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4月中旬.记者到黄河下游滩区采访。沿着黄河大堤往滩区去.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飘香的油菜花.让人无法将眼前的景象和以往所了解的滩区联系起来。同行的黄委的同志一路向我介绍着滩区的情况.他不时用手指着右边的麦田和油菜花说.这就是滩里的土地,如果黄河主河槽不摆到这里,它是一片丰收的田野:一旦遇水,就会颗粒无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晓平  王莉 《中国水利》2007,(9):I0001-I0008
黄河下游滩区,一片特殊的土地;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一个特殊的群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每年黄河防汛防凌,特别是重大险情出现时,落实滩区防洪救灾预案,及时有效组织转移滩区居民,已成为黄河防洪抢险的重中之重。为降低黄河凌汛风险,切实保障滩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人员提出具体的迁建目标、范围、方式、主要任务、进度和保障措施,为迁建项目启动实施创造条件,为黄河内蒙古段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外迁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98年大水”后,国家对蓄滞洪区开始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黄河下游滩区作为特殊的蓄滞洪区,区内居民也部分享受了蓄滞洪区的政策.通过对河南兰考和山东东明滩区情况和“96·8洪水”、“03年秋汛”两场洪水及其灾后恢复重建、滩区居民外迁和就地安置情况的调研,从滩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耕种距离、政府重视程度、投资力度以及安置区居民权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实行有条件的外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滩区受淹后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廖义伟 《人民黄河》2004,26(11):1-4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响了河道依法管理的进程。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这些功能的发挥为黄河的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黄河处理泥沙的特殊需要,滩区没有按蓄滞洪区进行控制运用,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没有能够享有蓄滞洪区的补偿政策。因而,应尽快将黄河下游滩区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受淹后由国家给予相应补偿,国家补偿的基本方式包括:①风险公平的事前基本补偿;②临时撤离的安置补偿;③基本生产损失的补偿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河58型下大洪水各级频率的洪峰过程的洪水推演,分洪计算表明,利用温孟滩区,沁南洼地和长垣滩区蓄洪,可以消减特大洪水时花园口和孙口的洪峰流量。极大地减轻了洪水对大堤的压力,以较小的投入和淹没损失,取得较大的防洪效益。因此,利用滩区削峰滞洪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滩区人与水争地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受黄河洪水、淤沙的影响.在黄河下游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黄河下游滩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应作为治理及开发黄河的重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黄河下游滩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非常现实与必要。  相似文献   

8.
对河南、山东黄河下游部分滩区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的文盲率比全国农村文盲率平均水平高15.44个百分点;滩区居民81.87%从事的是粮食种植,职业结构单一;家庭类型以直系家庭或复合家庭居多,家庭平均人口、居住代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搬迁居民住房状况有所改善。针对滩区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状况,应加强人口控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特殊自然环境而形成了特定的心理活动、心理需求,这既影响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又对政府在滩区的有关政策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国家制定和实施滩区政策时,应根据滩区居民的心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洪水淹没补偿、村台建设与搬迁、基层组织建设、外迁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切实解决滩区居民的具体困难,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促进滩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黄河下游滩区村台建设过程中,利用黄河泥沙淤筑村台,不但能提升黄河河道的行洪能力,将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还能帮助滩区居民躲避洪灾,改善滩区居民生活条件.为利用高浓度长距离输沙通道淤筑村台,开展"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多技术高效泥沙处置示范工程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张红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运用...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对安全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对自身安全的需求非常强烈,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对房屋采取垫高房台等安全措施,出于安全的原因愿意搬离现居住地,较高生育率与偏好男孩。他们建立在安全需求上的相应行为,增大了生活成本,影响着他们生存发展的空间,进而制约着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自然环境,必将塑造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心理研究从研究对象、技术路线与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设计;整群随机抽取河南、山东2个省6个县22个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分为“搬迁居民卷”和“未搬迁居民卷”,涉及题项分另?为82个和91个;采取入户调查填写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等方式,共获得相关资料1021份。  相似文献   

13.
左萍  黄淑阁  刘风景 《中国水利》2007,(9):15-16,27
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在遭受黄河水灾后所获得的实际救助金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差很大;仅靠社会微薄的救助,不能解决滩区居民洪水淹没后的实际困难;滩区居民绝大多数对洪水淹没损失能够“如实申报”.对补偿的预期并不是集中于高比例范围,这种客观的、基本上符合实际的心理需要,为制定滩区洪水淹没补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黄河下游宽河道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应采取“宽河固堤,窄河弱防,整治中水河槽”方略治理黄河下游宽河道,在强力推进标准化堤防和完善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前提下,进一步缩窄河道,修建抵御8000m^3/s流量的滩区堤防;利用模型试验、移动组合式导流坝和超低潜坝技术,探索和进行小水河槽整治,提高滩区安全保障能力和控导工程对于中、小水的约束与控制作用,提高中、小水流的河道输沙能力,构建以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为主体的排洪输沙体系,实现黄河下游河道的长期相对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在问卷调查资料汇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黄河下游滩区搬迁居民心理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搬迁居民对搬迁后生活总体评价是好的,搬迁对居民的心理主要起积极影响。搬迁居民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影响、居住条件变化的影响和生产条件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河南两省滩区居民近30年来房屋与耕地遭受黄河水灾达4次以上,其中,耕地受灾比房屋更严重,灾害环境塑造了他们在这种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心理感受与评价;搬迁使居民在生活环境上受益了;滩区居民的社区归属程度与社区支持力度很高;滩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形势,针对二级悬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治理二级悬河应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快建设二级悬河严重河段堤防的加固和防护工程;②破除生产堤等行洪障碍,利用大洪水淤滩刷槽;③利用中常洪水引洪淤滩;④人工疏浚河槽,淤填堤河,淤堵串沟;⑤结合引黄沉沙淤填堤河洼地。近期应做好规划、开展试点、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的防洪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是世界名的悬河,历史上决口频繁,灾害严重,今后下游河床仍将抬高,黄河洪水灾害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防洪建设意义重大。人民治黄以来防洪方略不断发展,完善,由宽河固堤“发展到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初步建成由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分滞洪工程以及中游干支流水库组成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与纵横断面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以水少沙多而著称于世。泥沙沉积受制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和河道边界的约束。堤防的约束在防御洪水泛滥的同时,使得河道沉积速率明显加大。纵、横断面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而调整,河道边界的约束使得主流趋于稳定的同时,带来主槽沉积速率大于滩地,局部河段“二级悬河”发展严重。目前下游河道萎缩是一定水沙条件下的产物,遇到有利水沙,断面仍会发生相应调整,主槽萎缩的局面会得到改善,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会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口自然状况特殊,仅黄河口治理及其三角洲湿地保护这方面,即可说明山东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1)应在竭力维持清水沟流路稳定前提下,将刁口河流路作为防洪与生态补水的辅助流路,使黄河三角洲成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典范.(2)宽河段应采用"两道防线"布局与河道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