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最大程度节省运输成本和适应贸易发展需要,提高远洋油轮载重利用率,多家国内收货人经常拼船混舱装运同品种进口植物油,分别在国内不同港口或码头分割卸货,可能造成分卸比例分割偏差。通过对张家港口岸5批远洋油轮进口植物油混舱分卸比例分割产生的偏差分析发现,分割偏差受人为误差、舱容误差、密度误差、方法误差、外在环境、船舱卸货不净、油泵等因素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为规范混舱装运进口植物油分割计量和卸货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央储备油接收、发放、储存的计量精准性需要,设计了由载体计量、管道计量、储罐计量构成的三级复核式计量体系,就其系统设施甄选与组合配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谢振中 《中国油脂》1999,24(1):57-59
介绍了植物油密度换算公式的推导,指出了过去的密度换算公式的问题所在,推导出准确的平均油温的计算公式,提高了铁路罐车的计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房芳 《中国油脂》2021,46(12):79-83
为了掌握新疆高频进口植物油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含量及摄入风险水平,测定了新疆口岸进口的6个品种108份植物油样品中的18种PAEs含量,并对植物油中PAEs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08份植物油中共检出2种PAEs,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检出率为81.5%,超出最大残留量的比例为20.4%,其中88份样品检出DBP,含量范围为0.15~2.09 mg/kg,检出中位值为0.24 mg/kg,26份样品检出DEHP,含量范围为0.25~1.95 mg/kg,检出中位值为0.84 mg/kg。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较易受DBP和DEHP污染。检出DBP、DEHP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熵分别为33.40%、15.55%,DBP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熵为2.10%,均低于100%,表明进口植物油中PAEs摄入产生的风险是可接受的。该研究有助于从源头有效防控进口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为监管部门精准布控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5.
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大豆、不同产地葵花籽、白花生、黑花生、白芝麻、黑芝麻、油菜籽和棉花籽的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这9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同种类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一致,相对含量基本吻合,尽管植物油的产地和品种不同。除油菜籽油外,植物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两种脂肪酸为9,12-亚油酸和9-油酸,仅从这两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之和也可区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按我国推荐的食用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比,花生油最吻合。   相似文献   

6.
九种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大豆、不同产地葵花籽、白花生、黑花生、白芝麻、黑芝麻、油菜籽和棉花籽的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这9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同种类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一致,相对含量基本吻合,尽管植物油的产地和品种不同。除油菜籽油外,植物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两种脂肪酸为9,12-亚油酸和9-油酸,仅从这两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之和也可区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按我国推荐的食用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比,花生油最吻合。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掺伪检测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常规理化检测法、光谱法、色谱法、计量化学法等检验植物油掺伪的方法。对各种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并简要介绍了植物油掺伪检验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过冲量和纬纱张力对纬纱交接精度的影响 ,便于在设计、使用剑杆织机时对所讨论的因素进行控制 ,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籽、芝麻和亚麻籽为原料,螺旋压榨法制油,采用乳化法、富集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法、树脂试剂盒法和冷冻干燥法提取植物油DNA,并通过超微量可见分光光度计、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卫星(SSR)分子标记评价DNA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高、纯度好、耗时短、起始油量低、费用低、适合分子分析。选择CTAB法,考察起始油量、有机化合物添加、裂解缓冲液组成、裂解和沉淀时间的提取效率。优化条件为最低起始油量100μL,有机化合物添加CTAB-氯仿∶异戊醇(CTAB-C∶I),裂解缓冲液组成为CTAB-β巯基乙醇-蛋白酶K(CTAB-βME-PK),裂解20 min,沉淀9 h。该方法在7种精炼植物油中提取到适合分子溯源的DNA,为植物油可追溯性和真实性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橡胶籽油、葡萄籽油等10种云南特色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除了坝子油和青刺果油外,其余8种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超过80%;SFA与MUFA、PUFA比例接近推荐的膳食脂肪酸比例1∶1∶1的有3种,PUFA与SFA比值大于2的有6种,PUFA的含量较高且n-6 PUFAs与n-3 PUFAs比值小于5的有3种,说明这些植物油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储油罐建设中的需求,介绍了植物油大型储油罐的罐体结构及辅助系统。从罐体结构的设计依据及设计中应注意事项,包括设计强度、罐体内外壁的处理方式、抗震设计和充水试验等进行探讨。同时对大型储油罐各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等,包括保护系统、加热系统、进出油系统、计量系统、监测系统、储油罐检修以及智能化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在油罐制作和生产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合理地设计储油罐,节省储油罐占地,避免储存油脂发生氧化,延长油脂保存时间,保证植物油品质,降低储存损耗,便于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对非保温植物油油罐油温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在立式拱顶非保温植物油油罐内安装多点测温系统,通过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季节环境下油罐不同位置的油温变化情况,探讨油温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同一水平方向上,油温的差异较小,油温差异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外界环境通过罐体对油温产生影响的程度依次是罐底罐壁罐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浸出油厂混合油液度在线检测装置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对装置结构、测读方法等作了全面考虑。它的主要特点是:原理和结构极其简单;价格十分便宜;量程范围较宽;精度能满足工艺要求;大小油厂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4.
