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第三系油气勘探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清坳陷东部第三系油气勘探几经反复,属低勘探程度的老区。文章总结了该区第三系油气勘探历史,分析讨论了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和储层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勘探思路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车3潜山油气勘探新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多年来的重、磁力和地震资料表明,济阳坳陷车3潜山是油气有利聚集区,但由于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地面条件差等原因,使早已提出的车50井一直未能实施钻探。最近,在对新近施工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认真解释的基础上,选择构造有利位置,重新修正井位,钻探了车古20井,并获得了工业油流。车古20井的钻探成功,使地质工作者对车3潜山油气勘探又有一些新发现,尤其是对地层岩性、构造和油气藏特征等方面又增加了一些新认识。总结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探井勘探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济阳坳陷探明储量历史构成和探井历史综合效益进行了整体评价 ,对探明储量与探井之间的时间匹配关系作了分析。研究认为 ,对某个探区探井勘探效益的分析不是简单地计算其当年新增储量与当年完钻探井的比例 ,而应该进行历史性分析。应将其每年折合探明 1× 10 8t储量所需要的历史探井数 ,以及探井在完钻 3年以内的工业成功率作为探井勘探水平的衡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济阳坳陷地震与探井,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表明,较强的地震勘探能力是保持勘探高水平的重要基础。三维地震的应用和发展保证了近期济阳坳陷石油储量的稳定增长。与二维地震相比,三维地震有着更好的勘探效果。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大,对三维地震的依赖程度民不断增强,在济阳坳陷中,三维地震提供探井井位的有效年限大致在5年左右,由于地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相同的三维地震工区,随着年限的增长探井的成功率并无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竹林  翟光明 《勘探家》1998,3(3):50-53
库车坳陷为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源条件比较优越;有五套良好的储盖组合;构造成排带分布,构造圈闭发育;勘探领域广阔,由于该地地面和地下条件都十复杂,因此要加强综合研究,进一步研究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6.
郑铎 《石化技术》2023,(2):168-170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的勘探目标主要是煤成气藏,通过勘探,已在惠民、孤北等地区取得一定进展,证实了济阳探区煤成油气的勘探潜力。但整体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比较低,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的实钻井资料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在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的烃源岩条件和保存条件,为济阳坳陷煤成气藏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藏体系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古潜山油气藏分布规律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及其演化特点,决定了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古潜山圈闭体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古潜山”圈闭体系按二级构造带可划分为高潜山油气藏体系,中潜山油气藏体系和低潜山油气藏体系,其勘探程序依次为:区域构造带研究,确定石潜山展布区;潜山构造特征研究,落实潜山顶面及内幕储层构造形态;油气源及油气运聚分析,落实潜山油气藏形成类型,有利储集层预测,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寻找有利储集相带;综合分析,评价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和规模,设计探井,通过对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进行体系的划分和勘探技术与方法的优化,近期在低潜山的车3,中潜山的CBG4和CB30,高潜山带的广饶潜山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8.
构造作用与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和断裂作用等方面入手 ,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点和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具有源控、相控、断控、盖控等特点。下第三系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对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上第三系油气主要富集于坳陷东北部环渤海地区 ,主要原因是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造就了晚期成藏的优越条件。断层对油气纵向运移并形成上第三系馆陶组厚层砂岩体油气聚集发挥了重要作用。油气沿断裂的运移呈幕式 ,切入烃源岩的断裂类似于潜水泵 ,周期性地将油气输送到上覆层系 ,与横向连通砂体构成立体网状运移体系。凹陷中受断裂控制形成的低凸起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济阳坳陷勘探 40年共发现 70个油气田 ,资源探明程度达 5 6.97% ,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为 46.72× 10 8t ,占坳陷剩余资源总量的 5 5 % ,整个坳陷还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存在 3方面问题 :①有待重新评价资源潜力和重新总结油气分布规律 ;②隐蔽油气藏 (尤其是岩性油气藏 )在新发现油气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理论和勘探技术 ;③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变化大 ,成藏机理还认识不清。用门限控烃理论研究的结果 ,济阳坳陷进入成藏门限的 19个成藏体系的剩余资源潜力为 1.42× 10 8~ 6.3 1× 10 8t,7个成藏体系尚未进入成藏门限 ;根据三元复合成藏理论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满足 3个条件 :一是砂体的成因类型要有利 ,二是包裹砂体的烃源岩生、排烃要达到一定数量 ,三是砂体的物性要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图 8表 2参 12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上古生界自形成以来,由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其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具有不连续性和多期性。结合济阳坳陷构造沉积演化史和受热史,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对该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做了研究,认为其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特征,初次生烃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最重要的二次生烃期发生在早第三纪末,此时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且二次生烃演化有4种类型,即“中、新生代持续深埋型”、“中生代浅埋、新生代深埋型”、“中生代深埋、新生代浅埋型”和“中、新生代持续浅埋型”。  相似文献   

11.
