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马齿苋陈皮的工艺条件及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发酵工艺;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32 h,料液比1∶20(g/mL),菌种接种量3%,发酵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所得发酵液的总黄酮含量为0.69 mg/mL,比发酵前总黄酮含量(0.52 mg/mL)提高了32.69%;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8.8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38.14%,还原力提高了26.64%。  相似文献   

2.
研究4种不同酵母发酵的火龙果酒在发酵过程中总酚、甜菜苷、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4种酵母发酵火龙果酒的总酚、甜菜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L*值、a*值均升高,b*值降低。酵母RC212发酵的火龙果酒的多酚含量最高为272.5 μg/mL,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最低为22.98%;酵母R2发酵的火龙果酒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IC50最低,分别为8.84%、28.52%,并且甜菜苷含量最高为581.4 mg/L。酵母RC212与酵母R2发酵的火龙果酒在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红色素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酵母DV10与酵母D254发酵的火龙果酒。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菊芋块茎在天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以菊芋块茎为材料,分析天然发酵过程中菊芋块茎的总糖、还原糖、菊糖、多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糖、菊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变化范围分别为2 058~675,1 910~653,148~22 mg/mL;多酚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22~2.58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酵的进行而不断增加,在发酵至第25 d时达到92.14%;·O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说明天然发酵可有效降低菊芋块茎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改善菊糖结构、提升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菊芋块茎发酵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超微粉碎辅助酶解法制备的海参(Cucumaria frondosa)冻干粉为研究对象,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小鼠转棒实验及血乳酸(lactic acid,LA)含量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诱导的免疫缺陷小鼠实验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分别研究海参冻干粉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力的能力。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为12.46 mg/m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为15.22 mg/mL,还原力为0.35,表明海参冻干粉具有抗氧化能力。海参冻干粉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的IC50为556.2μg/mL,表现出抗肿瘤能力。通过灌胃海参冻干粉,小鼠转棒运动时间随着剂量升高而延长,运动后高剂量组的LA含量(19.15 mmol/L)较低,说明小鼠运动耐力提高,且CY诱导的免疫缺陷小鼠降低了体质量的下降速率,高剂量组IgG含量恢复到11.98 mg/mL。综上,海参冻干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力的多功能活性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老鹰茶为原料,利用复合乳杆菌发酵制备老鹰茶饮料,研究发酵工艺对老鹰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发酵液初始pH、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前后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初始pH为5,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16 h,该条件下发酵的老鹰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高达84.54%±1.28%,较发酵前47.15%±0.97%有显著提升;O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吸光度)也分别由发酵前的36.50%±0.55%、20.15%±0.33%、0.90±0.01提高到51.21%±0.81%、39.46%±0.25%、1.10±0.02;总黄酮含量由发酵前(0.14±0.01)mg/mL提高到(0.19±0.01)mg/mL。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猴头菌液体发酵产多糖、核苷、总萜的培养工艺,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三种活性成分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合适的碳源、氮源、温度、转速、pH、接种量,以采用熵权法赋权计算3种活性成分产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猴头菌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对发酵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玉米粉,氮源为酵母浸粉和山药汁,温度23.5 ℃,转速128 r/min,pH5.9,接种量8.5%,在该条件下,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综合评分为2.090,与模型预测综合评分2.164基本一致,多糖、核苷、总萜产量分别为5.12、1.17、0.42 mg/mL;发酵全液、发酵液、菌丝体(湿)对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166、237、53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 值分别为68、55、72,500 mg/mL时总还原能力分别为0.711、0.708、0.841。本研究为猴头菌液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140-143
为了研究藤椒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做阳性对照,以多酚含量,还原力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藤椒水提液中多酚含量较为丰富,每1 m L含有多酚2.442 mg。水提液的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率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4 mg/m L的藤椒水提液与0.1 mg/m L的BHT的还原力基本相当,藤椒水提液对·OH、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65和7.94 mg/m L,20 mg/m L的藤椒水提液的·OH自由基清除率为61.25%,高于1 mg/m L BHT的56.16%,10 mg/m L的藤椒水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5.01%,而1 mg/m L的BHT的清除率为45.0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山药皮黄酮、多酚的高效提取工艺及其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以山药皮为原料,采用正交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山药皮中的黄酮、多酚工艺,并对粗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药皮中黄酮、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乙醇浓度60%、液固比60∶1(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0.929%,多酚得率为0.51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 值为0.083 mg/mL),具有一定的DPPH 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 值为0.158 mg/mL),当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0 mg/mL 时,其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 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1.84%、79.95%、0.70 和0.68。  相似文献   

9.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3种乳酸菌对黄浆水进行组合发酵,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脱脂乳粉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和接种量对发酵液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高抗氧化活性黄浆水发酵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接种量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7.50 h、脱脂乳粉添加量8%、葡萄糖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黄浆水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36%。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黄浆水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03 mg/mL、1.12 mg/mL和0.30 mg/mL。  相似文献   

