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忠县石宝寨三峡库区消落带为典型案例区,探讨了库区消落带生物多样性指数沿坡面的梯级分布格局,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探讨消落带植被生态学特征与环境要素的关联,界定三峡大坝低水位阶段影响消落带植被生态学特征与恢复能力的关键环境因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消落带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坡面高程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消落带植被的分布与土壤物性、河边距以及海拔等环境要素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市三峡库区是长江大生态体系的重要一部分,三峡库区的岸线消落带是三峡库区生态基础环境最为脆弱及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消落带的持续性治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及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大的意义。消落带治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治理,在解决消落带生态问题基础上也将助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峡大坝的建立,形成了库区边坡两岸一定范围内的新的特殊生态环境,两岸周边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情况衍生。如何建立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探索库区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事关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水质安全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库区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但水生态系统仍面临较大风险和隐患。立足三峡库区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识别入库支流水质不稳定、入库污染负荷大、消落带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定、农村饮水存在安全风险、部分河流岸线不稳定、区域资源承载力不均衡、极端气候条件下水生态系统不稳定、航运风险等9项水生态环境风险,结合三峡库区资源环境现状和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机制、屏障区生态网格建设、重点入库支流生境贯通、完善水生态监测站网体系、陆域缓冲区建设、消落带利用与保护等风险防范对策,为三峡库区水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峡库区自建成并蓄水达到设计水位175 m之后,其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作为一类重要的污染物,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形态、分布特征、富集情况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是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环境中不同介质(水体、沉积物、消落区、淹没区土壤及生活垃圾、水生生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针对各介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期为三峡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难点在于当消落带植被受到长时间淹水与干旱交替双重胁迫时,如何遴选生态修复两栖植物.通过对乌东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试验段淹没前植被调查、溪洛渡库区和三峡库区典型库岸消落带现存植物种群调查以及查阅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演替和植被修复相关文献,结合乌东德水电站水位调度节律和库区干热河谷气候条...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三峡库区城镇库岸安全和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其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可有效稳定和利用库岸,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回顾三峡后续工作消落区库岸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消落区库岸整治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的相关建议,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消落区库岸整治相关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影响也是消落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引起的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粒径、持水性、抗侵蚀能力等物理属性,pH值、养分、金属含量等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生化特性都有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再加上波浪、降雨径流等侵蚀营力的...  相似文献   

8.
郑轩  杨荣华  王强 《人民长江》2013,44(15):73-76
三峡库区总体上为生态脆弱区,为了有效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划定特定区域,建设生态屏障区,实施统筹管理,十分必要。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的划分原则,初步划分了库区生态屏障区的范围,分析了其功能定位,包括生态保护带和生态利用区,并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建立库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并开展库区消落带的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对三峡库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落带特点、成因、生态特征等决定植被遴选和生境培育,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回顾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研究进展,总结植被遴选成果及经验,基于重建原理将现有植被恢复重建模式分为水位变动适应型和土壤基质加固型。最后,从改善消落带植被立地条件出发,提出生态环保、技术可行的基于土壤固化的植被恢复重建模式,并通过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论证了其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中的可行性和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黄土高原的典型工业污染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支流17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Hg、As、Cd、Cr、Cu、Pb、Ni、Zn)质量分数,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PMF模型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高于中下游,As、Cd和Zn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26、1.28和1.41倍,Zn、Hg、Cd、Pb、As和Cu的变异系数大于30%,为高度变异水平。地累积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北洛河上游B1处和下游B13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高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Cd>Hg>As>Cu>Ni>Pb>Zn>Cr,整体来看,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大,中游B10和下游B13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其余点位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来源解析表明,北洛河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12.
以Hg、Pb、Cd、Zn、Cu和Cr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渭河流域渭南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和健康危害风险.结果表明:Hg、Pb、Cd、Zn、Cu和Cr共6种重金属浓度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Ⅲ类标准限...  相似文献   

