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近年,地热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广西地热资源勘探也越来越热,已开展对全区13个地级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地质调查。但是,相较于国内其他省份,广西在地热能利用方面较少。因此,勘探开发地热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为此,以合浦地热田为例,在充分搜集区域构造、地层、深部构造及地热井水温、热储、水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热源存在火山余热和地幔热流两种,具有干热岩开发潜力,盖层条件好。属于传导岩浆余热型成因,具有特殊的“双层两类”地热成因模式。根据研究区的特点,对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中低温地热发电、地热水梯级利用等方面的评价建议,为北部湾城市群能源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震与CSAMT法综合探测地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可  曹新领 《石油仪器》2012,26(6):60-62,104
陕西关中地热资源丰富,构造断裂是地热水主要储存和运移通道,要掌握地热水的赋存特征,必须掌握构造断裂的产状及展布特征。文章以关中某区地热探测为例,对地热勘探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本次采用地震勘探与CSAMT法相结合,在寻找地热资源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勘探效果,为地热资源勘探提供了丰富和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地热田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地热资源,结合市场情况,优选了地热勘探靶区,为山东省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碳减排和能源结构转型趋势下,地热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由于地热产业与油气工业的相近性,石油企业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具备独特优势。近年来各大石油企业地热业务取得长足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资源品质及开发利用方式选择是制约地热项目经济性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机理入手,分析提出:可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并非无处不在,要提升成功率与经济性,首先应在明确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的基础上,落实优质资源,消除开发目标选取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构造背景及不同丰度的地热资源,依据其富集条件与资源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勘探开发模式与利用方式,才能有效实现地热产业的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其中,渤海湾盆地仍需厘清深部断裂及其他构造要素的控热特征,取得具有持续发电潜力的资源条件,从而实现地热利用场景的突破;除深井换热及热储改造等复杂新兴采热方式外,松辽盆地与四川盆地建议可在盆地周缘构造活跃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或将盆地内部可沟通深部流体或改善储层物性的断裂发育区作为潜在目标。同时,增强型地热系统、井下换热等技术路线仍需进一步评价优化,以明确其有效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和新全球构造学说的兴起,使得地热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发展成为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和独特的分支。其研究成果也已在各领域中广为应用,除了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之外,在勘探各种硫化物矿、放射性矿床、盐丘、油气储集层等方面也都可以应用地热学的方法与成果。地热勘探与地震、重力及其它地球物理技术方法一样,是一种在某些具体地质条件下能显著地提高地质勘探效果的远景方法。  相似文献   

6.
《油田节能》2007,18(1):56-56
我国已发现的地热区有3200多处,其中可用以发电的高温地热有255处,地热可采储量约4626.5亿吨标准煤。截止到2005年,我国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为12604.6GWh,设备容量3687MWt,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我国地热资源利用虽然占据世界首位,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不足0.5%,地热发电也仅占世界地热发电的0.35%。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中国石油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所具有的优势,总结出油区地热资源的3种基本类型,据此提出了开发油区地热资源的4种模式,即常规地热水资源、开发模式、油田产出水热资源开发模式、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和中低温地热发电利用模式。根据自身优势及国内能源状况和国家政策,展望了中国石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前景。中国石油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应依托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废弃井和油田采出水,进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能耗,改善油区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地热资源温度较高区域可以进行中低温地热发电。中国石油自身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减排空间大,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8.
地热资源潜力评价需要精确的现今地温场进行约束。为了更好地明确东濮凹陷地热资源潜力,文中以已有地温场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计算得到深度0~3 000 m和0~5 000 m的地温,获取了这2个深度段的地温梯度分布,并指出了东濮凹陷地热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深度0~3 000 m地温梯度为16.8~55.7℃/km,平均值为33.2°C/km;深度0~5 000 m地温梯度为16.0~54.8℃/km,平均值为32.3°C/km。同时,研究区具有隆起带地温梯度较高、凹陷区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特征。东濮凹陷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深度3 000 m处赋存了以中—低温型为主的地热资源;深度3 000~5 000 m主要赋存了中—高温型地热资源。文中还指出了3类地热勘探有利区:深度3 000 m处,位于中央隆起带的徐集断凸为Ⅰ类勘探有利区,桥口断凸和文留断凸评价为Ⅱ类勘探有利区;深度5 000 m处,地层温度普遍偏高,中央隆起带南部、西部斜坡带中部以及西部次凹区西南部为Ⅰ类勘探有利区,中央隆起带中部桥口断凸评价为Ⅲ类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地热开发前景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群  王红岩  魏伟  赵群 《天然气工业》2008,28(12):127-129
