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特征建模的CAD系统,指出了在CAD/CAPP/CAM集成系统中,CAD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该系统以特征建模为基础,具有新颖的几何造型手段,完备的零件特征信息,功能完善的图形系统。系统既可以输出完整、规范、直接用于生产的零件图纸,又可以向CAPP系统提供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并已实现了与CAPP/CAM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一种CAD/CAM集成环境下基于产品零件特征的三维成组夹具CAD系统,其关键技术是成组夹具CAD与工件CAD、CAPP的接口,基于产品零件CAD及CAPP的信息,零件按加工方位在成组夹具CAD系统中再现,及智能化的夹具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征建模的CAD是实现CAD/CAPP/CAM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回转体类零件的特征建模技术的研究,提出建立面向对象的特征CAD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集成的CAD/CAPP/CAM的一个重要代表是数据库,从此数据库中,设计者可以获得零件设计、工艺和制造方面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数据库必须包括零件的几何原形特征、材料、加工表面、公差等有关数据。 这篇文章阐述了用于CAD/CAPP/CAM中特别参照GT原理的数据库的设计。为了计算机能准确地产生零件结构模型,在CAD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是坚固的结构。构成零件模型的要素是参数化的形状原始特征,这些形状原始特征可产生用来形成回转类和非回转类零件的特征矩阵。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数据构造以及设计者与数据库之间的通讯。在这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个答案,它不仅能使设计者用计算机绘出零件图;而且同时为计算机辅助GT分类应用图形识别模型把零件分成零件族。  相似文献   

5.
在工艺技术准备工作中,CAPP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它要接受CAD的信息,然而它与CAD又属于完全不同的数据范畴;同时,它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出能给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的工艺文件。因此,如果把CAPP看作是一个封闭的黑箱子的话,那么,CAPP的输入与输出即是CAD的输出与CAM的输入,要使CAPP成为CAD与CAM的桥梁,就要处理好CAPP的输入与输出问题。 ZTMP—CAPP集成化回转体零件系统较好地处理了CAPP的输入与输出问题,实现了与CAD、CAM信息集成,体现出面向CIMS的特色。 一、CAD与CAPP的接口 从产品设计部门,提供给工艺部门的零件信息可能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特征识别是指从产品中识别出具有一定工程意义的几何形状,即特征信息的过程.作为CAD与CAPP间的智能接口,特征识别技术对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冲压零件,尤其是带体积成形的冲压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冲压特征识别算法,并对特征识别中的难点-特征相交问题提出基于痕迹的冲压件相交特征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怀兴  吴煜堃  夏田 《真空》2002,(5):32-34
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喷射式真空泵零件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提出了一种真空泵零件的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可实用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该系统是由机械产品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NC编程人员共同努力,在商品CAD/CAM软件Pro/ENGINEER平台上开发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零件信息识别子系统,CAPP子系统和自动CAM子系统。零件信息识别子系统从三维零件中提取零件信息,CAPP子系统分析零件信息,自动生成零件加工工序和工步,从刀具数据库中查询刀具及切削用量,并完成各工序的工步排序。自动CAM子系统根据CAPP的结果,自动生成Pro/ENGINEER的NC工步,经过NC仿真后  相似文献   

9.
基于特征的零件建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CAD/CAPP集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特征的,面向CAD/CAPP集成的零件建模系统,初步实现了回转类零件CAD/CAPP的集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特征建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成组技术和并行工程的基本原理,对零件特征建模系统进行了研究;以AutoCAD 2002为操作平台,在Visual LISP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二次开发.结果表明,在生成零件图的同时能提取CAPP所需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有利于对CAD、CAPP和CAM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D商品软件的加工特征造型系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CAD/CAM软件UGII的基础上,根据CIMS中信息集成的要求,面向工艺设计的特征造型开发的(UCAD)实用系统,该系统正应用于上海二纺机箱体类零件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通过重新开发CAD系统来实现CAD/CAPP集成化中的有关问题,其中着重阐述了动态图形数据结构的技术和用于建立基本几何模型的基本体素—三视图法以及用于建立零件几何模型的基点—偏移量定位法。另外,简单介绍了XF—CAD/CAPP集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本文认为重新开发CAD系统是实现CAD/CAPP集成化的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它是连续CAD/CAM的中间环节,是FMS的重要组成部分。CAPP的应用不仅能缩短生产技术准备周期,提高工效,而且能促进工艺规程的优化,是提高企业工艺水平和实现技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CJ-CAPP系统是针对回转体零件的半创成CAPP系统。该系统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将零件分类成组,通过工艺决策和罗辑运算,自动判断生成该零件合理的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14.
CAPP是CIMS中的关键技术,是连接CAD/CAM的桥梁。CAPP的功用是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推理功能来辅助工艺人员完成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CAPP系统将产品设计信息转换成面向对象的加工制造信息,真正实现了CAD与CAM集成,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以GT为基础的微机CAD/CAPP/CAM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M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CAD/CAPP/CAM的集成。微机由于价格低廉已在企业中普及,性能也迅速提高,已有强大的功能,软件价格也比工作站低几十倍之多,因此开发微机CAD/CAPP/CAM系统能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所接受。同时,必须以GT为基础,按零件相似性分类分族,才能有效地建立该集成系统。GT-CAD子系统是关键的一环,本文推荐全参数化的TopCAD系统作为该子系统的开发平台。并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编制GT-Capp和GT-CAM子系统,通过参数文件数据库相互连接起来。GT-CAD/CAPP/CAM集成系统在磨齿夹具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武工GT-CAD系统是武汉工学院结合某企业轴类零件开发的软件。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方法、系统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特点。该系统以成组技术(GT)为基础,建立了CAD数据库和相似零件库;以Auto CAD系统为底层功能进行特征参数造型,系统输出的CAD特征模型数据和文件,可直接为后续CAPP系统利用,它是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统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受到新技术发展的挑战和冲击,使机械制造业正在向着高水平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买现CIMS的基础之一,是CAD/CAPP/CAM的集成化,研究CAD/CAPP/CAM集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必将促进CIMS的发展。本文对在研制CAD/CAPP/CAM集成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何建模、集成分析系统、广义CAPP和通用NC信息生成器等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个回转体零件创成式CAPP系统NPURCAP,它是一个面向车削加工中心,面向CIMS环境的集成化CAPP系统,初步实现了同CIMS各集成单元的集成。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对CAD/CAPP/CAM的集成及CAPP同其他各集成单元的集成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STEP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标准.论述了STEP AP224特征信息模型的建立过程,根据该特征信息模型建立了多元化组合式CAPP系统来自动完成零件的工艺制订.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基本满足了CAD/CAPP/CAM的信息集成,为进一步开发智能型CAPP系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北京第一机床厂在CIMS环境下,通过对零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描述产品零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回转体零件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开发。重点论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和主要功能:CAD特征定义及描述;基于商品CAD软件ICEMDDN之上的特征造型;应用通用专家智能系统开发工具,建立工艺知识库模型及推理系统;经相应的后置处理实现NC程序的自动生成及以ORACLE.EDL为柱心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