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肾丸对阿霉素所致肾病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利肾丸药效及其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阿霉素致肾病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大鼠一般情况、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肾脏指数为指标,全面考察利肾丸对阿霉素所导致的肾病模型作用。结果利肾丸[0.1,0.3,1.0 g/(kg·d),ig],能明显减少阿霉素型肾病模型大鼠的尿蛋白和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改善低蛋白血症,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肾脏指数。结论利肾丸对阿霉素所致的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肾丸对阿霉素所致肾病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利。肾丸药效及其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阿霉素致肾病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大鼠一般情况、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肾脏指数为指标,全面考察利肾丸对阿霉素所导致的肾病模型作用。结果利肾丸[0.1,0.3,1.0g/(kg·d),ig],能明显减少阿霉素型肾病模型大鼠的尿蛋白和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改善低蛋白血症,降低血胆固醇、甘油蔓酯和肾脏指数。结论利肾丸对阿霉素所致的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赶黄草醇提物和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联苯双酯,150 mg/kg)、赶黄草醇提物3个不同剂量处理组(400、800和1600 mg/kg)及赶黄草总黄酮3个不同剂量处理组(100、200和400 mg/kg);应用酒精灌胃方法建立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醇提物和赶黄草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损伤和脂肪变性明显减轻,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赶黄草水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其余大鼠经4 w高脂饮食喂养后,腹腔注射小剂量STZ(35 mg/kg)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C)、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PC,500 mg/kg/d)、赶黄草水提物组(PCP,545 mg/kg/d),每组10只。干预4 w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抗氧化水平,肝、胰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赶黄草水提物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别降低43.93%、77.05%(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分别升高80.00%、76.32%、42.75%、32.12%(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6.89%(p<0.01)。赶黄草水提物能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其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胶囊化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组、激素组、VE组、儿茶素组和微胶囊组共六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5mg/kg)制备肾病模型;实验第六周末杀鼠取尿、血、肾及肝脏,利用生化法测定血、肾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OH,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4h尿蛋白的排泄量。结果:微胶囊组大鼠血、肾及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儿茶素组(p<0.01);微胶囊组大鼠·OH的浓度在肾与肝脏中显著低于儿茶素组(p分别<0.05,0.01),在血清中无显著性差异;微胶囊化儿茶素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低于儿茶素治疗组(p>0.05)。结论:微胶囊化儿茶素可能是通过提高肾病大鼠总抗氧化能力,有效清除·OH,达到降低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桑叶多糖(mulberry leaves polysaccharide,MLP)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LP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LP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LP进行治疗8w后,检测24h UAlb和尿蛋白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中CTGF mRNA表达。结果:MLP能显著降低DN大鼠24h UAlb和尿蛋白含量(P0.01),下调CTGF mRNA表达(P0.01)。结论:MLP可减少DN大鼠尿蛋白、24h UAlb,降低肾脏CTG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原花青素(P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中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损伤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同时设立正常组。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原花青素150 mg/kg,其余2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糖(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蛋白羰基化(P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光镜观察肾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TG显著升高了4.02倍和6.88倍(p0.01),肾脏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27.88%,CAT活性降低了17.61%(p0.01),肾脏组织MDA、PCO含量显著升高了51.10%和81.36%(p0.01);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糖、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了50.84%、55.70%和70.52%(p0.01),肾脏组织中的SOD、CAT活性明显升高了26.05%和12.97%(p0.01),肾脏组织MDA、PCO含量显著降低到21.54%和11.86%(p0.01)。病理切片显示,PC保护可减轻STZ引起的肾小球萎缩等病理损伤。由结果可知,原花青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的缓解功效,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饲料造模7 d,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内容物30 d。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指标,评价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功效。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大鼠TC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13.73%和14.79%;各剂量组大鼠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TG分别降低了45.87%、55.44%和64.03%,LDL-C分别降低了40.54%、26.12%和46.85%,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HDL-C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具有辅...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了泽泻苔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时间内给60只雄性SD大鼠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同时通过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泽泻苔,生化检测观察不同时间各组大鼠体内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变化以及实验结束时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泽泻苔高、低剂量组在造模第14 d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C,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TC分别降低16.64%、12.85%(p0.05);LDL-C分别降低29.90%、22.98%(p0.05);造模第21d,高、中剂量组TC,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至造模第28d,和模型组相比较下无明显差别。即泽泻苔在高脂形成初期具有一定的降低血脂作用。