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银铜合金中铜的含量。准确称取0.1000 g的银铜合金样品于三角瓶中,加5 m L硝酸(ρ=1.42 g·m L-1),待反应完毕后,加少许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将银沉淀下来,经过滤定容后,选择波长Cu327.396 nm,按照额定工作条件上机测定其铜含量,其检出限为0.01 mg/L,精密度(RSD%)控制在1.0%以内,回收率在(97%~103%)之间;用5个自制样品进行测定(n=10),其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铜矿石生产硫酸铜的方法及特点,提出了细菌浸出- 萃取生产硫酸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铜及铜合金中痕量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宇  梁波  邓贵兵  陈雷 《广州化工》2014,(18):163-16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铜及铜合金中痕量磷的含量。样品采用盐硝混酸(3+1)溶解样品,完后加入钼酸铵溶液,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优化分析条件选择出合适的分析谱线P(213.618 nm)。本实验可测定铜及铜合金中0.00005%~0.025%之间的磷含量,在磷的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22.73ρ+0.0022。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0.003 mg/L。  相似文献   

4.
郑爱华 《辽宁化工》2012,41(3):217-219
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污泥为原料,研究了氨浸法回收铜的工艺路线,并用加热的方法驱氨,使铜以氢氧化铜的形式析出,氧化铜的最大回收率达89.1%.  相似文献   

5.
王永昌 《山东化工》2000,29(5):35-37
介绍了双点光度滴定法测定铜的原理,导出了计算公式,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试样用硝酸、盐酸和过氧化氢溶解,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48.3 nm处用空气-乙炔贫燃型火焰进行铁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闫桂甫 《河北化工》2012,(10):84-86
土壤样品经预处理后,利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完成了对土壤中有效金属元素Cu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以满足土壤样品中有效Cu元素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以稻壳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体中铜离子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铜离子在稻壳上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增加溶液p H值有利于稻壳对铜离子的吸附;离子强度对稻壳吸附铜离子基本没有影响,说明铜离子在稻壳上的吸附是非离子交换作用;稻壳对铜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416.7 mg/g;与Langmuir方程相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的描述稻壳对铜离子的吸附,其相关系数达到0.9881。  相似文献   

9.
安华 《广东化工》2012,39(18):49-50
通过电化学刻蚀和自组装两步法,在铜箔表面成功制备了一层超疏水薄膜。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60°。用扫描电镜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表征分析。扫描电镜对铜箔表面观察显示,该表面存在微米.纳米尺度的双层复合结构:底层为均匀分布的沟壑状凹槽,在其表面分布了类草坪状的氧化铜纳米颗粒。研究显示双层的微纳米复合结构是在铜箔表箍形成超疏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过渡金属铜催化作用下,芳烃与N-氯代酞酰亚胺进行C—N键偶联,实现了芳烃的C—H键的胺化。考察了反应溶剂、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芳烃结构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0.5mmol N-氯代酞酰亚与2mL芳烃反应,在溴化铜(10mol%)、醋酸碘苯(2mmol)作用下,反应温度为130℃,时间为8h。在此反应条件下,富电子的芳烃反应较好,缺电子的芳烃反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铜基纳米碳化硅复合镀层。研究溶液搅拌方式或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对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平整而且致密,与磁力搅拌所得镀层相比显微硬度提高约32%,接近143 HV,磨损质量损失降低约33%,每平方毫米为0.056 mg。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无明显改观,但采用超声波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改观较为明显。添加剂发挥的作用与超声搅拌引发的综合作用叠加,促使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连永强 《化肥设计》2005,43(4):41-42
飞行集团建于1972年,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型氮肥企业,目前装置生产能力为总氨10万t/a,尿素16.5万t/a,其中联产甲醇2万t/a。装置中原料气净化工艺较落后,特别是精炼工序仍采用联醇后铜洗工艺。由于该工艺能耗高,安全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而且铜液腐蚀性强,跑、冒、滴、漏多,导致维修费用高,“三废”治理困难且费用高。为此,公司拟采用醇烃化工艺对铜洗工艺进行改造,笔者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6):2496-2500
The impact of the liberation of copper bearing particles on copper recovery in the flotation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ests have shown that grinding of material highly impacts the recovery rate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Results of flotation of smelter sla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grain size fraction ?74 µm: 50%, 60%, 70%, 80%, and 90%, have shown that by an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the ?74 µm fraction in the feed, the recovery of copper was increasing as well. The highest recovery rate of copper was obtained with 90% of grain size fraction ?74 µm in the feed. The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concentrates have shown that increased content of grain size fraction ?74 µm, was followed by increased contribution of liberated particles in the 0 to 70 µm fraction,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middlings had been decreasing.  相似文献   

14.
ICP-AES测定铜合金中多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俊  王磊  郑玲 《云南化工》2000,27(4):17-19
研究用ICP -AES法同时测定铜合金中硅、锰、镍、铝、铅、锌、锡、铁、锑 9元素分析方法。试样用盐酸、过氧化氢分解 ,在最优化条件下同时测定上述元素。方法相对标准偏差 <2 % ,回收率 95%~ 10 5% ,方法快速 ,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5.
对碘量法测定废弃线路板回收液中铜含量的过程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6个粗产品中铜的含量测定,研究了共存铅、锰、铬、镍、锡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与ICP-OES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发现碘量法相对标准偏差(n=3)在0.0010%~0.2905%,与ICP-OES法结果一致,该方法适用于废弃线路板回收液中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于光 《安徽化工》2006,32(4):65-66
采用催化光度法测定煤中痕量铜,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便且灵敏度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CuCl2为前驱体利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铜氧化物,井借助XRD和SEM等技术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铜氧化物还原产物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温度对产物的组成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反应时间的影响则是建立在反应温度基础之上的,当达到临界反应温度时延长反应温度可以得到纯净的铜氧化物,如果没有达到临界点时,即使延长反应时间也无法得到纯净的铜氧化物.  相似文献   

18.
针对第一代普通齿型塑覆铜管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缺陷,研制开发了内层为无缝紫铜管、聚乙烯为中间发泡体层和外层的基材,采用“一步法”三层共挤成型工艺生产的第二代发泡塑覆保温铜管。其导热系数仅为第一代普通齿型塑覆铜管的18%,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节能、卫生、安全、耐久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防冻、保温、节能型新型管材。  相似文献   

19.
铜酞菁颜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颜料,但极差的亲水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颜料水溶性改性处理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铜酞菁颜料,并利用DLS、SEM、TEM、FTIR、XPS和粉末接触角等分析手段对改性颜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酞菁颜料经二氧化硅处理后,其亲水性、热稳定性和分散性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瑾  杜勇  易丹 《广东化工》2013,(21):41-42,38
利用葡萄糖预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五水硫酸铜为原料,改变实验条件,制备得到了分散均匀的球形超细铜粉,并用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保护下,采用葡萄糖与还原法可制得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且具有抗氧化性的球形超微铜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