全世界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源热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直接利用走在世界前列,地热发电具有一定的基础。中国石油矿权区面积广,区内地热资源总量大。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石油地热利用的进展和模式,中国石油具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天优势,其部分石油钻井可转换为地热开发井,油田采出水也可进行地热资源开发。中国石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依托油田,发挥优势,降低能耗,改善油区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的推进,高温地热资源,尤其是超临界地热资源的勘探已成为地热学研究的焦点。羊八井地热田作为我国目前已知具有最高温度(329.8℃)的地热田,其是否存在超临界地热资源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通过综合梳理羊八井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地热田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演化过程,多方法评估限定地热田的储层温度,明确地热田的热源属性和特征,建立了超临界地热资源的流体C—He同位素指标体系,并评价其对超临界地热资源勘探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1)羊八井地热田高CO2含量与海相碳酸盐岩和变质沉积物的热成因脱碳有关,He主要来源于地壳中的放射性衰变,岩浆挥发份占比不到3%;(2)羊八井地热田至少有3个储层,第3个储层是地热母流体的来源,温度约为320℃,第2个储层的温度约为250±10℃,第1个储层的温度为150±15℃;(3)羊八井地热田深部存在岩浆房,距离地表15~20km,为该地热田高温地热提供热源;(4)羊八井地热田的岩浆房为花岗质岩浆,埋深较大而体积较小,与世界上已探明的超临界地热资源的地热田在物质来源、热源特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认为:(1)...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油气资源有待勘探,只是这些油气藏含油丰度低、储层物性差,属致密油藏,因此,在勘探开发的思路和技术上需要创新。一个大型沉积盆地,其资源的赋存往往呈多元性,松辽盆地也不例外。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巨大,在含油区以外的各区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地热储集,有待充分开发利用。此外,盆地还有一些可疑资源也有待探索。盆地深部存在一个巨厚的低阻带,其形成的唯一解释是"岩层中有某种含有物",这种"含有物"有可能是气体,是何气体需要进一步探查。在盆地东部边缘沿巴彦—铁力—北安一线可能存在铀元素的富集带,并有可能具备成矿条件,如能成矿,其经济价值远优于石油,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地热场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准噶尔盆地760个测温点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对盆地地热场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较冷的盆地,地热场偏低,而且烃源岩偏老,以致生油气门限深度偏大,给勘探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查干凹陷是银-额盆地最具油气勘探潜力的凹陷,文中应用9口井的测温资料,计算了查干凹陷的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分析了查干凹陷地温梯度平面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查干凹陷具有稳定区域的中等地温型地温场特征,其平均地温梯度为3.36°C/100 m,平均估算大地热流为54.04 mW/m2;凹陷地温梯度的分布呈现毛敦次凸最高,东部次凹次之,西部次凹最低的特征;其分布与基底埋深相关,还与查干凹陷区巨厚沉积盖层和凹陷四周凸起之间产生的"热折射"效应作用有关。另外,查干凹陷烃源岩的成熟度受古地温影响。研究成果为查干凹陷及银-额盆地其他凹陷的烃源岩生烃评价提供了地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具有多源、多期次成藏的特点。从地质构造背景出发,分析研究区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形成的基本;地温场、压力场、流体势及流体化学性质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要素与生排烃、油气运移、聚集等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上恢复油气成藏的地质过程。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提出白家海-五彩湾地区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系统划分方案,将该系统划分为白家 海凸起它源开放型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和五彩湾凹陷自源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划分为今后该区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在白家海凸起以寻找多向充注型油气藏为主,在五彩湾凹陷以寻找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5.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国家"十三五"(2016-2020年)地热能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出台将加快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拥有丰富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油田企业可将油田地热能用于原油集输、建筑物采暖、热洗油管等,替代燃油、燃气和燃煤。根据油田地热地质的特点,地热资源的评价可基于随机模拟法、单元容积法和类比法。通过随机模拟法和单元容积法对中国11个盆地或区块中埋深浅于4 km的水热型地热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地热资源量为31 784.45×1018J,地热水资源量为375 085.18×108m3,可采地热资源量为47.68×1018J/a。中国东部地区含油气盆地的地热资源普遍具有温度高、埋深浅、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地热资源的分级评价可为有序、规模化开发利用油田地热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呼伦湖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该凹陷沉积厚度大,地层发育全,主要烃源岩层是南屯组,其次是铜钵庙组和大磨拐河组,生油条件十分优越,然而至今尚未对其热演化史进行系统研究。呼伦湖凹陷现今地温梯度为30.7 ℃/km,属于中温型地温场。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恢复呼伦湖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为42~56 ℃/km,大于现今地温梯度值,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古地温恢复及热史模拟表明,呼伦湖凹陷在伊敏组沉积晚期(约90 Ma)达到最高古地温,古近纪-新近纪以来是一个降温过程,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场控制。古地温演化史结合含油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结果表明,伊敏组沉积晚期应该是呼伦湖凹陷一次非常重要的油气成藏期。伊敏组沉积晚期凹陷发生抬升剥蚀,地层温度降低,烃源岩埋深变浅,生烃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周边地区,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古今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与邻近勘探程度较高的惠州凹陷相比较,从地热在沉积物成岩、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特点以及构造活动等方面,对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相对低的地温条件导致西江主洼油气成藏相对较晚(现今成藏),油气主要集中于深层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与惠州凹陷多期成藏、上下成藏、新近系上组合段是重要勘探目的层相比较,西江主洼的勘探重点和优势在深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页岩气资源现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是可接替能源。因此,其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率先进入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阶段,而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特征以及储层空间类型。页岩本身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页岩气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页岩之中,因此与常规的天然气有很大的区别。中国页岩气广泛分布于海相、陆相盆地,资源丰富,预计资源量约为(15~30)×1012m3,勘探潜力大。但由于我国起步晚,还需要加速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缓解中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模拟一个探区(盆地、坳陷、凹陷、次凹)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地带.本文以我院研制成的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为例,着重介绍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这五大模型的最新方法以及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