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陆佑楣  张志会 《工程研究》2009,1(4):346-353
针对当前我国大众频繁使用并盲目推崇的所谓“原生态”概念,本文首先从词源学角度分析了其演化轨迹和概念内涵,指出“原生态”概念的内涵“原初性”的虚幻性,建议以科学概念“原真性”取而代之,继而在工程哲学的视角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质疑了原生态概念的合理性,指出“原生态”概念的滥用可能引发弃绝一切合理的工程建设,并导致不同人群间环境正义缺失的结果。最后,笔者试图以“动态和谐的工程生态观”来替代不科学的“原生态工程观”的概念,并阐释了这种新型的工程生态观对我国当代工程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范春萍 《工程研究》2014,(4):399-411
工程退役指在工程目标完成、功能失效、设计寿命完结、危害生态环境,或人为原因、不可抗力等致使工程中止运行的情况下,对工程的处置过程;是工程运行过程的末端环节,是工程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物质工程三元分类法,创造性地提出工程退役概念;结合对建设工程、制造工程、资源工程三大类物质工程的分析,阐释了工程退役的主功能退役和全功能退役两大层次,给出工程退役关系图,提出工程退役的六大类原因和四大类方式;结合案例分析了工程退役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栾恩杰 《工程研究》2014,(4):323-331
从工程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的角度,在四个方面讨论了工程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劳动与劳动工具对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入手,讨论了工程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的关系,认为三者处于“无首尾逻辑”的不断循环的融合体状态,三者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工程直接联系着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的基础,在这一循环中起着“扳机”和载体的作用.以中国航天经历仿制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跟踪发展阶段以及开始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的58 年发展历程为例,论述了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对我国来说是一条成功之路.提出在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中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通过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要将基础科研按其本身的特点并吸纳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制定发展规划.讨论了工程成果对于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用,提出工程成果不仅是现代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手段和基础,还牵引着诸多基础学科的生成,完善和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工程设施所提供的成果,既是设计成果、验证结果,也是运营的伴行装置;既是对象的物理表现,也是模型化认识的基础科学.对工程师的使命强调了三点认识:一是要依据系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指导工程实践,一项重大工程系统在其运行中,必然要包括“非拥护性评审”以及相应的机会成本权衡;二是系统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工程需求论证,而复杂工程系统的需求论证必须是全域性的,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否则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科技进步将人类社会推到高科技时代的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为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而付出的各种代价之中,工程师要与科学家携手,通过“科学一技术一工程”无首尾逻辑的综合运用,共同解决当代民生难点课题,这是工程师的?  相似文献   

4.
将哲学指导工程实践作为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并从工程的本质特征及工程伦理的视角对隧道及地下工程若干工程方法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并结合工程案例对处理地下工程中围岩和地下水等问题所采用的"放"与"抗"、"排"与"堵"等工程方法进行了哲学反思;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并从科学、技术、工程的关系角度探讨了钻爆法隧道修建理念的演变规律;运用矛盾分析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并从工程伦理的角度探讨了钻爆法隧道开挖方法的演变规律。通过对以上工程方法的哲学反思,将问题上升到深刻的哲学认识层面并对工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工程作为塑造物质文明的造物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和文化也是息息相关的,现代工程活动更呈现出工程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广义的工程文化是指工程组织在长期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体现自身特色的、为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同和共有的精神财富、活动方式以及蕴含于工程实体中的理念、风格、传统、技术、艺术等器物文化的总和。文章在分析工程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了工程文化系统的五层次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即最外层是工程文化的环境层,而后是由表及里的四个渐进层次——工程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并构建了工程文化系统的地球结构模型;同时探讨了工程文化系统的五大功能,包括导向引领功能、支撑调节功能、规范约束功能、激励凝聚功能和辐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6.
唐志强 《工程研究》2022,(3):225-235
从元本体论入手厘清本体论的建设方式,通过案例分析阐明人工物事实本体论的正确方向。以解决人工物伦理问题为目标,提出技术性、具身性、社会性、历史性四种性质的人工物事实本体论:技术性是人类运用技术手段制造的物体所赋有的性质;具身性是指与人类身体特征相关、相适应的特性;社会性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的人工物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是指人工物在人类活动中参与形成历史;四种性质全面描述了人工物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7.
工程规划是在工程评估并对工程实施做出明确决策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计划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系统性谋划,需要将众多工程要素进行整合,遵循特定的理论、方法、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工程规划知识是人类在工程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智慧成果,是人类从工程实践的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总结、凝练、升华的系统认识,通过系统性集成、实践性提炼、多学科融合等路径进行构建,具体呈现为工程法规性知识、工程技术性知识及工程效果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正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各学者对系统的工程社会学体系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批判性梳理了上述三种范式,指出其对于工程社会学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借鉴英国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对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类型划分,将工程社会学体系划分为"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并提出"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个概念,它们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分别是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最后,展望工程社会学发展前景,指出工程社会学必将成为社会学"学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9.
结合独特的煤层和油层互存的资源条件,新疆地区开展了深部化石能源低碳循环开采技术的应用及示范项目。在煤层和油层互存的地层中,上部煤层利用钻井或废油井构建地下气化炉,采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气化煤炭资源。煤气被分离成CO_2、CH_4、CO+H_2,其中CH_4液化后生产液化天然气,CO+H_2用于发电,CO_2则被注入下部的油层驱油,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CO_2被封存。该技术体系包括了煤炭地下气化单元、气体分离压缩单元、发电单元、驱油封存单元四个部分,基于此建立的示范工程可减排二氧化碳20.89万吨/年。  相似文献   

