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7,(9):85-89
本文研究了胶结法制备人造岩心的研制方法。采用石英砂与环氧树脂压制胶结法制备的人造岩心模拟天然岩心,对渗透率、孔隙度模拟度高,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能够很好地进行化学剂岩心驱油试验评价。制备中对胶结物的配比、石英砂的砂型粒度、压制压力、胶结物占石英砂的比例含量、固化时间等进行试验调整,发现石英砂的砂型粒度、压制压力、胶结物的比例含量是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造岩心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万林 《石油仪器》2008,22(2):72-75
文章从人造岩心结构、成分、配方、工艺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石英砂粒度中值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粘土矿物的添加方法以及不同润湿性人造岩心制备,对石英砂粒径的配比、温度、压力、时间和胶结物含量对孔、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立了在不同压力、温度和不同石英砂配比下制备人造岩心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物性认识和资源评价研究都受到了天然岩心来源的极大限制。因此,开发出一套贴近于水合物地层的人造岩心技术特别是基础骨架制备思路显得尤为必要。从实际水合物地层特性出发,选取地质资料丰富、水合物成藏条件良好的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斜坡冻土区Mount Elbert Unit C-GH1井段地层作为模拟对象,选用石英砂环氧树脂压制胶结岩心方法,通过全面实验分析了影响人造岩心渗透率的主要因素,然后以渗透率和孔隙度为实验指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确定了与目标地层渗透率和孔隙度最为接近的2个配方,并通过力学单轴抗压强度值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了较优配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较优配方与目标地层的粒径配比、渗透率、单轴抗压强度和密度基本相同,孔隙度则较为接近,采用这种技术流程可以制备出贴近原位的水合物沉积物骨架。  相似文献   

4.
标准测试岩心是指外径1in(1in=25.4mm)、长度在40mm-50mm的小岩心,用于测试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也是制作大型岩心的配比参数依据。文章通过实验方法,将不同粒径的精制石英砂添加磷酸铝胶结荆,在一定压力、温度条件下,完成标准测试岩心的制作,而且通过改变不同粒径的精制石英砂的配比,可得到不同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标准测试岩心制作与系列配比参数研究可为类似岩心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砂岩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在岩性、物性、渗透性、孔隙和敏感特性等方面的区别,进行了X衍射、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法、敏感性分析等实验.结果表明:通过X衍射分析得到的人造岩心岩性参数和镜下观察到的矿物与天然岩心岩性矿物类型相同,含量接近;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等主要物性参数和汞饱和度、平均孔隙半径、分选系数、结构系数等孔隙参数均接近;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颗粒大小、岩石结构、孔喉分布及孔隙与喉道连通关系比较接近;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均无速敏现象,水敏指数均为50%~ 70%,属于中等偏强水敏.研制的砂岩人造岩心具有天然岩心的特性,且外观完好.  相似文献   

6.
由于煤岩脆性强,结理、裂缝发育,难以制备为标准柱塞,导致其常规孔渗实验难以展开。采用岩心浇筑技术,建立了一种非柱塞状煤岩孔隙度、渗透率测定方法,将易碎煤岩切割成长方体后,利用环氧树脂胶将长方体煤岩塑型成圆柱状,并进行孔隙度、渗透率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煤岩岩心截面积制备成25mm×25mm长方体时,与柱塞状岩心测试的孔隙度、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孔隙度相关系数达到了0.922 1,渗透率相关系数达到了0.954 3。从而解决了煤岩易碎岩心不能满足实验设备测试的需求,为储层物性参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许多油气藏采用保压开采措施生产,对部分衰竭油气藏进行储气库改造措施。油气藏流体反复注采,使得孔隙内外压差不断变化,导致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研究采用人造岩心,经过反复升降围压实验对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及渗透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岩石孔隙度不同.其它参数变化规律不同:渗透率随压力循环升降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注采过程中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许多油气藏进行了保压开采措施及对部分衰竭油气藏进行储气库改造措施, 油气藏流体反复注采,使得孔隙内外压差不断变化, 导致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于岩石物性参数随压力下降的变化规律已有统一认识, 但对于地层压力循环升降过程中岩石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还较少。研究过程中采用实际人造岩心, 从实验角度经过反复升降围压实验对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及渗透率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 岩石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岩石孔隙度不同, 其他参数变化规律不同; 渗透率随压力循环升降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渤海海域Z油田东营组油藏为目标,对水淹前后岩心储层样品按不同流动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岩性、物性、电性和渗流特征室内实验,分析总结水驱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储层粒度中值增大,黏土矿物含量下降,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实验中,随着驱替倍数增加,岩心电阻率下降,饱和度指数下降,不同流动单元样品的变化幅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孔喉比是致密油储层岩石最重要的微观物性之一,对储层的剩余油分布与驱替压力影响很大。利用复合毛细管模型,考虑储层岩石的孔喉比、配位数、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层岩石的微观物性与宏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用44组板桥地区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层岩心的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岩石孔隙度φ主要受孔隙半径影响,喉道半径控制岩石的渗透率k,孔喉比与φ0.5/k0.25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利用2组渗透率接近、孔隙度差异较大的岩心驱油实验,证实φ0.5/k0.25值大的致密砂岩,水驱油阻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