲醇污水处理装置投产后运行稳定,产品合格,在原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与第一甲醇污水处理站相同处理能力甲醇污水处理装置相比,装置单位能耗降低14%,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应用》2016,(1):118-121
针对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甲醇回收装置运行不稳定、操作难度大、能耗大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并根据现场采集精馏塔的运行数据和Aspen Plus化工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装置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塔顶温度控制参数设置不合理、塔底出料余热未充分利用,造成装置运行不稳定,能耗高,难以达到处理要求。根据处理厂甲醇污水水质及甲醇精馏塔的实际情况,利用软件模拟、优化,确定并优化了典型操作工况下精馏塔的运行参数并提出了稳定运行的对策,保证了精馏塔的高效、平稳运行,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产含醇污水主要通过处理厂甲醇回收装置采取常压精馏工艺集中处理后,将含醇污水中的甲醇分离出来,使甲醇得以再生,并回收利用。苏里格气田已建成的4个天然气处理厂甲醇回收系统经历了从筛板塔盘到斜孔塔盘、单塔精馏到双塔精馏的转变,经现场生产运行实践,工艺技术不断优化,主要从已建成甲醇回收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化工》2019,(5):120-122
简要概述甲醇装置生产工艺及给排水工艺图,分析装置中可回收的工艺排水及回收后对系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通过综合回收利用改造,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庆气田含醇污水浓度变化范围大、结垢严重、能耗高等运行现状,结合甲醇与水的相对挥发度,理论模拟分析了常压精馏、减压真空精馏、热泵减压真空精馏3种工艺,分析得出热泵减压真空精馏法应用在气田甲醇回收领域不仅节能降耗且能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0.
泡沫排水采气中泡排剂的加入,使得甲醇回收装置料液起泡,导致装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室内试验,依次研究了含醇污水矿化度、甲醇含量、pH值、凝析油含量以及温度对甲醇回收装置料液起泡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度和pH值对料液起泡影响不大,甲醇含量、凝析油含量和温度是甲醇回收装置料液起泡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消除甲醇回收装置料液发泡对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粗甲醇的精馏是甲醇生产中的高耗能、低能效环节,而变负荷四塔精馏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强时延的特点,针对该系统的能耗优化既是生产成本控制和节能减排的重点也是难点。研究当进料负荷、进料质量、出料要求等条件改变时,如何调节系统的控制参数,以达到产品单位能耗和产量多目标的协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单目标优化的单位能耗降低很多,但牺牲了产量;多目标优化的能耗优化效果略逊于单目标,但稳定地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2.
乙炔尾气制甲醇和天然气制甲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乙炔尾气和天然气制甲醇的工艺技术,对二种原料三套装置生产甲醇的组成、合成气的气质、粗甲醇的杂质含量、装置的能耗等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49万t规模甲醇制丙烯(MTP)流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温醚化+前脱丁烷、高温醚化+前脱丙烷、低温醚化+前脱丁烷、低温醚化+前脱丙烷4种技术组合的经济性能。在4种技术组合中,低温醚化+前脱丙烷的技术组合能耗(502 MW)、公用工程费用(加热冷却公用工程费用622×108 RMB yuan/a),CO2排放量(2023×109 kg/a),〖JP〗能效(07107)等指标更优,更具有竞争力。产品分离过程的能耗占全流程能耗的50%以上,因此分离单元的优化改进是提高甲醇制丙烯流程能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过程中甲醇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可视化高压流体测试装置,考察了甲醇含量对陕北某气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组成对其水合物的生成条件有较大的影响,大分子气体或液态烃的存在可显著降低水合物的生成压力;甲醇含量对水合物生成的温度降有较大影响,甲醇含量越高,水合物生成温度降越大;水合物生成压力的对数(lgp)与温度(t_e)呈线性关系,不同甲醇含量时水合物生成条件的lgp~t_e曲线相互平行;甲醇质量分数小于30%时,Hammerschmidt方程和Nielsen-Bucklin方程对水合物生成温度降的预测偏差较小,但甲醇质量分数大于30%时,预测偏差较大;采用Nielsen-Bucklin修正式,预测甲醇用量的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5.
甲醇羰基化过程中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间二甲苯液体介质中 ,甲醇羰基化合成甲酸甲酯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 ,间二甲苯对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溶液中间二甲苯含量的增大 ,溶液的介电常数逐步减小 ,在溶液中进行的甲醇羰基化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逐步增大 ,同时间二甲苯含量的增大也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这些影响可通过把速率常数与溶液的介电常数关联起来的Scatchard方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采用HYSYS软件的Wilson及NRTL性质包对长庆气田含醇污水甲醇塔进行了逐板气、液平衡计算,其结果与原设计采用的PROCESS软件值一致.因此,采用HYSYS软件代替PROCESS软件进行回收装置甲醇塔的逐板气、液平衡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家铭 《石化技术》2007,14(4):48-51
介绍了德国Linde、Lurgi公司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对该工艺的特点及国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与其他酸性气体净化工艺相比,低温甲醇洗工艺具有选择性好、净化度高、吸收力强、能耗及操作费用低的特点。目前国内采用的低温甲醇洗工艺大多数是引进技术,成本费用较高,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注重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设备,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近几年的甲醇生产,消费和市场发展趋势作了分析预测,指出甲醇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是MTBE需求的增加,MTBE是今后几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石油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19.
加压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甲醇与粗菜籽油摩尔比为6:1、KOH催化剂质量分数0.5%(基于菜籽油)的条件下,在500mL高压搅拌反应釜中进行加压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研究了在反应温度高于甲醇常压沸点(64.5℃)时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实验数据,获得幂函数形式的加压催化条件下粗菜籽油与工业甲醇酯交换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的反应级数为1.86,反应活化能为23.493kJ/mol,与文献值相近,频率因子为2782min-1。F检验表明,幂函数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说明该宏观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加压催化下粗菜籽油与工业甲醇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