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粉的电子束辐照灭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食品添加剂乳酸钙的电了束辐照火荫,对辐照前后乳酸钙产品的质量、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总数、大肠菌群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与乳酸钙中微生物致死率呈现正相关,测得乳酸钙经电子束辐照灭菌的D10值为4.38kGy。经10kGy电子束辐照灭菌后,乳酸钙的西分含量略有下降,但对乳酸钙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液中,常温常压下不加入任何催化剂,用电子加速器辐照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出纳米银。我们利用XRD、TEM、UV、DSC来分别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大小、光学特性以及材料的熔点。TEM图像证明颗粒大小为30nm,这与XRD实验通过Scherer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王中央  尹南勇 《核技术》1994,17(4):252-256
研究了辐照剂量、剂量率、退火温度、退火时间、辐照方法等因素对晶体管hFE值(电流放大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地降低晶体管hFE值,并能通过退火处理使其稳定。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辐照交联电线中束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磁铁技术应用于电子束辐照交联电线电缆的束下工艺,一套传动设备以不同型式的磁铁,形成三种辐照方式,适应了全规格电线电缆的要求,芯线截面0.5-400mm^2含扇形线,线缆外径φ1mm-φ40mm,最大可达φ60mm。给出了能量选择公式,束流利用率和辐照均匀性的公式和分析。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两者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电子束辐照法在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纳米硫化镉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产物为面心立方结构晶体的纳米硫化镉;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该纳米粒子形貌呈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5nm;其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其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边波长为487nm;激发波长为350nm时,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峰值为476nm,主要为由带边发射引起的发光。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浓度对辐射制备纳米硫化镉粒径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聚乙烯醇浓度的增大,纳米粒子的粒径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7.
叶剑锋  裴元吉 《核技术》2012,(7):512-514
本文研究了电子束辐照降解固态羧甲基纤维素(CMC)效应。结果表明:辐照CMC固体样品配制2%水溶液粘度随着辐照剂量增大而减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辐照导致CMC分子链上糖苷键C1-O-C4断裂。固态CMC辐照降解符合无规则降解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燃煤、燃油的工厂所排放的烟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SO_2及NO_x。它们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使大片森林死亡、水生生物灭绝、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在医学方面,低浓度SO_2长期作用于上呼吸道和肺部,会引起呼吸道功能降低,引起和加重呼吸系统疾患。 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处理,消除其中的SO_2和NO_x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措施。实际应用的烟气脱硫方法已有十多种。这些方法从经济、脱硫效率、以及产生二次污染物等方面看,均还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辐照滤纸纤维素结晶衍射峰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瑞敏  向群 《核技术》1997,20(10):631-635
研究发现滤纸纤维素材料在电子束辐射裂过程中,X射线衍射峰(002,101,101峰)的峰位均随辐照剂量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子束射线裂解了纤维素晶格和非晶处界面的分子,引起纤维素微晶尺寸变小,使纤维X衍射峰发生向小角方向位移。实验中还发现辐照的滤纸放置4个月后,其002峰的峰强明显小于辐照后立刻测得的数据,这可用辐照后应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电子束辐照预处理聚丙烯(PP)无纺布接枝丙烯酸(AA)和丙烯腈(AN),AA与AN的共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是:辐照剂量为200kGy,反应温度为75℃,反应4h,添加剂用硫酸约0.05moL/L,摩尔盐为0.08%,且单体比例为40/60、浓度为50%,同时也探讨了阻聚剂[(NI-h)2Fe(SO4)2]对反应接枝率的影响。FT-IR结果反映了单体浓度变化时总接枝率的变化情况,单体比例对总接枝率的影响与其单体自身的稳定性有关,但总接枝率在所给定的单体浓度范围内一直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电子静电加速器产生的两种能量的电子射线(0.8 MeV和0.5 MeV)在小麦辐射 育种中应用的初步结果。试验表明:电子射线对小麦萌发种子的辐照后,其辐照当代的小麦植株生长上 即表现出受到抑制,其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剂量达到1600rad时,辐照当代的存活率便明显 减少,并达到了接近于萌发种子辐照的半致死剂量水平。 从电子射线辐照的小麦M_2代发生变异分离表明,电子射线对小麦种子的诱变具有变异谱较少,变 异频率较高的效应。按穗行变异统计,其平均突变频率为3.5%,而在产生变异的穗行内,突变频率范围为 2.6~6.1%。  相似文献   

