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虚拟全景技术开发野外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高精度影像采集与全景合成,将以往难以亲身到达的野外自然环境在室内移动端VR平台上展示,使学生能够对野外自然环境进行系统完整地认识与学习,创设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该教学平台以智能手机+GearVR头显为运行终端,可直观动态显示全景影像,教学内容分享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感知与认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应用虚拟全景技术开发野外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高精度影像采集与全景合成,将以往难以亲身到达的野外自然环境在室内移动端VR平台上展示,使学生能够对野外自然环境进行系统完整地认识与学习,创设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该教学平台以智能手机+GearVR头显为运行终端,可直观动态显示全景影像,教学内容分享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感知与认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严格业务要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地质类野外实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野外教学实习的任务,一般认为是验证、消化和巩固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一些初级的技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去学习认识客观世界的初步方法,并为后继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打下实践基础。本文拟谈谈地质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如何抓好低年级野外教学实习质量的几个问题。一、重视野外教学实习中的教学方法为了保证野外教学实习的质量,必须重视和研究教学方法。归纳历年来野外教学实习的经验,最实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两种。1.直观认识法。主要是实物直观认识法。学生通过对野外单一(独立)自然实物的直接观察、试验、鉴定,验证、消化和巩固课本知识,或结合(运用)课本知识进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厦门理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测绘学科的发展出发,为适应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基于无人机测绘技术和全景技术,对野外实训基地进行航拍影像采集和全景建模,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野外综合实训基地多媒体地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为进一步深化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有效的教学实践辅助工具及专业和学校宣传的手段,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将我校地下建筑专业构建成具有地质特色的专业的客观需要及其必要性,认为地下建筑专业学生应加强地质课程学习和野外地质实习,并提出了地质教学方案的构想。在介绍我校北戴河和周口店实习基地野外地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我校地质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地下建筑专业基础地质野外实习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上、校内实验课和野外地质实习中有效体现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为例,通过多年来教学实践,探讨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干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并提出效果绩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0)
野外实习是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的必备实践环节,依据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地质生产实习。这几个阶段的主要功能为:认识实习主要解决"看—认"的实践环节,地质填图实习主要解决"技能—思想"的实践环节,地质生产实习主要解决"实际做"的实践环节。最终完成"看—想—做"实践教学整体流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野外地质实习是学好地质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选择地质特征突出的地区。本文主要从交通、地质条件、实习效果等对灌阳野外实习地区的进行可行性讨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主开发的多元化《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和雨课堂的教学课件,重构了《工程地质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资源案例库由基础地质案例库、工程地质应用案例库、研究设计案例库等3个大类、11个小类组成,同时采用"课前引导式""穿插式""课后自我评估式"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野外地质勘察和实际工程分析能力的目标,而且能节省大量的实习经费。  相似文献   

11.
应用虚拟全景技术开发工程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高精度影像采集、全景合成与视角重构,将以往难以亲身到达的飞行区跑道周边环境在教室计算机终端屏幕重构展示,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对道面病害形成与修复过程有系统完整地认识。该教学平台以智能手机作为运行终端,可直观动态显示全景影像,有效提升课堂展示效果,强化课堂交流和互动参与。演示方式贴近学生使用习惯,教学内容分享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工程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总结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如引入了BOPPPS教学方法,应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形体和工程构筑物,工程实例中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均举例,应用Solid Work建立立体模型库,另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3.
校际协同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两校师生的合作交流。以三峡大学为例,从协同合作的视角,联合传统的地质院校,充分利用已有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的资源,探索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变革为工程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促进了新工科建设理念的生成。在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的全过程培养进程中,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专业综合素养。针对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关于土工测试环节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研究生和正在学习该知识点的本科生,自主研发了一套微型三轴仪作为随堂教具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旨在优化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互动。微型三轴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模拟实际三轴仪的固结、剪切和控制排水条件等功能,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关键操作步骤,直观地体会有效应力决定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导向,对岩土工程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教学促进实践,以开发促进研究,打通了不同阶段的专业知识衔接,通过仪器研制和课堂反馈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了本研学生协同联动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探讨了微型设备类教具在研发过程中的难点,实现了专业能力高、创新思维强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文章分析了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目标,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改革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基础性实践、设计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等方面。实践证明,改革实践在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作用,教学成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LS及Surpac-FLAC3D耦合技术的 复杂空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受地质条件和探测技术的限制,传统探测方法很难获得复杂空区精确的实际空间分布形状,由此得到的空区用于建立数值分析模型显得过于粗糙,在此基础上进行空区稳定性分析的可靠性程度不高。采用空区激光自动扫描系统(CALS)对复杂空区进行激光扫描,在获得精准三维点云数据的基础上,运用Surpac软件模拟出空区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耦合方法可以在FLAC3D中生成与实际空区空间分布一致的数值模型,提高复杂空区稳定性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取三道庄露天矿的地下空区作为工程实例,利用CALS获得不规则空区的实际空间边界。在此基础上,运用Surpac进行三维块体模拟,研究Surpac与FLAC3D模型耦合技术,成功地将三维模型数据导入FLAC3D中,结合现场实际勘测的围岩力学参数,对空区进行静力计算,分析空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特点,借鉴加拿大外语教学"浸入式"教学法概念,分析了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与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具体方法。构建"浸入式"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始终处于建筑施工现场学习理论知识,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DSP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实践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强调创新实践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师应从科研实践出发,紧跟DSP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DSP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大教学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化工概论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现状,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增强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数字化保存需求, 对比传统虚拟现实技术采集周期长、工作量大、再现展示不方便等问题, 研究了基于实景照片的三维全景图像再现方法, 并结合历史保护建筑的特性, 以热点交互的方式融合其历史轨迹资料、重点部位特写及工程相关数据, 形成历史保护建筑的数字化档案馆。结合封装发布技术, 将三维全景成果方便地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