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中国的回族社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其以民族聚居区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各大城市。然而,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回族社区结构形态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分化,主要表现出两种基本的演进趋势:一种仍以聚居为标志性特征,保持着寺与坊之间的亲密联系,但是社区居民异族为邻的现象更加普遍,而社区  相似文献   

2.
吴晓  吴珏  王慧  陈海明  夏茂华 《规划师》2008,24(9):15-2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进入高速城市化轨道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城市的现代化问题,而传统少数民族社区的现代化正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典型体现。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背景下,其人口构成、居住结构、社区组织、生活习俗等方面均发生了全方位的结构性变迁,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从相互竞争到最终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极化的加剧,城市贫困群体开始涌现,城市贫困空间逐步形成。为了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本文通过引入城市"社区衰退"这一概念,把城市贫困空间植入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进行研究。首先,对城市社区衰退现象加以界定,指出社区衰退与贫困空间及城市再生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中国当前的城市社区衰退的现状;最后,对国外有关社区衰退的理论成果展开评析和综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城市社区衰退的解释模型,试图为开展中国的城市社区衰退和城市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津是一座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60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5,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0,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7000m^3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农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污水再生利用对于天津市的科学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问题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老旧社区众多且发展良莠不齐。以西安孟家巷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当下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混行、绿化营造衰微、功能布局瓦解、历史文化特色不足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探究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的路径与策略,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激发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建立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路径,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协同设计绿地景观,优化社区功能与布局,加强社区历史文化氛围提升。期望为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6.
《城市开发》2013,(12):8-9
近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市民政局拟订的《天津市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比如将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信息系统,系统内容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参加招投标、管理项目达标创优、服务合同履行、业主满意度测评、违法违规行为等相关信息。实行诚信信息披露制度,淘汰一批不讲信誉、服务质量差、业主反映强烈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贵庆 《城市规划》2006,30(12):49-56
在对中外学术界关于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较为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体制、工程技术配置、公共设施经营利益、居民社会心理承受等多角度对社区人口的“合理规模”进行了讨论,初步提出关于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范围界定,旨在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当前和今后深入展开的城市社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老旧小区空间再生问题,本文介绍了临安区锦北街道碧桂园小区的案例,深入分析了该小区面临的环境状况不佳、物业服务缺失、停车不便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小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展开了调查。最后,综合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提出社区养老模式下,混合型老旧小区空间再生设计应从居住建筑单元改造、公共交互环境优化、丰富社区文化设施等方面入手的观点,并得出结论:社区养老模式下,对混合型老旧小区空间进行再生设计改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够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城市更新和社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胡一可  王垒 《风景园林》2018,25(10):98-103
从空间—行为关联视角出发,以天津市西北角回民社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注记、问卷与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分析,总结社区街道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并利用代表性空间内行为研究数据,从人群行为、空间类型分析各类空间中行为与空间要素的关系,进而提出街道空间的微更新原则。以此为切入点从“保留”与“改造”2个层面提出社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并探讨参与式更新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规划,从特色彰显、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等方面探索回族乡的规划建设,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志辉 《建筑创作》2005,(8):136-143
针对银川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突出宁夏回族的建筑风格,剖析了我国伊斯兰建筑的地域性及民族差异,回族建筑风格的表现形式,建筑风格,并用大量图片真实再现了我国伊斯兰建筑文化中内地伊斯兰和新疆伊斯兰两大系统的区别以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 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 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 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 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 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 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 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 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 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 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陕西的回族建筑和它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它的“地方民族”特色,清真寺的平面布局多是四合院型的串连式,大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在建筑功能上都充分注意到静思默祷的安静沉寂气氛,表现出宗教的庄严与壮丽。在建筑装饰上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色彩,在用材和技法上又融合了以汉族为主的中国建筑传统,充分表现了三种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韦琦  谷海洪 《城市建筑》2013,(22):347-348
纵观我国以往古村落的保护历程,大多为“自上而下”式的强迫式保护开发。在保护过程中因为村民参与度缺失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更无从谈起对古村落进行实质性保护。本文以广西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为例,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思想与成功经验,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提出了有机更新的营造构想,唤醒村落认同感,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再生。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黄河流域的回族聚居区为研究范围,以回族清真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黄河流域回族清真寺的建筑形态发展,分析了回族清真寺在我国回族穆斯林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其保护与发展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研究和回族清真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祎婷  翟辉 《华中建筑》2015,(3):195-199
井干式民居是傈僳族传统民居形式之一。云南傈僳族传统的井干式民居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该文对位于滇西北地区同一纬度下的三个不同傈僳族村落(即怒江州贡山县迪甲村、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和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的井干式民居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与对比,总结出其传统井干式民居异同的特点,并且初步分析产生其异同点的原因,为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夏是回族高密度聚居地区之一,在受到多元文明的影响下,产生了多样化的回族建筑。当下这些回族建筑遗产在高度工业化与经济化的社会背景中有的即将凋亡,有的情况不佳,有的态势良好。回族建筑遗产的何去何从成为焦点,该文通过实例归纳分类了回族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通过田野调查法分析了其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与文化艺术价值,并展示了其具有多样性种类的特点,为其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路线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例辨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朱小雷 《华中建筑》2011,(10):78-81
广州西关作为旧城区的空间核心及城市文化代表,其更新改造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谊文以经过一定程度整治后的广州西关社区的典型公共街角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视角,综合利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目标空间环境进行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深入分析影响当地居民环境取向和主观评价的内在因素,剖析环境更新与居民生活空间需求之间的关系,总结环境更新的正反经验。以期为进一步的城市公共环境的整治积累第一手的反馈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