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干酪乳杆菌发酵荔枝汁为研究对象,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环境下对干酪乳杆菌的存活性能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其对六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肠炎沙门氏菌、宋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阪崎肠杆菌)的抑菌性,以及探究酸和酶等因素对发酵液抑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胃肠消化中,干酪乳杆菌在pH 1.5、pH 2.0、pH 3.0和pH 4.0的人工胃液中培养4 h后,活菌数分别达到了260 CFU/mL、8.63×107 CFU/m L、9.57×107 CFU/m L和1.15×108CFU/m L;在人工肠液中消化12 h后,活菌数均在107 CFU/m L以上。在抑菌试验中,经去酸、去过氧化氢和酶解等不同处理的发酵液对肠炎沙门氏菌等五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对阪崎肠杆菌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胞外多糖、H2O2和蛋白肽类物质对五种常见的致病菌是主要的抑菌物质。研究结果为干酪乳杆菌发酵荔枝汁能否在胃肠道中发挥有益作用提供体外实验的理论依据以及在当地食品工业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发酵剂制取发酵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等三个菌种同脆壁酵母菌种进行搭配制成复合发酵制制备发酵乳,从发酵工艺到制品的品质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选定嗜酸乳杆菌,类肠膜明串珠菌和脆壁酵母菌按1:1:1的比例配合作为复合发酵剂,在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24小时条件下,可获得酸度、酒精度适中,维生素B6含量高,风味清香爽口,品质优良的发酵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荔枝汁分别经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肠膜状明串珠菌发酵后及4 ℃贮藏期间乳酸菌活菌数、主要营养品质和色泽的变化。研究表明:三种乳酸菌都能在荔枝汁中很好的生长,发酵12 h后,活菌数均达到最大值(9.0个对数以上);三种菌对荔枝汁中糖和有机酸的转化和利用有明显差异,其中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荔枝汁后产生了高达37.5 g/L的胞外多糖;荔枝汁分别经三种乳酸菌发酵后,多酚和Vc含量均变化不显著,L*值均明显下降(P<0.05),且色泽变得更白。另外,三种菌发酵荔枝汁在4 ℃贮藏期间,没有明显的后发酵发生,但经过28 d的低温贮藏后,肠膜状明串珠菌的活菌数下降到了7.0对数以下,而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仅仅下降了不到0.5个对数。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因能够改善肠道健康而逐渐被应用于发酵乳中,但由于部分益生菌在牛乳中生长缓慢、难以凝乳,因此益生菌发酵乳的产业化受到限制。通过复合菌种的协同发酵法能够实现益生菌发酵乳的制备,但无法保障功能性益生菌的高活菌数。该研究以2株功能性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CCFM1175和副干酪乳杆菌CCFM1176为研究对象,以发酵乳pH、酸度及活菌数变化为参考,筛选适宜与益生菌协同发酵的发酵菌株,制备益生菌发酵乳,并测定其贮藏特性及感官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与保加利亚乳杆菌5L6的协同发酵,罗伊氏乳杆菌CCFM1175和副干酪乳杆菌CCFM1176在发酵乳中的产酸速率及活菌数显著增加,发酵12 h后滴定酸度分别为(68.17±0.42)°T、(62.51±0.84)°T,活菌数分别为(8.24±0.05) lg CFU/mL、(8.61±0.08)lg CFU/mL,实现快速凝乳及高活菌数。同时,协同发酵法有效改善了发酵乳的后酸化现象并提高持水力,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发酵乳具有良好的贮藏特性及感官评价。该研究解决了2株功能性益生菌在发酵乳中难以凝乳或发酵速率较慢的问题,为促进功能性益生菌在发酵乳产业中的...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104-111
开发了一款复合乳酸菌发酵剂,通过协同酵母菌发酵制备苏打饼干,考察其对产品感官风味和营养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乳酸菌菌株相比较,复合乳酸菌发酵剂具有良好的产酸速率,可有效降低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且具有较好的消费者感官喜好度,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通过对不同发酵剂制得苏打饼干的消化率、维生素含量及γ-氨基丁酸含量(GABA)的分析发现,经复合乳酸菌协同酵母发酵可显著提高苏打饼干的蛋白质消化率、V_(B_1)与V_(B_2)含量及GABA含量,有助于苏打饼干功能营养特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析荔枝汁-大豆蛋白培养基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过程脂肪酸组的变化动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脂肪酸自动测定仪,分析植物原料荔枝汁、大豆蛋白(豆浆)、荔枝汁+大豆蛋白(体积比为1:1)培养基的脂肪酸组成,以及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Lactobacillus rhamnosus FJAT-13807)发酵前后和发酵过程脂肪酸组的变化。