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运用考虑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一维有阻尼波动方程,以悬点运动规律和泵柱塞载荷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玻璃钢-钢混合抽油杆柱优化设计和节能效果计算方法,并对玻璃钢-钢混合抽油杆柱的工作行为进行预测,井例计算结果表明,相比较于纯钢质抽油杆柱,优化的玻璃钢-钢混合杆柱可使悬点载荷差减小约21 kN,油井系统效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玻璃钢抽油杆占玻璃钢-钢混合杆柱总长度的比例小于等于80%时玻璃钢抽油杆不会受压,且其比例在20%60%之间会出现超冲程现象。  相似文献   

2.
稠油粘度高,抽油杆柱在井筒流体中运动摩阻大,特别是下冲程,可能会造成抽油杆柱下不去或抽油杆柱滞后于抽油机悬点的运动而产生冲击载荷等,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为此,基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与宽带式抽油机悬点运动特性及抽油杆柱受力分析,建立了宽带式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和抽油杆柱在井筒液体中自由下行运动规律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悬点运动与抽油杆柱下行运动的协调性,计算了临界冲次.研究结果表明,抽油杆柱在井筒流体中自由下行时,先做变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下行粘滞力增大到使抽油杆柱受力平衡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开始做匀速运动;等值粘度越小,抽油杆柱达到匀速运动的时间越长,最大下行速度越大;抽油机悬点与抽油杆柱下行运动之间存在临界冲次,当油井生产冲次小于等于临界冲次时,抽油机悬点与抽油杆柱下行运动才能协调;临界冲次随井筒流体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等值粘度的条件下,长冲程、慢冲次有利于抽油机悬点与抽油杆柱下行运动的协调,从而保证稠油的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3.
为了计算调径变矩抽油机的惯性载荷和摩擦载荷,研究了该抽油机的悬点运动规律,得到了悬点运动速度、加速度和曲柄转角的关系式,推导出悬点惯性载荷计算式和抽油杆柱摩擦载荷计算式。以CYJ83—26HY型抽油机为例,把相关计算式编写入计算程序并运行,绘制出悬点惯性载荷、摩擦载荷和总载荷与曲柄转角的关系曲线。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新型抽油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胡辰  王津 《石油机械》1997,25(12):4-6
在假设抽油机悬点载荷主要受抽油杆柱和液柱的重力、惯性力、摩擦力及井口回压和沉没度等影响的前提下,利用经典的简化计算公式,对上、下冲程开始阶段由于部分载荷在抽油杆柱和管柱间交替转移而引起的抽油杆柱和管柱伸缩过程中的悬点载荷送行线性加权处理,提出了一种可为抽油机动力分析提供较高精度的地面示功图的简便方法。该方法既能全面反映悬点载荷变化规律,运算工作量又小,对抽油机动力参数优化设计和抽油机选型优化设计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抽油杆柱的纵向振动特性与共振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关于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研究力学模型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特性时 ,提出将抽油杆柱简化为上端固定于随悬点运动的基础之上 ,下端受液体载荷激励的力学模型。得出单级抽油杆柱纵向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以及抽油杆柱对悬点运动和泵柱塞液体载荷两种激励的稳态响应计算公式。指出单级抽油杆柱产生共振的条件是激励频率等于基频的奇数倍。证明APIRP11L《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计算推荐方法》中关于激励频率等于基频偶数倍时单级抽油杆柱将产生共振的结论是错误的 ,并指明导致这一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是所采用的力学模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抽油机井悬点示功图仿真分析方法计算量大,对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对抽油机实时动态分析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对来自井下的激励响应通过二阶系统响应函数加以描述,建立了抽油机悬点载荷的动态响应分析模型。在油管锚定的情况下将抽油杆柱的运动分成4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抽油杆的受力,得到悬点力平衡方程。通过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得到系统的等效质量和摩擦力,实现系统定量分析。为了验证公式的有效性,构建了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系统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聚驱定向井抽油杆的受力并给出悬点载荷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推导了考虑径向力的作用情况下抽油杆的挠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杆管偏磨的判别方法以及扶正器的优化设计方案。根据聚驱定向井悬点载荷计算模型得出的计算值,与实测载荷值相比,悬点最大载荷与最小载荷的平均误差均<10%。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大幅延长了检泵周期,减少了油井维护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Gibbs波动方程描述细长杆柱的力学行为,考虑杆材变化和接箍的影响,基于链条式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和侧流减载泵的工作特性,提出抽油杆柱轴向振动的上、下边界条件,建立了超深抽系统的动态预测数学模型。实例计算表明,预测示功图与实测示功图相吻合,预测悬点最大载荷、最小载荷误差分别为2.7%、2.2%。对试验井所用杆柱进行了强度校核,并重新进行了杆柱设计,使悬点最大载荷降低了26.8%,举升效率提高了15.3%,为侧流减载泵举升系统提供了一套动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石油机械》2017,(1):85-89
