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了混凝土梁裂缝原因,内力重分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内力重分布及其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土连续梁考虑裂缝内力重分布后支座弯矩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了两跨或三跨连续梁在不同跨度比,不同静活荷载比以及各种支座和跨中刚度比值下支座弯矩的变化规律,采用与弹性分析值进行比较的方法,提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梁考虑内力重分布后支座弯矩的修正系数,以求使用阶段连续梁的内力及位移计算更切实际。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建国  李绍敬  李晨光  刘航 《工业建筑》2003,33(12):12-14,5
在 6根两跨预应力钢 -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试验的基础上 ,对预应力钢 -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过程及弯矩调幅系数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与普通连续组合梁相统一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由于施工顺序或施工措施的不当 ,建筑物建成后结构的实际内力将会与原设计时结构分析的内力有很大差别 ,某些构件控制截面上的实际内力将会超过其设计计算的内力值 ,从而使结构处于不安全状态 ,甚至发生破坏。本文结合实际工程 ,在框架梁施工时 ,采用二次浇注混凝土 ,造成大梁开裂的工程事故 ,分析了由于施工措施不当 ,引起结构内力重分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两榀接近足尺的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试验,对多跨预应力框架的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重点考虑了框架的连续性和轴压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规范基本能满足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的设计需要,但当控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时,框架连续性对弯矩调幅影响较大。第一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对结构弯矩调幅起主要作用,次弯矩越大,该截面总弯矩调幅越大。其他塑性铰截面以次弯矩调幅为主,结构往往不能实现完全内力重分布。另一方面,随轴压比增大,梁柱上弯矩分配虽略有变化,但对整榀框架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总的弯矩调幅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研究两跨或三跨连续梁在不同跨度比、不同静活荷载比以及各种支座和跨中刚度比值下支座弯矩的变化规律,采用与弹性分析值进行比较的方法,提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考虑内力重分布后支座弯矩的修正系数,以求使用阶段连续梁的内力及位移计算更切实际。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桥梁结构施工中,在施工荷载、温度、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支座、偶然荷载以及人为荷载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得结构的内力出现重分布的现象,提出了结构内力重分布现象对施工及桥梁结构的不利影响及可能的控制措施,对工程实践中认识和避免结构内力重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0榀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和1榀钢-普通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试件为两跨连续梁,主要试验参数为负弯矩区部分预应力比PPR、综合力比Rp及栓钉连接程度。试验采用跨中单调一次加载。试验发现,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的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可产生较充分的内力重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u和负弯矩区综合力比Rp。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弯矩调幅限值犤β犦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力重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火灾全过程分析,初步探讨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力重分布规律。推导建立了高温下钢筋混凝土的简化梁单元模型,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高温反应的全过程分析程序,程序的正确性得到了其他学者试验结果的验证。选取1榀单层3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针对不同梁柱线刚度比和不同柱子轴压比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该框架的高温反应分析,考察了部分控制截面的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框架结构产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其中框架梁的轴力和梁端弯矩变化尤为剧烈,成为影响框架结构其他控制截面内力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梁柱线刚度比和柱子轴压比增大,框架梁的轴向压力逐渐加大。在结构层次上开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耐火研究,可更为全面科学地把握不同构件的最不利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基于耐久性要求的设计方法对两榀框架楼面梁按处于低侵蚀及中等侵蚀环境 ,众多种荷载组合进行了配筋计算 ,并用两种方法计算相应的裂缝宽度。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 ,两种侵蚀环境下的裂缝开展宽度均满足耐久性的控制要求。因此 ,该设计方法的验算公式与其相应的裂缝控制宽度是相辅相成的 ,设计方法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预应力次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宝 《工业建筑》1995,25(6):13-16
本文通过对一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分析,比较了按不同张拉施工方案建造的结构中预应力所产生的次内力,指出设计时应采用与实际施工方案相符的结构分析模型来计算预应力的次内力。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收缩引起连续组合梁的内力重分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  贾允祥 《工业建筑》2005,35(Z1):85-87
根据简支梁在混凝土收缩下的一次内力计算公式,采用梁单元模拟组合截面,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连续组合梁的内力重分布。实例分析并和ANSYS对比结果,证实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PSRCB)是在钢骨混凝土梁(SRCB)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利用钢骨混凝土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利用预应力技术改善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从而发挥更好的结构综合效能。对8根PSRCB和6根对比SRCB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并对PSRCB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PSRCB的裂缝控制标准、最大裂缝宽度计算、裂缝闭合性能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PSRCB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其裂缝向上延伸高度和受拉钢筋应力大大减小从而使裂缝的宽度变小;裂缝闭合性能良好;正常使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裂缝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张德峰  吕志涛 《工业建筑》2000,30(11):12-14,65
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状态下力筋腐蚀的机理 ,阐述了裂缝及其宽度与力筋腐蚀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一般环境条件下预应力筋腐蚀的经时模型 ,可供耐久性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郑州地区京广路一沙口路快速通道Kl+484.808-K2+747.00段隧道钻孔灌注桩与锚索复合支护体系内力监测,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分析监测数据,得出复合支护体系在不同开挖深度的内力分布规律,对类似支护体系设计及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裂缝控制试验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玉  高峰  李亚明 《工业建筑》2011,41(12):20-23,7
裂缝宽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能。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与分析。考虑次弯矩、次轴力的影响,基于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原理,提出了全面考虑次内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建议的计算公式概念明确,计...  相似文献   

18.
对次内力对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及承载极限阶段影响的现状做了全面综述。由于带有复杂冗余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与连续梁结构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已有的一些计算理论和方法具有局限性,进而对今后拟开展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型钢板 -混凝土组合双向板的特点 ,利用现有的计算程序和计算表格 ,提出了两种符合设计人员习惯的实用计算方法 ,解决了组合双向板的内力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