成熟探区勘探经济评价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以济阳坳陷为例,介绍了探明储量增长基本规律及预测方法、勘探投入产出关系基本特点、探明储量价值评 估基本方法、勘探经济界限标准的研究制定等;论述了在较高勘探程度地区实施勘探经济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基本 方法。研究认为,重视探区勘探经济运行规律研究,充分反映当前的勘探特点和效益水平,是提高勘探经济评价可 信度的关键;勘探经济评价在注重勘探项目、勘探目标预期经济效益分析的同时,应当加强探区当前勘探经济状态 评价以及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提高宏观勘探经济评价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是中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先后经历了大型背斜构造勘探阶段、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阶段和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济阳坳陷勘探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对勘探研究、部署及管理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胜利油田通过强化剩余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持续深化地质规律认识及勘探配套技术攻关应用,开展勘探层单元精细评价,实现了济阳坳陷持续稳定增储。系统总结济阳坳陷勘探实践,提出“五精两创”精细勘探思路方法,对于中国东部同样处于高勘探程度阶段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传虎  韩宏伟 《石油学报》2012,33(Z1):63-70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简称沙四下段)至孔店组广泛发育陆相红层沉积。迄今已经在东营、惠民、渤南等地区发现了该套红层作为储层的油气藏并部分投入开发。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沙四下段-孔店组红层属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洪水漫湖沉积,其储层主要为洪水沟道、扇中辫状河道及漫湖砂坪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自上而下发育了以原生孔隙为主至次生孔隙为主的5个储层孔隙带,具有他源成藏的特点,其主力烃源岩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简称沙四上段)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段),沙四下段-孔店组也具备较大生烃潜力。已有发现表明主要为断块圈闭油藏及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油藏,可初步分为以断裂及砂体作为主要油气输导层的4类成藏模式。济阳坳陷沙四下段-孔店组红层有利勘探面积1.2×104 km2 以上,具备广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高凸起斜坡带在构造上表现为向高凸起抬升的单斜,因作为油气向高凸起主体部位运移的通道而常被忽视。受基岩沟、梁相间的古地形及新近系沉积相变等因素的影响,高凸起斜坡带易形成地层超覆油藏、反向屋脊断块油藏、低幅度微型次生油藏、微型低幅度潜山披覆油藏及岩性油藏等5种小而肥的次生油藏。油气运移通道对这类油藏影响较大。以不整合面作为油气运移通道的油藏多为规模较大的层状地层超覆油藏,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含油条带窄;以继承性活动的边界断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所形成的油气藏具有含油井段长、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在勘探上,针对特殊的成藏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同类型的斜坡带油藏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胜利探区济阳坳陷是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坳陷勘探目标中复杂隐蔽油气藏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勘探形势向勘探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发展、推广、应用隐蔽油气藏勘探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识别小砂体、小断块、古潜山等复杂隐蔽地质体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已成为油田勘探工作者近期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济阳坳陷该类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已初步形成的关键勘探技术系列,列举了典型隐蔽油气藏的成功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油气主运移通道及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济阳坳陷的油气勘探领域可划分为上第三系河流型、下第三系湖泊型和前第三系潜山型三类层系,其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为断层、骨架砂体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是油气垂向远距离运移和控制上第三系河流型勘探层中"下生上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骨架砂体、断层一骨架砂体是油气发生阶梯状运移并控制下第三系湖泊型勘探层中"自生自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不整合面和断层一不整合面是油气发生横向远距离运移和控制前第三系潜山型勘探层中"新生古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7.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破碎、成藏条件复杂,导致勘探效益低。通过对南部断阶带的构造、油源、油气二次运移、储层、保存等条件及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后,认为该区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只要加强对构造的识别和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一定能取得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及其勘探潜力与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主要分布于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 ,尚保存有效烃源岩的残余盆地分布面积近 36× 10 4 km2 ,涉及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大勘探领域 ,具有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构造改造强烈的特点。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存在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烃源层系 ,其中南海北部和东海发育T3(?)—J1 2 烃源岩 ,南黄海和渤海主要发育C—P烃源岩 ,北黄海发育J3—K1烃源岩。利用地震、重磁和钻井资料 ,参考海域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和陆区具相同或相似构造背景盆地前第三系油气田资料 ,对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的主要类型、原型盆地演化特征、关键石油地质条件以及油气勘探潜力等进行了分析。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普遍经历了多期生排烃过程 ,保存条件是制约其油气发现和勘探潜力的关键。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勘探开发风险整体较大 ,但如果立足“多源兼找、立体勘探”的指导思想 ,那么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索的领域 :①以中生界“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的探区———潮汕盆地和南黄海北部盆地 ;②以“新生古储”或“新生中储”型油气藏为主的探区———渤海和东海天台 钓北斜坡带。南黄海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 ,应以该区早中生代产生的对冲  相似文献   

19.
重力资料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济阳坳陷重力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了重力技术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利用普测重力资料快速可靠地确定了济阳坳陷构造格架,划分出构造带。利用重力趋势面剩余异常分析与水平导数处理等方法落实了基底断裂系统,确定了断层位置,并对不同尺度重力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确定了各级断裂构造。利用连续变化的趋势面分析技术及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济阳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化规律。对各类处理方法得到的重力曲线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不同潜山目标的重力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利用垂向二阶导数方法落实了车西洼陷的潜山。利用重力资料精细地落实了埕宁隆起南缘的古冲沟,结合地质资料预测了砂砾岩扇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分辨率重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重力技术在高勘探程度区内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高效低成本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