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不存在海(湖)泛面这样的界面,相对于海(湖)相地层而言,陆相河流相准层序的识别变得更加困难.将河流相沉积与湖泊相沉积有机联系,通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综合分析,认为存在多种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不仅存在向上水变浅的准层序,也存在向上水变深的准层序.用基准面升降旋回分析河湖相准层序具有重大意义,经分析指出河流相准层序是基准面短周期抬升沉积的结果,且下降半旋回有时不发育或遭受剥蚀,仅由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组成,重要的是不能简单套用一个完整的河湖相准层序存在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的模式,应当全面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波分析在层序划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GR曲线的小波变换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中的适用性。通过对GR曲线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后可获得不同级次的旋回周期,将GR曲线小波旋回周期与传统标志层法、准层序分析法、古水深和基准面(湖平面)变化分析法和地震法标定的三级层序界面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对正常湖相沉积,GR曲线D10小波与三级旋回较为吻合,可以作为延长组湖相层序划分的依据,而对冲积层序及浊积岩发育地区,D10小波容易出现偏差,不能作为层序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汪彦  鲁新便  彭军  赵冉 《特种油气藏》2011,18(2):14-17,135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15个中期和3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有A型、X型、V型3种不同的层序构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建立相应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层序单元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该区三叠系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随着地层基准面有规律地升降变化,研究区曾发生过6次规模较大的湖进-湖退旋回,其沉积记录亦体现出6次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变化有序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盆地旅大地区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部分地震资料,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辽东湾盆地古近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18个中期和数10个短期旋回层序。在综合长期层序界面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了长期旋回的古地理演化规律为:在LSC2和LSC3时期,以发育浅湖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LSC4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到LSC5和LSC6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形成浅湖→湖底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和砂体展布规律。从而为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资料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沙二下、沙三上和沙三中亚段划分为4个层序27个准层序组.准层序叠加样式有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基准面旋回下降、可容空间减小时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漫湖沉积,基准面下降、可容空间减小时的漫湖沉积.准层序组层序叠加样式包括退积-进积对称型、进积非对称型和退积非对称型.建立了3种层序模式:地垒带层序地层学模式、断阶带层序地层学模式和地堑带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6.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Ⅱ级层序)和3个次级T-R旋回。识别出扇三角洲、远(近)源三角洲、水下扇及浅湖、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弄清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泌阳凹陷T-R旋回沉积层序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巴西桑托斯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其盐下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而针对主力储层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盆内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对桑托斯盆地L油田盐下Barra Velha组(简称BV组)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划分,明确了湖盆沉积层序演化规律,建立了盆地内L油田BV组微生物礁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BV组可划分成1个三级层序、4个次级旋回;湖相微生物礁相作为BV组重要的储集相带,分布在湖盆两侧台阶坡折带,且在高水位环境加积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及火山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南部海岸含盐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诸要素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层序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生、储、盖、运移和聚集等成藏诸要素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之下、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附近;体系域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对油藏类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湖侵体系域发育以地层为主的油气藏,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发育以岩性为主的油气藏;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砂体成藏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的精细描述为基础,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特征、成因及其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一个不完全对称型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基本类型,可识别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区及沉积演化的不同阶段,其类型和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成因初探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填盆地的沉积物体积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了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的类型和特征。作为划分陆相断陷盆地各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如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等,其形成与构造作用有关。层序成因分析同时还揭示陆相断陷盆地的湖平面变化与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及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于中国各陆相含油气盆地,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沉积规模较小,受多物源陆相碎屑体系干扰,易于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作为一种致密油储层得到重视。干旱气候封闭-咸化湖盆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分布区,以青海古近系、四川侏罗系为典型,称之为内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有利相带。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进行了横向、纵向的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探索了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的沉积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认为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演化为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提供了有利相带,从滨浅湖到半深湖—深湖区,存在湖相混积滩坝、滨湖白云岩化泥灰坪/泥云坪、浅湖叠层石礁滩和半深湖相裂缝性泥灰岩有利微相带,对柴达木盆地及其相类似盆地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气候变迁是控制陆相层序发育的最基本变量之一,它直接控制着沉积物供给及湖平面振荡。对泌阳断陷湖盆泌207井和泌223井下第三系核三上亚段自然电位曲线进行滤波处理获得的沉积旋回曲线显示,低频旋回曲线上呈现3个主要旋回,中频旋回曲线上发育15 ̄16个旋回,高频旋回曲线上显示50余个小旋回,分别与该层段所划分的层序、小层序组及小层序数量基本吻合。对其高频信息进行傅里叶变换的结果表明,泌阳断陷湖 高频旋回  相似文献   

13.
