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矿区资源环境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很多矿区已经出现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的现象,生存空间不断减少、恶化,甚至出现了生态难民。威胁着矿区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存在的严峻问题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安全体系的思想,矿区资源环境安全可为实施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文中论述了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定义,并阐述了其内涵、特点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应采用的技术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3S"空间信息集成技术的矿区资源环境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我国矿区生产和管理手段的普遍落后以及矿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历史积累问题不断显现,使得矿区资源环境状况非常严峻.文中分析和总结我国目前矿区资源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论述将“3S”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应用于矿区资源与环境监测,为矿区资源环境安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进而为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隶属度函数评价方法,对陕西省陕北、渭北、黄陇3个煤炭矿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陇矿区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综合绩效最好,该矿区适宜进行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陕北矿区由于环境承载力不足,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在煤炭开发规模不断加大的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渭北矿区由于资源赋存和开发条件较差,安全和效率问题一直是制约矿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该矿区需要通过合理控制资源开发规模实现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矿区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矿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研究矿区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任务,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全面地对矿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思路、方法和结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区开发资源环境破坏严重而治理的力度却很弱,导致当地居民及后代生存条件恶化甚至丧失,引发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开展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详细论述了开展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研究的一些相关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定义和内涵、研究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建模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以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经济与社会为子系统,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多层次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改进传统的线性隶属度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确定指标隶属度,进而计算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最后利用Matlab7.0和Vb6.0混合编程,设计开发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系统,以某矿区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敏  贾志红 《中国矿业》2014,23(4):65-68
促进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已有矿业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为核心,构建了反映城市经济结构、资源潜力、资源开发现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矿区和谐为要素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尤其是城市扩张引发的资源压覆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受到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要保持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根据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并应用矢量法,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多指标评价模型,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金山  乔大良 《金属矿山》2011,40(6):149-152
依据我国矿区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矿区系统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科技5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矿区复杂系统仿真模型及其辅助预测模型,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型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面临的资源可持续性差、安全生产要求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投资回收期长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矿井生命力指数、免疫力指数、适应力指数、活力指数为准则的矿井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与FCE法相结合,构建了大型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评价模型,并以同煤集团塔山煤矿进行了评价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可用于大型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现状的健康状况诊断,对大型矿区的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提出矿井资源、安全、环境、效益协调开发整改措施,为矿井中长期规划提供理论数据支撑。同煤塔山煤矿经评价健康状况为健康,矿井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差,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与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海强 《煤炭技术》2006,25(11):87-88
风水沟煤矿通过科技创新,对煤炭运输及选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了煤仓旋流输送器、博后筛,对矿井和选煤厂主要运输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使煤炭选运能力、块煤产率及煤炭分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内涵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