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教育建筑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一般建筑设计所应该具有的在特定地形地块里的合理布置、功能完善及与周边环境的有机对话,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创造一个作为教书育人的宜人空间,以师生的教、学活动及休憩活动为本源,使教者尽心,学者愉悦。本文以大新路小学教学综合楼建筑设计为例,力图探讨师生为本,教学相宜的教育建筑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课程教学目标为讨论的出发点,探讨以动态的教学机制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课程学计划的可能性,从教学内容及构成,教学形式及操作,教学环节及执行等方面阐述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恭 《新建筑》1998,(1):57-59
总结多年建筑设计教学及教学体系建设实践,阐述了建立新设计教学体系的意义及其在内容、结构和指导思想等方面的特色,提出淡化类型、建立以基本设计内容为主线的建筑设计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八手,阐述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总结出低年级城市规划专业中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最后以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教学为例,从区域调研、幼儿园与城市的关系和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研产相结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实践教学中推行专题设计和"导师制",将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相融合,探索"教学、研究、实践"三者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有助于实现专业能力拓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四》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建筑设计及相关行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探讨该课程如何树立为人民做好设计的专业价值观与思政建设目标,提出在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生态文明、审美素养等思政元素,以OBE理念组织教学。以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优秀设计案例及专业知识实际工程应用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识工程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式、竞赛嵌入式、线上线下辅导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保证支撑毕业要求的所有指标点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应针对岗位能力培养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文章介绍了上海济光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原理(一)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讨了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特色建设的途径,提出高职教育应针对岗位能力培养进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电影与建筑都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创新性地将电影建筑学引入本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第一个作业“初看建筑”,通过小组合作拍摄“建筑与我”电影视频短片的方式,让初学者身历其境地感受建筑的时空特征,培养初学者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从业习惯。文章选取2020级本科生“初看建筑”的优秀教学案例《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对其电影主题、情节编排、时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建筑与电影故事的关联性,强调空间的电影性。最后,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点评和思考,指出电影建筑学较好地将建筑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以及建筑背后的情境内涵呈现出来,在本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创新性意义,还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岳华 《华中建筑》2024,(1):163-166
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元宇宙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建筑设计行业面临快速的数字化转型,随之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建筑设计入门是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一年级学生创建的专业启蒙性课程。以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数字化教学形态创新的核心理念;全方位融入数字化理念与技术,从优化教学设计、建设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手段、打造新型教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完善教学评价、创新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形式等七个方面深入探讨数字化教学形态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建筑设计规范的教学。通过对"建筑设计规范应用"课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与建筑设计系列课程耦合与互动的新教学模式。在该模式框架下,学生"渐进式"地经历了"从调研认知-阅读理解-理论学习-设计应用-实践检验"的一个完整的5年学习过程,将基本建立起规范学习应用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王澍获得建筑界的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标志着中国建筑设计开始得到国际的关注与认可。我国虽然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很多,建设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得到国际建筑学界认可的作品却寥寥可数。为解释这一原因,提高国内建筑设计教育水平,文章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开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建筑学科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空间"是无法回避的主题。只有进行理性的思辨,确立以空间、建造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建筑设计课基础上的超越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传统建筑设计课程的探索背景与理论基础,阐述了二年级建筑学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其教学要求,指出建筑学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设计教学阶段相融合,传统基本功不放弃,从而实现建筑设计课程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今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具有创造性内涵的教学体系构建,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参考,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评价,研究工程教育具体的教学方式和系统架构,论证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寻求工程专业创造思维的培养途径。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探讨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对创造思维体系的构建内容、教学逻辑、质量把控、学习驱动力、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评述,首先,知识合理的组织和呈现可以为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实操性、扩展性特征为实现知识的多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其次,立足于各工科院校对创造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启发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对于模式范围的界定、各种策略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提出ATN·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创造思维体系的组织建设架构和教学环节设计;最后,分析3年的实际应用过程,总结教学方式和学习思维的提升效果,对得出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证明创造思维体系构建在ATN·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提升ATN·CDIO教育模式在教学应用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建筑设计课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认为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造型是二年级建筑设计的阶段性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变化和创新的基础。该课的教学应注重收放的节奏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实现其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及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当下政策法规以及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中国的绿色建筑转型对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绿色建筑理论的注入给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育在价值导向、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课具有图形资料多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手段教学信息量不够,教学效率低,且不够生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感观系统去领悟建筑,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基于Pow-erPoint软件及其他图片、视频播放软件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真实、多角度的建筑案例资料信息,让学生真正用五官去感受建筑,可弥补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之不足。结合建筑设计案例分析课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经验,展开教学法研究,以期能够指导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各高校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各类教学网站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网站的辅助教学作用定位不准,网站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网站建设过程过于繁复且难以维护等方面。文章在深入探讨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网站的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大学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辅助教学网站。网站内容涵盖了基本课程信息、教学资源共享、拓展资源推介、教学论坛平台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教学论坛的建设,开辟了一个师生在线互动的平台,有效解决了教师答疑时间和学生课下学习时间难以配合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论坛上的答疑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对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相关力学问题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以目标导向为主的中宏观层面总体规划,以及以问题导向为主的微观层面详细规划。另外,“城市双修”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切实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空间的需求,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课程设置目标、手段与内容要实现三个转变:由先确定建筑设计目标,再确定设计对策的目标导向设计向先发现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问题导向设计转变;由较为单纯的空间与功能设计技能训练向学习掌握“调研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落实措施—设计表达”的设计方法训练转变;由专注建筑功能与造型的自内向外设计向更关注建成环境对建筑设计制约的自外向内的设计转变。南京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经过多年教学探索,结合自身特色,以问题为导向,以空间为主线,以环境为约束,建立了以“1”个现状调查分析为基础,其后展开“2”个不同类型的设计课题的“1+2”课程体系。通过大幅度增加现状分析的研究,强化环境的制约条件,突出问题导向下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加强了学生对建筑及环境的认知,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对相关设计逻辑的理解能力,更好地衔接了高年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