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电磁阀的线性控制导致控制线圈的温升进而影响电磁阀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磁阀内控制线圈温度预测模型的无传感温度测量方法。该温度预测模型建立于能量守恒定律,利用控制线圈的温度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来优化模型参数,以电磁阀的实际线性控制指令来验证控制线圈的耐温性和电磁阀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该温度预测模型能有效地计算出控制线圈的温升,实现了无传感线圈温度测量,为判断控制线圈的耐温性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为简化电磁阀控制单元的硬件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磁阀的线性控制导致控制线圈的温升进而影响电磁阀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磁阀内控制线圈温度预测模型的无传感温度测量方法.该温度预测模型建立于能量守恒定律,利用控制线圈的温度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来优化模型参数,以电磁阀的实际线性控制指令来验证控制线圈的耐温性和电磁阀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该温度预测模型能有效地计算出控制线圈的温升,实现了无传感线圈温度测量,为判断控制线圈的耐温性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为简化电磁阀控制单元的硬件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用温度测量均需要复杂的外围硬件设备而提高硬件成本的问题,研究实现一种具有温度预测功能的嵌入式系统;该系统利用温度预测模型算法间接地测量控制线圈的温度变化,这不仅提高了温度测量的灵活性,而且降低了系统硬件电路的制造成本;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地测量出线圈的温度,运行稳定可靠,对线圈的耐温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厂家对浸漆绕组线圈的干燥主要使用传统热风循环的方法,而且关于浸漆绕组线圈的干燥工艺研究尚不充分;针对传统绕组浸漆线圈干燥时间长,干燥所得线圈表面绝缘性能欠佳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套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绕组浸漆线圈真空干燥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真空单元、温度控制单元、电气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等部分组成;通过将浸漆线圈放置于真空环境中,对浸漆线圈进行通电的方式来加热干燥,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利用PLC的PWM输出功能控制加热,同时提出了浸漆线圈干燥的均匀设计实验方案,得出了最佳实验干燥工艺,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各实验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显著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缩短了浸漆线圈的干燥时间,而且使浸漆线圈表面的绝缘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谐振线圈(Self-Resonant,SR)因其利用自身寄生电容或杂散电容对电路进行补偿,具有高品质因数、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感应式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为了进一步提升SR线圈的品质因数Q以增加系统能量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低剖面、结构紧凑的新型单层平面SR线圈,该线圈由两个终端开路的传输线绕制在单层介质板上构成,具有较小的截面。此外,由于电流的分流作用,有效降低了线圈的铜损,提高了SR线圈的传输效率。加工并测试了所提超薄、高Q值SR线圈结构的优化模型,在谐振频率为6.90 MHz的情况下,该线圈具有220的高品质因数。利用所提SR线圈作为收发线圈组成的IPT系统,在两线圈相距50 mm的距离下,线圈间传输效率高达93.5%,DC-DC效率为86%,证明了该线圈良好的传输性能。因所提SR线圈具有低剖面和高传输效率特性,有望在小型消费电子产品和可穿戴输能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由6个阵列单元(螺旋线圈)所组成的柔性涡流阵列传感器,基于电磁场理论建立柔性涡流阵列单元的电磁场模型,推导出柔性阵列单元线圈径向和轴向的磁场强度计算公式,仿真分析阵列单元线圈磁场强度与电流、线圈间隙、内外径等参数的关系,对柔性涡流阵列传感器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江南热工仪表厂生产的WYZS-1型温度显示仪表综合测试仪是一台多功能温度显示调节仪表的模拟现场试验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分度、不同量程的自动平衡记录仪及动圈仪表。它能模拟被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变化,也能模拟仪表在现场的自动控制和记录,以检查仪表测量机构、控制机构和记录机构的不灵敏区和精确度,它还能分别或同时给仪表加入横向和纵向干扰信号,以检查仪表的抗干扰性能,亦可用于校验使用维修后各种温度显示仪表的性能,且是温度显示仪表进行老化试验必不可少的工具。该装置的主要元件,自转合成膜电位器运转自如,接触性能良好,调节方便,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调节单元采用小型多圈电位器,便于微调,并能同时带动多台显示仪表。  相似文献   

8.