结果荔枝汁-大豆蛋白复合培养基经过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发酵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P0.05),发酵前脂肪酸标记30条,发酵后上升到53条,增加了76.77%,脂肪酸总量增加115.01%;脂肪酸标记可分为高含量(2条)、中含量(10条)和低含量(41条)3组,其中高含量组的脂肪酸标记C16:0和C18:1ω9c,含量占比超过45%,具有乳杆菌种属特征;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发酵过程中,脂肪酸组和活菌数变化趋势相近;发酵1h,活菌数达8.7×10~7 CFU/mL,此时,脂肪酸总量达1426116(响应值);发酵1-6 h,活菌数略有下降,为6.20×10~7 CFU/mL,脂肪酸总量相应下降为1106592(响应值);发酵6~12 h,活菌数含量急速上升到高峰56.00×10~7 CFU/mL,相应的脂肪酸总量也急速上升到2349101(响应值)。结论乳杆菌发酵能显著增加脂肪酸组的种类和含量,C16:0和C18:1ω9c为乳杆菌种属特征脂肪酸标记,可通过检测脂肪酸总量的变化,可以监测乳杆菌数量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酵过程中蛋白分子质量分布、游离氨基酸组成、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酪氨酸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干酪乳杆菌发酵对脱脂薏米营养品质的影响.脱脂薏米经干酪乳杆菌发酵后pH值下降,总滴定酸(TTA)上升.发酵后薏米蛋白发生显著降解,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48 h发酵后总游离氨基酸增加了1.7倍.发酵薏...  相似文献   

8.
酵母菌、乳酸菌复合发酵奶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采用L  相似文献   

9.
周瑶  李娟  贾凤霞  黄婧禹  苏智敏  陈岗 《食品与机械》2024,40(1):175-182,225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鼠李糖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及两两混合菌(Lp+Lr、Lp+La、Lr+La)对番木瓜汁发酵后植物化学、微生物学、风味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并开发出一种具有改善功能和促进健康特性的番木瓜益生菌发酵饮料。方法: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活菌数、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考察各菌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α-葡萄糖苷酶、抗酪氨酸酶的能力。结果:在72 h的发酵过程中,单一菌株培养和混合菌株培养的变化相似,pH值显著降低,酸度显著提高;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均显著提高,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降低。发酵后,木瓜汁中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酚类物质的代谢可能有助于增强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所有发酵组中,由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的番木瓜汁乳酸、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对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未经发酵的番木瓜原汁中主要检出6种挥发性化合物,丁酸含量最大为89.742%,其次为芳樟醇。发酵后,从6组发酵果汁中共鉴定出25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丁酸含量显著降低,减少了番木瓜不愉快气味的产生。所有发酵中,Lp单菌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最多(18种),混合菌Lp+Lr的较少(5种)。虽然混合菌Lp+Lr存在的活菌数最多[7.61 lg(CFU/mL)],但总体看来,单一菌种Lp可能更可取。结论:单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可以改善番木瓜汁的感官特性,并增强其潜在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石榴皮、籽为原料,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两两组合的复合发酵剂进行发酵,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全石榴发酵汁中总酚、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的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p H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发酵能使石榴汁中的总酚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分别维持在5.0 mg/m L和0.075 mg/m L以上,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0%,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能使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5.3、0.08 mg/m L和76%;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作用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至8.4 mg/m L;通过发酵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利用率、酒精产量,其中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复配作用后酒精可达7.9%。结论: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能有效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率损失和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复配可增加酒精含量。   相似文献   

11.