为模拟抽油机悬点载荷,设计了一种新型抽油机悬点载荷模拟试验装置。在该试验装置中用节流阀和溢流阀模拟抽油机的油液载荷,用重物加载块模拟抽油杆在油液中的重力,用蓄能器来稳定抽油泵出口压力,并增加了一个用来模拟抽油杆弹性变形与振动的模拟抽油杆变形装置。仿真分析中将模拟抽油杆变形装置简化为弹簧质量模型建立运动平衡方程,利用波义耳定律建立关于蓄能器气囊体积的微分方程,将2方程耦合求解得到抽油泵柱塞的运动规律和抽油泵出口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到抽油机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此模拟试验装置可以较准确地模拟抽油机实际工作中的悬点载荷,为抽油机厂内型式试验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加载方式。  相似文献   

10.
抽油杆柱振动对偏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杆柱受力计算分析 抽油杆柱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三方面振动:纵向振动、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通过计算可得到抽油杆柱在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和任意位置的轴向力和屈曲状态,它综合反映了抽油杆柱的纵向振动、横向振动与扭转振动的耦合情况.通过抽油杆柱的轴向力可直观反映抽油杆柱在运动过程中纵向振动规律;通过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接触情况可直观反映抽油杆柱的横向振动规律.以地面示功图为基础对大庆油田X121-5现场油井进行分析计算,并与杆柱轴向力测试仪测试的抽油杆柱轴向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经计算轴向力载荷与测试载荷比较发现:①计算误差不超过10%,计算结果可信;②抽油杆柱在上下冲程中都存在振动,振动在3~8次左右;③抽油杆柱底部与上部的振动规律相同,振动载荷幅值底端小,上端大;④上冲程振动幅值为5kN左右,下冲程振动幅值为10kN左右.  相似文献   

11.
游梁式抽油系统动态参数仿真的综合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世民  马德坤  李学丰 《石油机械》2001,29(6):46-48,56
针对目前游梁式抽油系统杆、管、液耦合振动仿真模型未考虑电动机转速波动对系统影响的不足 ,建立了考虑电动机转速波动影响的游梁式抽油系统动态参数仿真数学模型。模型由描述曲柄运动规律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和描述杆、管、液耦合振动的偏微分方程组组成。因为两个单元的数学模型是通过一个独立变量相互耦合的 ,因此通过对独立变量迭代计算便可分别对两个单元进行独立的仿真计算。根据独立模块仿真方法建立的游梁式抽油系统动态仿真软件 ,具有仿真计算简单、精度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斜井抽油杆扶正器安放间距三维计算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在斜井抽油杆上合理布置扶正器可减缓抽油杆与油管的相互磨损,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力学分析的方法,结合井眼轨迹数据,由下到上逐跨计算了抽油杆柱的扶正器间距和轴向力。假定抽油杆柱上只有扶正器处与油管接触,通过反复试算确定了两相邻扶正器之间的合适间距、上扶正器处的轴向力和侧向力。研究结果表明,相邻两扶正器的间距取决于上述轴向力、侧向力、井眼几何尺寸、杆抗弯刚度和杆与管间隙的大小。抽油杆柱最下端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压强、柱塞重量、摩擦力、液体阻力和惯性。而侧向力的大小取决于井眼见何尺寸、轴向力和抽油杆重量。计算实例及现场应用均表明三维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杆式抽油井油管受力和振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顾纯学 《石油机械》1997,25(4):15-17
通过分析杆式抽油井油管的受力,认为下冲程时液柱对油管下端的作用力不仅包括油管和抽油杆之间环形空间内的液体重量,还包括抽油杆所占空间的液体重量,且抽油杆相对于液柱向下运动的摩擦力也将通过液柱作用在油管下端。在杆式抽油井抽油过程中,动载荷是引起油管自由振动的原因。用振动方程求出的大庆采油六厂喇-2111井的油管自由振动频率与实际测得的自由振动频率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减载器可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但改变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状态,常规的多级抽油杆柱组合已不适用于加装减载器的杆柱组合。考虑减载力的影响,基于静等强度准则,结合减载器处杆柱应力状态,提出了杆柱组合的改进设计方法,并应用当量应力条件对设计杆柱进行强度校核,实现了加装减载器的抽油杆柱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既降低了悬点载荷,又改善了杆柱应力状态,可延长杆柱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王义荣 《石油机械》1990,18(2):1-5,17