薛雯雯  吴隆坤  胡盛安  肇立春  王丽娟 《中国油脂》2024,49(12):138-144+152
为探索安全高效的植物油分析方法以及为植物油真伪鉴定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油脂组学的2种主要分析方法及其在植物油掺假检测中的应用。油脂组学是植物油成分分析、标志代谢物的鉴定、植物油掺假判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法、多维色谱-质谱法)和散弹枪脂质组学。油脂组学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鉴别出植物油中掺假油,对保障植物油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油脂组学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提取建模的有效信息是未来鉴定植物油掺假极具潜力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橄榄油的特点及在我国进口橄榄油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进口橄榄油存在的标签不规范、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主要问题,针对我国进口橄榄油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进口粮谷中农药残留状况普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各进口国粮谷样品农药残留检出情况,确立进口粮谷中重点监测的农药残留品种和评估潜在的农药残留风险。方法采用修改的GB/T 19649-2006和GB/T 20770-2008方法,对粮谷主要进口口岸青岛、深圳和秦皇岛在2010~2014年期间进口的62例大豆、62例大麦和28例大米样品进行了690种农药残留检测,共获得104880个检测数据。结果来自6个进口国的62例大豆样品均未检出农药残留。来自3个进口国的62例大麦样品中,有8例样品检出5种农药,检出率12.9%;其中检出1种农药的样品占4.8%,检出2种农药的样品占6.5%,检出3种农药的样品占1.6%;检出的农药残留水平在10~1000μg/kg范围的占检出总数的85.7%,大于1000μg/kg占检出总数的14.3%。来自6个进口国的28例大米样品中,有5例样品检出5种农药,检出率17.9%;其中检出1种农药的样品占14.3%,检出2种农药的样品占3.6%;检出的农药残留水平低于10μg/kg占检出总数的50.0%,大于10μg/kg占检出总数的50.0%。大麦和大米样品中检出的农药品种为低毒农药的均占80%,检出的农药为中毒农药的均占20%。按照中国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衡量,只有1例大麦样品检出的溴氰菊酯超出标准要求;按照欧盟MRL标准衡量,4例大麦样品检出的杀螟硫磷超出标准要求;按照日本MRL标准衡量,没有样品检出超标农药。结论我国进口粮谷的农药残留检出率低于10%。农药残留水平处于安全水平。但同时也应当加强溴氰菊酯、杀螟硫磷、甲基嘧啶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丙环唑、嘧菌酯、增效醚的检测,特别是溴氰菊酯和杀螟硫磷农药残留的监控,以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橄榄油的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橄榄油国家标准,但进口橄榄油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橄榄油市场健康发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文章介绍了橄榄油的特点及在我国进口橄榄油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进口橄榄油存在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标签不规范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用水代法生产花生小磨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水代法生产花生小磨香油的工艺:以优质花生为原料,经170℃~200℃烘烤,使用专用SJF-A砂轮驱热型香油机,采用改进的水化法可生产出香味浓郁、既可烹饪又适于凉拌菜肴的高档花生小磨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