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论及了作者对于现代与传统的一些困惑,试着抽象地、历史地去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建筑深深扎根于前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并使现代建筑与之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昆明东寺街建筑的分析,从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和与现代建筑协调方法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辰 《建筑师》2020,(1):92-95
"中国近现代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历程较短,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而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该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少概念定义不清,观念方法落后的学术研究基本问题,乃至研究目的也不清晰。本文试图再次回述"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的历史,以建筑文化的空间与时间之本意,论述"中国近现代建筑"正是起始于中国与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中国建筑与国际建筑文化相融的关系,正在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引起"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惠丝思 《华中建筑》2009,27(8):27-29
建筑评论是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之间的纽带。该文通过对艾伦·科洪的建筑评论集《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的阅读,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其实践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国内建筑师忽视历史文化背景、直接采取"拿来主义"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现象展开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傅欣 《华中建筑》2009,27(10):147-149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的校园历史建筑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近代高等学府建筑的佳作和典范。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后依然散发着昔日的光辉,记录着它所经历的历史与沧桑。武汉大学历史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中解决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问题上,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门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建筑理论"是由过去的传统建筑理论发展而来,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理论"也终将被"传统化",逐渐的成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
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代表建筑,海派建筑石库门是展现上海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的名片,折射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变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的设计就采用了上海石库门的造型。石库门建筑风格简约,外观色调朴素,整体建筑装饰的格调现代,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城市特征。因此,可以将石库门建筑作为本土的美术课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建筑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在从业的70余年中,在印度完成了包括混合住宅、低成本住宅、学校、博物馆等在内的百余项建筑设计方案。多西的建筑创作不仅对印度现代建筑有着卓著贡献,更对西方现代建筑语汇的东方表达有着深远影响。他着眼于现代印度的平民生活,通过建筑创作表达了包容自然、社会、文化与真实生活的"建筑包容观"。本文是对多西建筑职业生涯的一次考察,着重阐述了他流动于生命与生活之间的建筑包容观及其包容性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9.
车通  王新文  艾宏波 《华中建筑》2020,38(3):127-132
民国时期,西安城市与建筑的发展特征并不清晰。通过对民国西安建筑规则在要求特点、发展动力、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未殖民与侵略造成建筑制度的突变是其规则前提;主要使用地方材料是西安地方建筑规则制定的客观物质条件;现代战争与瘟疫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是推动民国西安建筑规则发展的动力。近代以"本土演进"为特征的城市建筑发展,由于工业化生产力限制,更多依赖于建筑规则作为生产关系进行整体推动的发展特征。研究民国地方建筑规则的发展,不仅为认识近现代地方城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地方城市建筑的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及保护规则的制定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建筑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三成 《建筑》1999,(7):30-31
建筑与建筑装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其实质作用和形式表现已成为一段段的历史碑文,记载和表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乃至一个村落的发展史,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建筑与装饰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智慧结晶,为后人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其发展创造的思想及形式表现在人类创造的历史长河中将继续延伸、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筑装饰又呈现什么特点?建筑与建筑装饰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建筑风格、民族特色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研究。建筑是人类初始时…  相似文献   

11.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杨洲 《中外建筑》2008,(6):61-65
“与其应用(建筑)语言,不如去分析它。”——法国新批评派 如今走时尚路线的杂志目不暇给,时装、汽车、奢侈品和谢顶肥肚的成功男士以及修长俏美的模特掺杂在一起,充斥在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大开本精装杂志中。家具、居室和建筑自然和豪华手表、游艇、书籍艺术一样成为充实雅皮士们情调的最有品味的谈资。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儒雅和新潮,也不会触及到不同阶层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筑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筑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主要平台,建筑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营造活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自己繁衍和生长的土地上世代相传地建造着各种各样的宜于居住、劳作、休憩和交往的建筑。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产生的各具特色的建筑,传承了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构筑了人类绚丽多姿的建筑文化。人类总是热衷于游览建筑遗存去追寻自己的过去,又总是热衷于营造新型建筑去展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建筑活动的强度,建筑技术的高度,建筑文化的深度,建筑成就的亮度,无不反映政治变革的幅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科技进步的力…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Only one retrospective of Yves Klein was presented during the artist’s lifetime, in 1961 at Museum Haus Lange, a gallery in the city of Krefeld, Germany, housed in a little-known brick villa designed by Mies van der Rohe in 1927.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monstrate how Klein challenged the limits of the exhibition, transforming it into a privileged space for the nascent utopian discourse of 1960s European architecture. The exhibition’s intense dialogue with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spaces of the Miesian villa afforded an opportunity to test ideas tha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accommodate in other circumstances. Klein sought to insert visitors without any notice or warning into a dramatic environment that was the only 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his theory of Air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5.
16.
(续<南方建筑>2D08年第4期P21)   仿生建筑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也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来源.从人类最初的木结构棚屋,到当代的摩天楼和航天飞机,自然界一直是人类获取各种资源和能量的补给所.……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王绍森 《新建筑》2014,(3):78-81
针对建筑设计的真实存在及内心世界两种不同的环境,对应采取谦恭的态度和自由的方式,形成真实环境下的“弱建筑”和抽象环境下的“若建筑”,其中“弱建筑”可以在元素、关系、结构、系统多层次区别体现对环境的关照,强调客观理性,立足现实;“若建筑”则是以建筑的原理感悟城市与建筑,并抽象表达环境存在,强调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抽象性,自由畅想。并结合设计说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