12.
工程条件下椰壳活性炭吸附放射性惰性气体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某一代表性工程条件下, 研究一种椰壳活性炭(YK型)对放射性惰性气体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40 ℃、压力0.02 MPa、气流比速0.05 cm/s、气流相对湿度25%的工程条件下,YK型活性炭对惰性气体氙、氪的吸附系数分别为400 mL/g和28.8 mL/g.在30 ℃~40 ℃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 ℃,氪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系数下降约2%;活性炭对惰性气体吸附系数还受到湿度和压力的不同程度影响.根据实验测得的吸附系数可以推算出,在试验所用的工程条件下,如果要求对133Xe净化系数达到2 500(133Xe需经过60 d的衰变),用YK活性炭滞留床时体积只需6.514 m3,较压缩罐体积减少大约95%(压缩贮存衰变罐的贮存压力为1.0 MPa时,压缩罐体积需130 m3).  相似文献   

13.
^99Tc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在高放废物处置中,~(99)Tc是长半衰期的裂变产物(T_(1/2)=2.12×10~5a),多以阴离子TcO_4~-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已经证明,一般地质介质及回填材料对锝的吸附很差,因此,研究对锝有较高吸附性的材料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人工材料活性炭对锝的吸附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锝有较高的吸附性,特别是椰壳活性炭对锝的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LET的碳离子对V79细胞和B16细胞的低剂量效应。细胞经0.02Gy和0.05Gy的诱导剂量处理后,继续培养4h,再经1Gy攻击剂量处理,从存活率和微核率两方面研究了细胞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经0.02Gy诱导剂量处理以后,两种细胞在存活率和微核率方面分别表现为明显的提高和下降,相反,经0.05Gy诱导剂量处理以后,细胞 存活率方面没表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在微核率方面表现出协同损  相似文献   

15.
核组蛋白咖啡酸二元混合体系在pH9、77K辐照并测定的ESR谱主要呈现为咖啡酸阴离子自由基的信号;用计算机模拟ESR波谱方法,对二元体系以其组分核组蛋白和咖啡酸单谱信号线性叠加拟合进行重组,经处理后得到该体系中咖啡酸自旋转移的百分率。结果显示,随着体系中核组蛋白含量的增加,自旋转移百分率也随之增加,表明体系内发生了电子自旋由核组蛋白向咖啡酸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光学渡越辐射在电子束能谱测量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用光学渡越辐射对强流短脉冲束团的能谱进行测量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利用单膜装置、双膜装置或多膜装置产生的光学渡越辐射进行束流能谱测量的方法,并针对20MeV电子感应直线加速器能散为0.5%的电子束能谱测量作了一些计算以得到部分装置的设计参数。计算表明:应用渡越光栅谱仪选择合适的膜片厚度及间距,对于给定的电子能谱,可以得到大的能量接受度和好的能量分辨率。然而,要用大量的膜片是困难的,而且还有许多影响多膜渡越辐射能谱仪的实际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133Xe作示踪剂研究了市售活性碳纤维对大气本底水平氙的吸附性能 ,并与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作了比较 ;测定了市售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 ,市售的几种活性碳纤维在低温下对大气中氙的吸附性能均优于粒状椰壳活性炭  相似文献   

18.
用^133Xc作示踪剂研究了市售活性碳纤维对大气本底水平氙的吸附性能,并与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作了比较;测定了市售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市售的几种活性碳纤维在低温下对大气中氙的吸附性能均优于粒状椰壳活性炭。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低剂量辐射(LDR)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大量的整体和体外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说明LDR的刺激效应和适应性反应,并提出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DTG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在辐照前后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变化 ,并利用GC对辐解气态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在 8.0× 10 5Gy时综合力学性能仍然较好 ,但受辐射降解的作用已有相当的气态产物生成。经辐照以后 ,材料的热性能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