从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组织出现一定的细胞变性,相比较模型组,给药组大鼠肝细胞组织有着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见泽泻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赶黄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50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150 mg/kg)、赶黄草总黄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800,400 mg/kg)5个组.各组均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CCl4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赶黄草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保肝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流化床气流超微粉碎协同超高压法提取赶黄草黄酮,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同时采用随机法把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赶黄草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注射0.1%的CCl4构建肝损伤小鼠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血清中AST、ALT、LDH值和MDA含量,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倍数28、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13 min,在此条件下,赶黄草黄酮得率为3.92%,此法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3种单一的提取方式。体外保肝试验结果表明:赶黄草黄酮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ALT、LDH的值和MDA含量,提高小鼠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表明赶黄草黄酮对CCl4所致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该研究获得了赶黄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食叶草黄酮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阐明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肾病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共四组。实验末应用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中白蛋白(Albumin, 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三酰甘油(Trilyceride, T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及24h尿蛋白排泄量(24hrs urinary protein,24hrsUP),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系膜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PCNA、CyclinD1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yclinD1、PCNA、P21、TGF-β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P27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肾病组相比,儿茶素预防组和治疗组系膜细胞P21、PCNA、CyclinD1、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P27表达水平增高明显(p<0.01)。儿茶素预防组和儿茶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从血清白蛋白浓度来看,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明显高于肾病组,而血清TG则明显降低(p均<0.01),BUN也略低于肾病组,以儿茶素预防组较明显。儿茶素预防组和儿茶素治疗组血清总蛋白水平较肾病组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儿茶素通过抑制P21、PCNA、Cycl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南非叶总黄酮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25 mg/kg)和南非叶总黄酮低、中、高组(10、50、100 mg/kg)。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5组试验组喂以高脂饲料,小鼠灌胃南非叶总黄酮,4周后称重并解剖,测定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肝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非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含量,并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肝指数。其中100 mg/kg南非叶总黄酮试验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相比,TG、TC值和LDL-C值分别降低了28.29%、17.55%和63.32%,HDL-C值提高了44.20%。结论:南非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包斌  吴文惠 《食品科学》2007,28(9):505-509
为了证实大蒜对动物肝损伤形成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CCl4和含有10%猪板油的高脂饲料获得肝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并经HE染色确认。在高脂饲料中添加1%、3%、5%和7%大蒜泥,同时在饮用水中加入1%大蒜浸出汁,喂食30d后,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变化并测定其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含量,结果发现,在添加大蒜的高脂饲料的雄性和雌性模型组中,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都有所降低,其中①添加3%、5%、7%大蒜泥饲喂的雌性大白鼠其肝脏中甘油三脂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而在雄性大白鼠上只有添加5%和7%的大蒜泥才有效果(p<0.05);②添加5%、7%大蒜泥饲喂的雌性大白鼠其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p<0.05)降低,在雄性大白鼠上添加7%的大蒜泥才有显著(p<0.05)降低效果;③雄性和雌性大白鼠脂肪肝模型间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的含量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①大蒜对肝损伤实验大鼠肝脏的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升高有抑制作用;②高脂饲料中添加的大蒜数量与总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呈正相关;③大蒜对雌性和雄性大鼠肝损伤的抑制效果不同,雌性大鼠对大蒜抑制肝损伤的效果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豆蛋白降胆固醇作用适宜剂量。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经2w诱发高血胆固醇后,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10%大豆蛋白、15%大豆蛋白、20%大豆蛋白和20%酪蛋白,4w后采血测定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2w诱导高脂模型后,高胆固醇模型大鼠的TC浓度是阴性对照组的2.7倍。给以处理因素4w后,与20%酪蛋白组相比,15%和20%大豆蛋白组大鼠血清TC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15%大豆蛋白组大鼠血清TC、HDL-C和LDL-C浓度显著低于10%大豆蛋白组(P0.05);20%大豆蛋白组大鼠血清TG浓度显著低于10%大豆蛋白组(P0.05)。结论:4w内15%大豆蛋白和20%大豆蛋白具有相同的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趋势,10%大豆蛋白无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蛋白对高脂模型大鼠血脂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饲喂高脂饲料制备高脂模型,造模后根据血液生化指标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双蛋白低剂量组(0.83g/kg)、双蛋白中剂量组(1.67g/kg)、双蛋白高剂量组(5.00g/kg)五组。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甘油三酯(total 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ELISA测定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胰岛素(insulin,INS)、3-羟基-3-甲酰基-CoA还原酶(HMG-CoA)含量。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除HMG-CoA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LDL-C、TG、TC含量显著下降(P<0.05),GC、HDL-C、INS含量显著提升(P<0.05),各组HMG-CoA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 双蛋白可降低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C、ACC等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