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基于位移和速度方向的半主动控制算法,以及基于最优控制力的多种主动控制算法(线性最优控制算法、特征结构配置法、次最优控制法、变结构滑移模态控制法)对杭州湾大桥南航道桥330m长斜拉索和MR阻尼器组成的系统进行了动力分析.以全索全时段振动响应的均方根作为振动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从控制效果和易实施的角度评述了各种半主动控制算法.计算表明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可优于最优的被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斜拉索基于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荣  孙炳楠 《工程力学》2010,27(1):183-187
该文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和非线性拟合能力模拟了MR阻尼器的逆动力性能。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计算性及泛化性,采用了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与贝叶斯正规化法相结合的方法。与此同时,利用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逆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斜拉索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策略。为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将其与LQR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所提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方法是有效的,与LQR主动控制效果相比,效果略差,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斜拉索振动的ER-MR阻尼器半主动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采用ER—MR阻尼器作斜拉索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半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离线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兼作系统状态观测器和系统控制器,并根据ER/MR阻尼器特点,引入面向速度剪切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实现神经网络对斜拉索进行在线带自反馈的半主动控制。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半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整条斜拉索的振动都得到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了基于位移反馈的MR阻尼器对拉索振动的自适应控制算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在外加简谐激励强迫振动条件下MR阻尼器对拉索自适应半主动控制的效果。将半主动控制效果与MR阻尼器、粘性油阻尼器分别对拉索实施最优被动控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激励条件下,自适应控制算法参数的最终优化值不受...  相似文献   

5.
斜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半主动控制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可变阻尼特性,能用于结构的半主动控制。针对斜拉桥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本文提出了利用神经控制器进行半主动控制的神经网络法,该神经控制器根据过去时刻的加速度响应和控制信号预测下一时间步的控制信号,并给出了训练方法及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采用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能取得很好的减振效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斜拉索磁流变液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桥梁斜拉索是一种小阻尼、大柔度结构,在各种环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剧烈振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斜拉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减振需要,研究了怂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材料与器件的性能实验以及现场振动控制实验.  相似文献   