10.
对9种食用菌的碱水提取物的提取率、化学成分(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多酚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种食用菌碱水提取物的得率为2.6%~13.7%;多糖含量为321.3 mg/g~628.4 mg/g;蛋白含量为36.1 mg/g~493.9 mg/g;糖醛酸含量为24.6 mg/g~326.3 mg/g,此外多酚含量为7.2 mg/g~24.2 mg/g。9种食用菌碱水提取物中,灵芝水提取物具有更好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EC_(50)值为0.3 mg/mL)和更强的总还原力;金针菇水提取物表现出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EC_(50)值为2.2 mg/mL)。同时发现9种食用菌碱水提取物的总还原力与其多酚含量密切相关(R~2=0.942 7);与其蛋白含量具有一定的弱相关(R~2=0.527 6)。其ABTS+·清除率与多酚含量和糖醛酸含量的相关度较低,分别为0.482 6和0.307 3。结果表明真菌碱水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主要与其多酚和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研究了发酵增效剂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角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发酵增效剂,有助于提高乙醇产量.糖化醪中发酵增效剂浓度为0.500g/L时,酒精度平均值为10.96(v/v%),比空白组酒精度提高15.5%,统计结果表明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2.
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中厌氧沼气的发酵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新技术中,研究了一级高温(60℃)厌氧消化液(化学需氧量COD20 000 mg/L左右)直接作为酒精发酵配料用水的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批次的增加,厌氧沼气发酵过程中可溶性COD(sCOD)、可溶性总氮(TN)逐步累积;可溶性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未见累积;乙酸、丙酸逐步累积但丁酸未见累积。电导率在循环4批之后基本稳定。高温厌氧消化液中累积的乙酸盐、丙酸盐导致了酒精发酵时间的延长。一级高温厌氧消化液再串接第二级中温(35℃)厌氧降解(COD 2 000 mg/L左右),使得双发酵偶联工艺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块状牛肉发酵特性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乳酸菌对块状牛肉发酵,研究其发酵特性与工艺优化.通过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得出原料肉漂烫时间、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葡萄糖添加量对块状发酵牛肉制品的pH值、氨基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块状牛肉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原料肉漂烫时间10rnin、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0h、葡萄糖添加量1.5%.  相似文献   

14.
纳他霉素发酵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溶解氧、不同接种种龄及接种量对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发现生产纳他霉素较佳的发酵条件是:温度29℃,接种量2%,种龄26h,溶解氧30mg/L,pH随发酵的不同阶段而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文  周文美 《酿酒科技》2012,(8):97-100,105
通过对照试验确定菌种、原料配比和原料处理方法,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表明,经发芽处理后的原料可发酵性明显增强,产酒黄酮含量有显著增加;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能力强于其他几种菌种;甜荞∶苦荞为3∶2、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5%,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17.
酸肉生产主发酵期发酵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就酸肉主发酵期盐浓度、葡萄糖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酸肉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即盐浓度0,葡萄糖浓度2%,接种量8%,发酵时间16h,发酵温度34℃。并对优化工艺条件酸肉发酵前后的主要理化特性进行比较,说明了发酵肉制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以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二次发酵以生成生物发酵液,并对发酵生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基础酒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得出了利用黄水生产生物发酵液的发酵模式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黄水室内培菌9d后再入生物发酵罐密闭发酵45d,发酵温度控制在30℃,中温曲用量15%。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生物发酵液具有独特的复合香气,用于酿酒发酵、蒸馏能有效提高基础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大豆肽具有生产成本低、水解度高的特点。该研究以酶活力为指标,通过紫外诱变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以水解度为监测指标,采用该菌株发酵挤压膨化的高温豆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紫外诱变条件为20 W紫外灯35 cm处辐照4 min;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可溶性淀粉2.5%、MgSO40.04%、豆粕10%、吐温-80 0.5%;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时间44 h、接种量4%、菌龄21 h、摇床速度200 r/min、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 7.5,此条件下高温豆粕的水解度可达到22.86%,比优化前提高了8.34%。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粳高粱、自贡本地小高粱和泸州糯高粱为实验对象,研究3种高粱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控温发酵的方式模拟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发酵特性。定期对糟醅进行取样分析,并对发酵结束后的糟醅进行出甑蒸馏。结果表明,泸州糯高粱在淀粉分解、利用及产酒精方面的效果更优,出酒率为33.9%,优于自贡本地小高粱的31.7%和东北粳高粱的27.3%。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泸州糯高粱糟醅的水分含量、酸度、微生物数等指标更适宜酿酒。故泸州糯高粱相比自贡本地小高粱和东北粳高粱,更适宜浓香型白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