概述了抽油机的悬点载荷及其各个分量,列出了总摩擦力与悬点载荷各分量之间的表达式,用现场实测的悬点载荷、惯性载荷以及振动力等项代入公式,得出摩擦力的值,因而解决了在实际测量中难以确定各摩擦力分量的问题。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稠油井的摩擦力使悬点最大载荷相对于静载荷成倍增加的结论。文章还就稠油开采中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抽汲参数的优化设计和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复杂结构定向井井眼轨迹、杆管间摩擦力、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抽油泵气体影响或供液不足的井下实际边界条件对抽油杆柱轴向振动的影响,建立了定向井抽油杆柱轴向振动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悬点与泵示功图的自动快速仿真。根据仿真示功图,建立了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仿真模型。系统分析了定向井井眼轨道对杆管摩擦力、摩擦功率及系统效率的影响。综合考虑油井产能协调、油井配产、抽油机承载能力、抽油杆柱强度与电动机功率利用率等约束条件,以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定向井抽汲参数优化设计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开发了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抽汲参数优化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17.
谭冬云 《石油机械》1998,26(6):37-39,42
针对常规有杆泵采油充满度低造成泵效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反馈式增压抽油泵。叙述了新型泵的增压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增压柱塞上下行程所受的力、增压柱塞的行程、工作泵吸入口的压力及其与常规泵相比的增压值,以及使用增压装置后工作泵有效冲程的损失等参数的计算公式。设计实例表明,在泵挂深度不增加和油层动液面未改变的情况下,新型泵的充满度明显提高,特别适合在地层能量小、液面低的油井抽汲油液。与常规泵相比,这种泵能减轻驴头悬点载荷,降低能耗,并能提高抽油杆柱等采油设备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8.
姚春冬  邹萍 《石油机械》1996,24(1):34-37
通过对复合活塞的受力分析,导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抽油机悬点载荷、曲柄轴净扭矩、电动机实耗功率及抽油机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可使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下降、悬点最小载荷增加,曲柄轴净扭矩最大值下降、负扭矩减小,电动机实耗功率减少,系统效率提高。指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应对抽油杆下部采取有效扶正措施,防止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失稳。  相似文献   

19.
A prediction model for a new deep-rod pumping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ide-flow pump is presented for increasing the setting depth of sucker rod pumping system, which adopts a special structure of side-flow valve, ladder-type solid plunger and breathing hole. By transferring the load of liquid column to the tubing on the upstroke, the new pump achieves a smaller polished rod load.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f the pump,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formula of the static polished rod load. Assuming the tubing is anchored, a new one-dimensional vibration model of sucker rod pumping system is built,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tructure of the side-flow pump. Then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used to design the sucker rod pumping system of Well TKN-1, with a setting depth of 4716 m. The results of dynamometer analysis show that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de-flow pumping system and its computer programs can successfully model deep rod string performance. The rod pumping system of Well TKN-1 has operated trouble-free for 8 months. The knowledge gained gives confidence for additional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