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沈阳某地铁站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及夏季空调系统送、回风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地铁站冬季空调系统的特点,在无供热热源的情况下利用设备间的设备发热量作为供热量,对无设备发热量的管理用房可采用电供暖作为补充。在冬、夏季总供、回风量相同的基础上,对冬季各房间的温度进行了校核计算。寒冷地带的地铁站的设备间及管理用房可采用冬、夏季相同送、回风量的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牵引变电所宜采用通风系统控制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2.
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和送风温差,是决定空调系统经济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对空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普遍的做法是根据空调精度要求,选取一定的送风温差,按热负荷的大小,求得送风量,并核算换气次数。对于同一空调精度要求的房间,由于热负荷不同,那么所求得的送风量也不同。但是,由于送风量和室内回流速度有关,按上述求得的送风量,往往回流速度不能满足要  相似文献   

3.
阮梅 《山西建筑》2011,37(3):119-120
主要介绍了科研楼的空调、通风、消防和地下采暖系统的设计,并给出了冷热源的选择方式,空调新风盘管加新风的送风方式,部分房间通风换气方式,地下车库的防排烟方式及系统自控方式,对类似工程的暖通空调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1种基于现场实测的地铁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某地铁站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车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较为稳定,各房间的设备发热量均小于设计冷负荷,其中部分房间差别较大。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确定地铁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为地铁站空调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小系统运营成本的节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测数据开展了不同通风系统对夏热冬冷地区动车检查库降温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屋顶机械排风系统设计换气次数宜为2~4 h-1;直接蒸发冷却送风系统换气次数宜为3~4 h-1;诱导通风系统推荐采用中部送风、两侧排风的系统形式,机械送排风换气次数宜为2 h-1;各通风方案在推荐设计值下都能满足湿球黑球温度限值30℃的舒适性要求;综合对比各方案,机械排风系统造价最低,诱导通风系统效果最好,蒸发冷却送风系统适合于改善局部热环境。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低温辐射地板供暖系统分别与混合通风系统和置换通风系统复合时,办公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分布及新风系统的通风效率。结果表明:当辐射地板表面温度为25~29℃、送风温度为15~19℃及新风换气次数为4.2h-1时,低温辐射地板供暖与混合通风复合室内热环境参数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室内空气垂直温差较小,不超过1℃,新风系统的通风效率大约为1.0;与置换通风复合室内热环境参数分布相对比较不均匀,室内空气垂直温差较大,最大能达到4℃,新风系统的通风效率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7.
剧场空间置换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之一:地上侧送风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侧送风方式的剧场空间置换空调系统为考察对象,通过实测,考证了该空调方式室内温度分布的特征及通风换气效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空调冷热源、供暖、空调、通风、地源热泵及防排烟、控制系统的设计。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辅助风冷冷水机组;候车大厅和售票大厅采用分层空调、球形喷口送风;候车大厅和贵宾室冬季采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暖不足部分由空调系统补充;办公等辅助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对无外窗的售票室采用新风换气机系统;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房间单独设置了机房专用空调。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冻除湿的温湿分控户式空调系统的送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冷冻除湿的温湿分控户式空调系统,可将室内显热负荷与湿负荷分开处理,采用辐射方式处理显热负荷,送风承担湿负荷,同时也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负荷。因此,如何选定合理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以送风承担室内显热负荷最小为目标,计算最佳的送风量及送风温度;然后,研究在不同的室内湿负荷条件下,送风量对送风承担室内负荷以及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考虑室内人员对新风的要求后,得到合理的送风温度;最后,计算了采用冷冻除湿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的能耗,与常规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比较,得到了在合理的送风温度下,如果采用新风处理室内湿负荷,温湿分控空调系统比常规温度控制空调系统节能11%~46%,如果采用回风处理室内湿负荷,则温湿分控空调比常规温度控制空调系统节能21%~46%。  相似文献   

10.
提前开启通风或空调系统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或温度在人员进入室内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基于污染源可及性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通风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与提前开启时间。结果显示:在等温通风条件下,当换气次数为1h-1时,8种典型通风方式下污染源可及性达到稳定的时间为6~16h;在非等温通风条件下,空调系统提前开启时间可由污染物浓度分布达到稳定的时间来决定;而在较高的换气次数(≥4h-1)下,空调环境室内平均温度和呼吸区挥发性有机物(VOC)平均浓度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接近,为1~3h,为控制污染物浓度分布设计的空调通风系统提前开启时间仍可根据为加热或冷却房间空气温度设计的提前开启时间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 《山西建筑》2011,37(34):186-188
通过对我国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现状进行详细概述,对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内容、技术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做了浅论和提出了几点建议,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矿山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建筑·环境·人”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和生理反映是随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实践表明,地下空间环境的改善,将是促进地下空间得以开发利用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改善地下工程环境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可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季  李嘉华 《华中建筑》2007,25(1):141-142
良好的空间物理环境是塑造全面人性化空间环境的前提条件.一个空间环境首先得具备舒适的热、声、光环境,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个空间环境才能留得住人,才具有人气,从而才能体现人性化.但是我们在创造空间环境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物理环境对人性化空间塑造的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物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指出物理环境优化设计对人性化空间环境塑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季富政 《重庆建筑》2010,9(1):12-13
从社会结构、街坊结构、家庭结构三方面着手分析了三峡地区场镇社会形态,从历史成因上剖析了三峡场镇的建设及社会形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庭的物理环境与节能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彭小云 《华中建筑》2001,19(4):58-59,64
为了更好地改善建筑中庭的物理环境,节约中庭的能耗,该文对中庭的声,光,热等物理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同时也提出了利用太阳能等的节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释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内涵,阐述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意义,指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美青  石宪芳 《山西建筑》2006,32(13):354-355
对利用GIS先进技术进行环境评价的优越性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GIS应用于环境评价方法之一——数字环境模型,并对GIS应用于环境评价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郭鹏 《山西建筑》2003,29(2):190-191
结合青藏铁路建设实际,通过对高寒地区生态环境和冻土环境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生态环境和冻土环境的保护方法,指出了二者要相互依附关系及对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智宏 《华中建筑》2001,19(5):50-52
该文介绍了绵福苑小区的设计思路:(1)强调空间的整体性。(2)延续原有商业环境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3)疏导地面交通。(4)以人为本的户型设计。并通过这四点措施达至市场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高秀萍 《山西建筑》2009,35(34):16-17
针对住宅小区规划的重要性,探讨了住宅小区规划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空间环境等方面,指出采用行列式布局时将建筑物错开,使空间产生围合感,同时能改变景观意向,还可以改善日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