13.
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为优质、合理地发挥作用并预防工程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分析讨论了中线工程水源地、总干渠以及因调水引起的汉江中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潜在风险。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主要面临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库区消落带生态脆弱等环境问题。中线总干渠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藻类、贝类异常增殖和跨渠桥梁交通运输事故风险性污染,另外还存在地表水漫溢、地下水渗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等带来的水质污染潜在风险。工程本身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所导致的局部区域富营养化和水华。针对上述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库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效应问题,分析海河流域北部4座典型水库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r、Cu、Ni、Pb和Zn)的分布情况,并评价污染物类型的相关性。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分析4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沙河水库、密云水库和于桥水库的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优,官厅水库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良。不同重金属对5%的底栖生物物种的危害质量分数(HC5)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As(0.210 mg/kg)>Ni(0.071 mg/kg)>Cr(0.052 mg/kg)>Zn(0.050 mg/kg)>Cu(0.006 mg/kg)>Pb(0.005 mg/kg)。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为水库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汉江中下游选取20个监测断面采集水样,监测水体中Cu、Zn、Pb、Fe、Mn、As、Se和Cd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污染以Fe、Mn为主,其他6种重金属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汉江中下游水体中Fe和Mn含量沿程波动较大,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Fe和Mn含量最大值在支流竹皮河,其中Fe浓度超标4.63倍,Mn超标13%;此外,位于汉川市的S17断面Fe元素含量超标3.89倍。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大部分水体水质良好,钟祥市和汉川市是汉江中下游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的两个城市,支流竹皮河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通市区5条主要河道柱状底泥样品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实验分析,探讨河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均超过土壤背景值,污染较重,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②重金属污染在垂直分布上分为未受干扰、正常沉积的"表层高、底层低"和受清淤治理措施影响的非正常沉积的"表层低、底层高"两种分布格局,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城市中间河流高、外围河流低"和"中上游河段高、下游河段低"的分布特征;③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濠河和法伦寺河潜在生态风险强,姚港河生态风险中等,任港河和南川河生态风险轻微。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gCuZnCrPb。  相似文献   

17.
大燕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燕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大燕河干流和支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燕河干流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支流,重金属含量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u、Cd、Zn、Pb、Hg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Ⅰ级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Cu、Cd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不同采样点重金属超出背景值的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干流高于支流,下游高于上游的特征。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各种重金属造成的平均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PbZnNiCr,其潜在生态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床的开发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采选产生的酸性废水携带浸滤出的重金属离子流入横石河,严重影响矿区及其下游的生态环境。从尾砂、水体、河流底泥、土壤以及食用蔬菜探讨整个环境系统对锌的环境响应。结果表明,河流水中高锌含量直接源于尾砂,并受水体pH值的显著影响;河流底泥能够大量聚集水体中的锌,在pH值高时,相对稳定存在,当水体pH值降低时,锌会被再次从河流底泥中释放出来,形成河流二次污染;土壤中锌含量和土壤pH值有良好正相关关系;食用蔬菜中锌的高含量受土壤的锌总量决定,并受土壤pH值的影响,通过改善农业用灌溉水质,可以降低蔬菜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9.
合理处置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底泥,是河道清淤工程的重点。以车陂涌清淤工程为例,通过原位测试、化学检验等,掌握河道清淤段不同位置底泥的污染特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得出河涌底泥低风险占31.71%、中等风险占29.27%、较高风险占2.44%、极高风险占36.59%,说明大多底泥需要处理。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作为农用地土壤的适宜性,73.2%样点属于清洁,尚清洁、轻微污染各占9.8%,中度及严重污染共占7.2%,说明大部分底泥可用于农田。最后提出了该清淤工程应注意的问题,为车陂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巢湖优势种淡水贝类——环棱螺与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HNO_3-HF-HClO_4全消解法消解,然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二者重金属(Cd,Cr,Cu和Pb)的总量分布进行研究,同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均方根综合指数评价二者重金属风险。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均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Cd,Cr,Cu,Pb污染,其中以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而环棱螺中则以Pb和Cr为高风险元素;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巢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具有相似性,而环棱螺对重金属的积累因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环棱螺体内的重金属来源不同。因此,在未来的巢湖环境治理过程中,可着重考虑对重金属Cd,Cr,Pb的治理,同时应加大对贝类等生物监测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