7.
陈林  孙利民 《工程力学》2012,(Z2):139-143
该文提出一种便于试验室内布置的短梁模型等效斜拉索,利用该模型可进行足尺拉索阻尼器试验研究。等效原则为,附加阻尼器后等效模型一阶振动频率及模态阻尼与其原型按张紧弦理论计算得到的相应值相等。该文首先提出了等效模型的概念及参数;然后,对比水平张紧弦-线性粘滞阻尼器系统的振动分析理论,对等效模型进行了自由振动和有阻尼振动的参数分析,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模型的振动特性;最后比较模型与原型的振动特性,提出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得到的等效模型与原型一阶振动频率及附加相同阻尼器后模态阻尼比的差值均小于5%,等效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六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一座大跨刚构-连续桥梁进行了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地震反应分析,比较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算法对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并不能使桥梁全部地震反应都能得到控制,而是使得桥梁部分地震反应减小,同时却放大另外部分地震反应;半主动最优bang—bang控制算法和最大开关控制算法的减震效果相对最好,且二者的控制效果非常接近;半主动界限滑动控制算法能够最好地跟踪主动控制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桥梁等大跨高耸结构的斜拉索在风雨等环境激励下容易出现多机理和多模态的振动,在索上安装阻尼器是常用的减振措施。随着索长的增加,近索端安装的阻尼器提供的阻尼和覆盖的振动模态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该文在传统的索摩擦阻尼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负刚度特性的摩擦阻尼器(NSFD),通过预压弹簧实现负刚度同时提供摩擦面的预压力;构建了NSFD的近似线性负刚度系数公式,通过能量等效的方法分析了其对斜拉索的阻尼效果;通过索-NSFD系统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其对斜拉索振动响应的阻尼和控制效果。针对一根实桥斜拉索,通过−150 kN/m的负刚度和非线性减振效应,相比于线性粘滞阻尼器可最大实现附加阻尼69%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有效提升摩擦阻尼器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斜拉索在支座运动激励下参激不稳定振动的主动及主动控制.建立斜拉索的参激振动方程,基于Floquet理论分析其不稳定性.应用LQ控制方法确定最优主动控制力,并按照Bingham模型确定相应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最优半主动控制力.数值结果表明,对于索不稳定振动的控制效果很显著,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梁栋  陈顺伟  孔丹丹  赵欣 《工程力学》2012,29(9):237-244
索梁耦合振动会影响斜拉桥动力性能,特别是对模态阻尼比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索梁耦合振动对附加非线性阻尼器后拉索模态阻尼比的影响,根据吸收能量等效的原则得到了工程常用非线性阻尼器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建立了由索、梁和等效粘滞阻尼器组成的理论模型,采用复模态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主梁振动频率与拉索振动频率比对拉索附加非线性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梁与拉索的频率比相近时,拉索阻尼器的减振效果会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2.
梁栋  孙利民  程纬 《工程力学》2008,25(5):110-116
采用拉索索端阻尼器是大跨度斜拉桥拉索减振的主要措施之一。现有拉索阻尼器设计理论均假定索的两端为固结;然而,随着斜拉桥跨度的增大,桥梁结构整体刚度下降,主梁振动对拉索附加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成为大跨度斜拉桥拉索减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该文建立了索、梁和阻尼器组合系统的简化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复模态分析。以跨径分别为400m、650m和1km的3座斜拉桥主跨最长索为算例,分析了主梁振动对拉索附加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指出了现有阻尼器设计理论的不足。分析结果表明:主梁振动降低了拉索附加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在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减振设计中,必须考虑主梁参与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大桥斜拉索减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磁流变(MR)阻尼器对我国第一座三塔斜拉桥-湖南岳阳洞庭湖大桥斜拉索的减振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试验装置;(2)不装阻尼器的斜拉自由振动试验;(3)装有MR阻尼器的斜拉自由振动试验。试验结构表明,安装MR阻尼器可显著提高斜拉索的模态阻尼比。通过模态阻尼比随MR阻尼器外加电压变化的关系,可得出拉索等效模态阻尼比的优化值,为实现拉索的有效减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压电摩擦阻尼器反应迅速的特点设计局部速度反馈控制,作为局部控制策略。局部速度反馈控制使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同阻尼器两端的相对速度成正比,使具有局部速度反馈控制的压电摩擦阻尼器有粘滞阻尼的特点,能够抑制结构位移和速度响应,而且又不会对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产生剧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速度反馈控制,用于调节压电摩擦阻尼器阻尼特性是十分有效的,它可以使结构在不增加加速度响应的条件下降低结构的位移和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15.
磁流变阻尼器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被动控制器件,以钱江三桥南岸154m长的斜拉索为试验对象.通过阶跃激励的方法获得斜拉索振动的自由衰减信号。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希尔伯特变换识别系统的等效阻尼比。据此来判断磁流变阻尼器在施加不同电压情况下对索前三阶模态振动的减振效果,并与油阻尼器的制振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被动控制器件时制振效果明显,优于油阻尼器且控制的频域范围要比油阻尼器的广;当供电失效时也可满足索减振的要求。索的各阶共振峰频率在安装MR阻尼器后发生稍许漂移。  相似文献   

16.
刘菁  梁栋  杨柳  李英俊  熊章豪 《工程力学》2023,40(1):155-167
针对一种新型的齿轮齿条式惯质粘滞阻尼器,利用归一化的复模态方法,讨论了该新型阻尼器的自身性能参数和耗能性能;建立了考虑垂度的拉索-惯质粘滞阻尼器振动体系,用归一化的方法研究了惯质系数和阻尼系数对拉索模态阻尼比的影响。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的分析表明:由负刚度产生的位移放大效应使惯质粘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拉索减振效果;在考虑单阶振动时,为达到较高的单阶模态阻尼比,不同阶次所需惯质系数与阻尼系数有所不同;在惯质系数为优化值时,惯质粘滞阻尼器能够同时使得相邻的两阶振动的模态阻尼比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本文提出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理论,并研制了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所提出和研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该系统可实现全部硬件化、构造简单、造价低、健壮性好、鲁棒性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