《工矿自动化》2015,(12):35-39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难以对称、系统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搭建了发射线圈大、接收线圈小的不对称系统模型,提出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增加中继线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并提出一种中继线圈与发射线圈同轴同平面的结构;通过仿真对比了该方法与增加发射线圈匝数方法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中继线圈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系统传输效率,且体积更小;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常规电液伺服系统PID控制无法克服非线性因素影响,存在跟踪准确性和鲁棒性问题.因此,本文提出电液伺服系统多项式非线性H∞控制律设计方法,改进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与鲁棒性.首先利用多项式非线性模型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系统辨识,得到以误差作为状态变量的多项式非线性模型;然后设计多项式非线性控制律,证明所提出控制律可以保证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感式传感器涡流检测的数值计算方法,综合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对涡流阵列传感器线圈单元不同中心距、平均半径、高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与涡流阵列检测不敏感区域密切相关的参数--线圈单元组有效检测区域比率,基于该参数进行了涡流阵列传感器排布方式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检测条件下,线圈单元平均半径越小,线圈单元...  相似文献   

11.
郭伟  张鹏程  李涛  朱承平 《控制工程》2021,28(3):524-530
针对火电厂过热汽温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RX-Laguerre模型的PID预测控制算法(ALMPCPID),该算法使用增量式的ARX-Laguerre模型作为预测模型,将滚动优化的性能指标改为PID控制器的形式,并利用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递归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将ALMPCPID算法应用于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内模控制(IMC)的基本原理及内模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进而将这种控制方法应用到电阻加热炉温控系统中.内模PID控制器只有一个可调参数,整定方法简单,克服了常规PID参数整定复杂的缺点,易为工程技术人员掌握.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内模PID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3.
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彬  刘晓琳 《控制工程》2004,11(1):63-65
根据分解炉温度控制的实际生产情况,确定了三次风、煤粉和生料流量配比、阀门开度与分解炉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由于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复杂非线性对象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选定神经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BP神经网络作为控制算法,对三次风和煤粉阀门开度进行预测,为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工控机为核心的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控制效果良好,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吴相甫  李冬梅 《测控技术》2015,34(10):63-66
气候环境实验室是一个复杂的热力系统,室内温度参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气候环境实验室仓体、空调系统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和调节阀的特性,推导出它们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环境室温度控制系统的模型,根据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D参数,并对常规PID控制器和积分分离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温度控制系统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模糊免疫PID控制在主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具有大惯性、大迟延和时变等特性,传统的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基于模型的常规PID串级控制方法。本文借鉴生物免疫反馈响应过程的调节作用和模糊推理逻辑可逼近非线性函数的特性,提出将模糊免疫PID控制策略应用到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中。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PID控制,能适应对象参数的变化并表现出良好的控制品质,即使发生扰动时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新型低温温控装置用以解决电子设备在低温不能启动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介绍了低温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详细方案,并借助理论计算与热分析软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确定了低温温控装置中各部分的最佳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与工程实际验证,新型低温温控装置性能可靠,能够很好解决电子设备的低温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预测进阀温度的变化趋势对阀冷系统中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针对传统方法特征提取困难、预测精度低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进阀温度的T2VNN (Time2Vec neural network)模型, 该模型首先通过时间序列表示学习方法Time2Vec对进阀温度进行特征提取, 然后结合TCN和双向LSTM的优势, 并且使用分位数回归来实现概率预测. 最后设计了不同时间步和分位数在多个典型模型上的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验证了T2VNN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性能, 并且通过消融实验证明了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模糊自整定PID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炒茶机的加热控制系统跟踪设定的温度值滞后、自动调节加热装置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模糊自整定比例积分微分(PID)参数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模糊控制对PID参数的调整。利用Matlab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对该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自整定控制器的超调量 ≈1%,稳态误差es=0。该方法可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磁悬浮列车的双环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恒坤  常文森 《控制工程》2007,14(2):198-200
为了增强控制系统对磁悬浮列车系统参数变化的适应性,将磁悬浮系统分为电流环和位置环进行控制.对于电流环系统,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控制,使得在电磁线圈参数变化的情况下,电流环的性能能够保持稳定,这样就将三阶非线性磁悬浮系统降阶为二阶系统;对于二阶系统,首先采用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将系统线性化,然后采用P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从而确保系统在不同工作点处的性能一致.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使磁悬浮列车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