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洁  赵锋  梁栋  姚恒 《包装工程》2017,38(10):175-179
目的针对国内高校校园突出的以盗窃为主要形式的财产安全犯罪问题,以设计预防犯罪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设计寻求相应的犯罪预防手段。方法通过对我国高校校园内盗窃类财产型犯罪行为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大学校园财产型犯罪的特征,提出了基于情景犯罪预防策略的校园财产型犯罪预防框架。并以学生宿舍为例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设计实践。结论为校园财产安全及设计预防犯罪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识别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峰  董石羽  徐平 《包装工程》2017,38(2):40-44
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形象设计的要素和原则,研究形象识别方法在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形象识别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和物质系统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识别系统。以成都市为例,从理念识别、服务识别和视觉识别等3个层面对"熊猫文化"在成都公共交通系统形象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解析。结论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识别系统为城市公共交通形象的塑造和解读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近年来地域文化介入城市公共交通视觉形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方法通过归纳城市公共交通形象的内容与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的类型、特征与构成,归纳了站域空间和车辆设计中地域文化融入的方式。梳理了移情设计、视觉隐喻与叙事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对地域文化在不同层面,不同侧重点融入设计的方式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文化符号的辨识、提取、转换、应用和评估的流程框架。同时从旅客的角度,对交通形象中地域文化的感知特点、认知特征、体验模式和体验评价进行了概括。结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介入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设计研究的现状作了归纳与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所发生的伤亡事件,研究扶梯客伤事故中几种不合理的人机关系。方法运用儿童人体尺寸参数的统计分析、人机视觉规律计算方法、人体尺寸数据、虚拟人技术等人机工程分析方法。对自动扶梯中不合理的安全距离、不足的辨识度、不合理的零部件尺寸以及扶梯的人机设计缺乏动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人机关系的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自动扶梯安全人机尺寸,并针对自动扶梯的设计和检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小城镇公路交通规划的原则,分别从线路网密度、主线路长度、公共交通的站距等指标论述了小城镇的公共交通线路网和公共交通车站的规划标准,以期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交通具有运量大、占地少、低能耗、低污染的客观优势,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人多、地少、环境污染严重等众多难题的最佳交通方式。然而我国的公共交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屡遭瓶颈,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制约我国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病因寻找解决对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茫茫  傅江  刘洁  闫媚 《包装工程》2022,43(12):199-207
目的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日趋数字化,快速迭代的智能化出行应用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对用户的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残障人群出行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困难与挑战。希望通过调研掌握残障人群出行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 以中国残联课题研究为基础,通过对13位残障人士的实地跟踪调研与深度访谈,以及280份调研问卷样本的数据分析,从出行体验角度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残障人群出行生活形态与辅助技术应用,梳理其出行需求及出行过程中的障碍与痛点。结论 提出面对未来无障碍出行的建设构想与路径,结合辅助技术与无障碍设计,扩展残障人群出行的边际,促进残障人群更加公平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交通出行生活中,一同分享数字化时代的“生活红利”。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畅通城市交通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背景下,处于不同阶段及规模的城市产生不同的交通需求,必须通过适当的交通工具及技术创新,以满足经济高速发展与人口迅猛增长和土地、能源日趋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城市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交通换乘枢纽又是城市交通的核心。本文从城市交通发展出发,浅析大型城市交通换乘枢纽站的特点、发展方向及与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任嘉利 《包装工程》2021,42(10):300-302, 308
目的 探索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价值及具体策略.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中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展,公共设施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城市公共设施的范围及定义着手,结合城市公共设施对人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其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以城市广场、街道、公园为代表,从各领域的设计目标和设计需求出发,总结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激发活力、提高适应性、增强功能性和实现多样化等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具体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结论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也展示着城市的文化和内蕴,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合理化的设计创新,才能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升城市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宗同惠 《包装工程》2021,42(2):305-307, 318
目的探索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构成及其与城市、居民的紧密联系和价值作用,就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发展,分别从整体性、多功能性、人文性、绿色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细化出城市公共设施面对环境、对象、功能、未来发展等因素时的实践尝试,总结相关的设计经验。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其不仅满足着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还对城市的内涵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能够使人们得到心理慰藉和情感关怀,同时让整个城市更加宜居,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原坤 《包装工程》2023,44(18):315-318
目的 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对交互设计的需求与实践策略。方法 为了构建良好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设施成为一大中心,更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为城市的缩影和形象展示着城市的舒适与美丽。交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效率和便利性,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意义也更加重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将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及特点与当前的交互设计相联系,提出了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从外在的形式美到内在的人文关怀,再到科技所带来的时尚智能化趋势,逐步探索构建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结论 交互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引起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以最大化的社会关爱来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互动中带来一种身心的互动与交流,以最优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打造推进交互式公共空间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刚 《包装工程》2022,43(20):332-335
目的 探究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追求。方法 人性化不仅是当前设计师的设计方向,更是对设计效果进行优劣分析的标准。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正是这样的一种尝试,特别是在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其意义更加凸显。从人性化视角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进行探究,结合公共设施与人性化的中心内涵进行外延探索,总结两者进行结合的现实意义及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并就地域性的凸显、多种功能的实现和绿色智能的发展进行逐一论证,以便获得对落实人性化设计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结论 人性化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充分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实现文化延伸和情感关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郭欣 《包装工程》2018,39(4):260-262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通用设计的融入。方法在理解了什么是通用设计后,深入探究其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公园公共设施、社区儿童游乐设施中的应用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践论证。结论通用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为人们的公共活动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大力  陆津 《包装工程》2018,39(10):280-282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价值重构。方法从文化的含义入手,探索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体现,分析城市公共设施中地域文化的相互关联,最后调动社会力量,收集历史素材;结合城市实际,再生造型符号元素;重视文化认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并结合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的公共设施在地域文化重构中的具体策略进行实例论证,得出城市文化的构建策略与延伸方向。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价值重构,能表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属性,让人们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设计在城市交通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超 《包装工程》2017,38(2):8-14
目的针对地安门外大街的交通公共设施设计项目,系统运用包容性设计理论,对不同人群的公共交通行为、历史文化遗址、街区建筑景观、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观察和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项目区域的交通行为进行采样,界定现有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创新机会点,提出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解决方案。结论设计方案兼顾城市公共空间的易用性、无障碍性及文化的差异性,为中国历史文化都市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8.
杨自强 《包装工程》2019,40(12):298-301
目的 探索城市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与深度融合策略。方法 从公共设施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城市环境的融合趋势谈起,结合城市文化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化、时代化、民族化等特点以及其在其他外部因素作用下所展现出的特质,就公共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环境的共融展开探索,并分别将造型、色彩、材质等关键的融合点加以论述,最后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所展现出的文化的呈现与创新进行综合论述,分析未来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及注意方向。结论 作为一种特定地域在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代表,城市文化有着特定地域下人们思想、行为表现所累积的特定风俗及习惯,将其与公共设施设计相融合,提炼其中的精华进行发扬,可以充分展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属性,为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