藏灵菇酸乳是由乳酸菌、酵母菌、醋杆菌和霉菌共同发酵形成的一种发酵乳制品,其品质特征与普通酸乳有显著差异。为研究藏灵菇发酵酸乳中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发挥的作用,利用放线菌酮和青链霉素分别抑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和乳酸菌,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酸乳、抑制乳酸菌发酵酸乳和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和质构等相关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抑制酵母菌发酵的酸乳中乙醇含量由1.85g/kg上升为2.77g/kg,VB2含量由168μg/100g下降为157μg/100g,与正常发酵组差异较大;抑制乳酸菌发酵的酸乳中酸度由18°T上升为28°T,氨基酸态氮由65mg/100g下降为53mg/100g,乳酸含量持续2mg/g,乙酸由1mg/g下降为0.7mg/g,VB1含量由20μg/100g下降为18μg/100g,与正常发酵组差异较大。乳酸菌在酸乳发酵过程中,对酸度、氨基酸态氮、质构、乳酸、乙酸与VB1的生成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B2的生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番茄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番茄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将所得原料进行乳酸发酵。首先筛选适宜于番茄汁乳酸发酵用的菌种,从产品的感官、风味、品质等总体效果评定,认为混合菌种发酵的番茄汁优于单一菌种的发酵。本研究确定了混合菌的组成、配比、接种量;探讨了发酵的最佳温度、时间;提出了番茄汁发酵的工艺流程。制品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品营养丰富,可作为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发酵蔬菜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胡萝卜、番茄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将所得的蔬菜汁用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确定了蔬菜汁发酵的最佳比例为番茄汁:胡萝卜汁为3:1, 蔬菜汁含量为60%,确定了蔬菜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分别为5%、1%,发酵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芦笋汁最佳工艺组合为:芦笋汁中加入10%蔗糖,接种量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将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可溶性淀粉、玉米粉作为添加碳源时,对pH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蔗糖对其pH影响最显著;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pH的重要参数之一,接种量较低时,菌体在发酵过程中生长较慢,但接种量过大时也不利于后期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发酵温度是影响发酵成败的关键因素,温度过低或过高乳酸菌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芹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芹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通过对该工艺生产出的饮料,澄清透明、无沉淀、色泽为芹菜的浅绿色,酸甜适口,具有芹菜汁及乳酸发酵所产生的独特的香气。  相似文献   

16.
以纯牛奶和荔枝汁为主要原料,以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探讨三种乳酸菌的不同组合发酵对凝固型荔枝酸奶的发酵特性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产胞外多糖能力较强,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含量达到22.50g/L,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73 g/L和0.29 g/L;各种不同乳酸菌组合发酵后酸奶的表观粘度和持水力与胞外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R2=0.98);干酪乳杆菌产酸能力弱,单独发酵后p H高于其它添加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组合,导致酸奶的硬度偏低,但干酪乳杆菌联合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时,发酵酸奶的硬度和乳酸菌活菌数均明显优于单独发酵组。因此,当干酪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联合发酵时,能充分发挥三个菌种的各自优势,菌落总数、胞外多糖含量和质构均能达到较好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应用陶瓷膜和有机膜对荔枝汁进行澄清实验,并进行采用总循环模式(TRM)研究跨膜压力(TMP)和循环流量(Qf)对膜通量(Qp)的影响,确定其各自的最优水平;采用批处理模式(TBM)研究这两个参数最优水平的组合工艺。澄清工艺中:无机陶瓷膜效果优于有机聚醚砜膜,最佳工艺条件为陶瓷膜组件、TMP 0.3MPa、Qf 40L/min。研究在TBM下,膜垢的形成原因,对微分方程--=k(J-Jlim)J2-n进行拟合,拟合R2为无机膜0.8812和0.8478;有机膜为0.9048,并分析膜垢的形成的模式:有机膜的膜垢主要是层垢(n=0),无机膜的膜垢形成主要是层垢和部分并在膜垢的综合情况(n=0,n=1)。并研究TBM模式下,总糖、总果胶、总蛋白、抗氧化活性等影响果汁品质的物质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在P<0.05,无机膜在品质的保持比如总糖、抗氧化活性、总酚的截留滤等方面强于有机膜,其余的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在火龙果汁中的生长规律,发酵过程中的总酸,总糖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产酸速度,活菌数,产品的感官,风味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适用于发酵火龙果汁的乳酸菌种.研究表明:发酵72 h后,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发酵火龙果汁的酸度分别达到82.9、161.8...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复合乳酸菌(干酪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复合比例为1∶1)对分别添加了白砂糖、葡萄糖以及果葡糖浆的西芹浆进行对比发酵,探讨其发酵过程中活菌数、pH值、总酸以及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添加白砂糖、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的西芹浆中的总酸分别为8.52 mg/g、8.18 mg/g和8.32 mg/g,均比不加碳源的7.26 mg/g高.添加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的西芹浆中还原糖含量分别减少了29.14%和14.81%,而添加白砂糖的西芹浆中还原糖含量却增加了69.20%.其中,添加了果葡糖浆的西芹浆中乳酸菌稳定期得到有效延长、整体活菌数最高、产酸量以及还原糖利用率都有所增加,可得到西芹清香明显、酸甜度适中的发酵西芹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