10.
工程是直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方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对工程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工程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工程传统、工程创新、工程同化与工程异化内涵进行辨析,在梳理工程演化与工程史的关系中,提出以阶梯式发展视角来看待工程演化,从而提出工程演化路径与机理模型,对工程实践具有哲学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工程研究》2015,(1):119
<正>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工"概念的提出及实践为化工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从工程本体论出发,讨论系统工程这种"组织管理的方法"如何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如何保障工程系统的设计建造过程、如何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着重讨论两个密切相关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工程系统与系统工程。"工程系统"是指具体的某个工程及其产出物,并且该工程具有系统性;而"系统工程"不是工程系统本身,而是工程系统设计建造的方法及过程,两者统一于工程的进行过程之中,是实现工程目标的两个支柱。简要介绍了系统工程的新进展——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工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能动地创造社会存在物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及其结果。本文主要阐述工程主体的本质及其作用。本文认为,工程主体是人本身,具体表现为工程决策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主体、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利用主体和工程终结主体等五种形态。工程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工程层面的具体显现,它表现为真理主体性,目的主体性,选择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综合主体性等形态。工程主体性与工程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工程活动成败以及结果的存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良镛所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是中国现代建筑与规划思想发展的高峰。文章从STS视角出发分析人居环境科学:首先寻求其与STS共鸣之处;并以工程方法论为切入点,认为其是工程方法论的具体体现,而非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以人与自然的复杂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在深层生态学与复杂性科学方面的创造;以两种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其超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间鸿沟的举措;以专家与公众为切入点,分析了其缓解二者紧张的尝试与局限。基于此,文章认为人居环境科学可以在工程方法论、规划知识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引入技科学、社会技术、技术框架等概念调和人居环境科学中的各类知识。  相似文献   

15.
医药工程是指人类在医疗卫生领域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界、制造人工自然物的活动过程及其物质成果。医药工程哲学是工程哲学研究视野向医药工程领域拓展的产物,可以为化解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难题开启智慧之门。医药工程哲学研究框架除总论部分外,其分论部分包括医药建筑工程、医疗药物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疗人体工程四个实践层面的哲学问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经过与西医药几百年的纠结磨合,依然在当今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医药发展走向新时代之际,中医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应该与哲学、工程哲学研究者携手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工程哲学问题的相关研究,创建和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工程哲学。中医药工程哲学理应成为医药工程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盖瑞·唐尼(Gary Downeyis)教授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的现任主席(4S;任期至2015),也是STS和工程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本次访谈中,唐尼教授描述了他是如何领导4S学会唤起人们对超越"知识的创造、扩散与利用"这一线性模型之外的STS研究的。他曾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后作为文化人类学家从事核能和核废料处理研究。他描述了他如何发展他的"批判性参与"的概念和实践。自196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师就形塑了工程是解决问题的这一主导性意象,唐尼对工程形塑(包括工程教育和培训)的批判性参与就始于对这一主导性意象的批判性分析。他质疑,为何在STS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崛起过程中,工程除了作为技术的同义词或对新型技术的异质建构这一隐喻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见的?这种不可见性又是如何呈现的?他在教学中面临着以下至关重要的困难,即要把那些在工程形塑中被工程是解决问题这一主导意象所遮蔽的对象呈现为有形,并提出另一种作为协作性"问题定义和解决"(PDS)的替代性工程意象。现在他正在通过推动PDS意象和相关实践在工程形塑与工作的本地化领域内扩展,从而将STS知识和专长的"旅行"理论化。唐尼也解释了他如何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将"工程研究"建成为一个融合传统和非线性研究的跨学科领域,其关键步骤包括开创"工程研究国际网络"(INES),组织INES论坛,和成功将《工程研究:工程研究的国际网络杂志》(英文)杂志打造成一份SCI索引期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其中"工程共同体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本文首先追溯了共同体概念的来源,其次,对比性分析了科学活动和工程活动与社会间的作用机制,并批判性地审视科学共同体与工程共同体间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与"工程共同体"商榷之处,认为工程共同体本身是一个"黑箱",并不能反映工程活动的社会影响,因此,工程共同体能否成为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和核心概念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工程、技术和科学关系的辩证思考,论述了国家重大工程是科技进步的牵引力。以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为例,分析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以六千年工程师历史为切入点,总结了历史上大型工程和现代科技工程中工程实践的特点,分析了工程对科技发展的牵引作用;通过分析现代高等院校科系分类和新型学科建立不甚合理的现状,总结了当今科技发展中跨学科跨领域发展的基本属性和基本模式,提出应重视重大工程的跨学科特征及其工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何工程都存在一个从策划到设计、实施、运行、维修,直至退役的过程,基于这一基本事实,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工程方法论进行探讨。首先提出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总体观点,即工程活动存在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工程方法论是一种过程方法论;其次,论述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构成内容,包括工程策划方法论、工程设计方法论、工程实施方法论、工程运行及维修方法论和工程退役方法论;再次,提炼出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协同性、真善美统一,以及讲求效力、效益与效率等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内在本质特征;最后,从价值、生命周期、知行关系和思维运作进程等四个不同维度,总结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逻辑模式与步骤。  相似文献   

20.
工程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造物实践活动,工程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永恒主题。工程既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特殊性的复杂开放系统,又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与社会其他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及互动机制,并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其他子系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工程的整体功能和巨大作用也只有在社会大系统中才能实现。工程的社会功能和具体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工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工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工程是推动科学技术转化、发展的桥梁和动力,它与科技发展相互依存、互为平台;工程建设特别是大型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