百色盆地那坤地区古近系那读组发育一套湖相碳酸盐岩,综合研究表明碳酸盐浅湖为其主要沉积背景,从中划分出滨湖、浅湖、颗粒滩3个亚相及其若干个微相。其沉积相展布具有自南向北颗粒滩与浅湖相间分布的特征,位于那百隆起与那坤低潜山带北西段相衔接的部位滩核微相分布面积最大。沉积作用和微相展布规律主要受古气候、古地形及水动力状况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吴靖  姜在兴  潘悦文  张强  贺连啟 《石油学报》2016,37(9):1080-1089
为提出针对湖相细粒沉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将今论古”为指导,选取与古近纪东营凹陷湖盆条件及细粒沉积具有较强可对比性的青海湖开展研究,分析细粒沉积组分、岩相、垂向及平面展布特征,总结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古代与现代湖相细粒沉积均明显受水深影响。组分中,石英及长石随水深增加而含量降低、粒度减小;有机质吸附于黏土矿物而含量增加。其在平面上呈圈层展布。湖相细粒碳酸盐沉积与海相碳酸盐沉积具有可对比性,借用碳酸盐补偿深度(CCD)这一概念来解释水深与碳酸盐的关系。基于组分上述特征,建立受控于“CCD”的湖相细粒沉积模式。在深湖环境(“CCD”之下),碳酸盐欠饱和,发育灰黑色页状黏土岩;在半深湖区(“溶跃面”之下,“CCD”之上),碳酸盐半沉淀-半溶解,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深灰色页状灰岩、灰色页状黏土岩、灰色页状灰质混合细粒岩及灰色页状灰岩;在浅湖(“溶跃面”之上),碳酸盐过饱和而沉淀,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灰色页状白云质混合细粒岩、浅灰色页状黏土岩及浅灰色页状灰岩;在滨湖-干涸环境,发育浅灰色页状膏质黏土岩及滩坝粉砂岩。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一套含湖相碳酸盐岩地层,在狮子沟地区已发现了高产含油层系和多口日产千吨以上的高产井。为了进一步探索湖相碳酸盐岩油藏特征和分布规律,基于测井、地震以及岩心观察和储层分析化验资料,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构类型、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为混合沉积成因,岩性主要为灰云岩和泥灰岩,其次为白云岩和灰岩;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以灰泥为主,其次为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主要有泥灰坪和灰云坪,其次为藻滩和颗粒滩。其岩性组合受古地貌、古水介质和古气候的影响,发育有局限性湖泊、半封闭性湖泊与开阔性湖泊等3种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深入,发育于临近湖盆沉积中心的致密碳酸盐岩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 调研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特别是形成优质储层的白云石化作用) 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湖相碳酸盐沉积具有“时间跨度大和分布范围广” 的特征,时间上包括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等,平面上包括准噶尔、三塘湖、四川和柴达木等盆 地的凹陷和斜坡区;②从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的岩性和物性来看,咸化湖盆的白云岩或云质岩类均较为有 利,常与泥页岩共生,多为“中孔-特低渗”型储层,孔隙类型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③湖相碳酸盐岩的白 云石化模式主要包括原生生物成因模式、准同生交代成因模式、热液交代成因模式以及热液喷流型原生 成因模式等;④在湖相白云岩研究中,主、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以及锶同位素分析等地球化 学分析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东段大煤沟剖面侏罗系沉积层序发育完整。下侏罗统岩性以细砾岩、细—粉砂岩与炭质泥岩和页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其中大煤沟组一、二段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关的湖沼相炭质泥页岩较发育,多含叶肢介、双壳类和植物等静水环境生物化石,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体系;由3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中侏罗统厚层河流—冲积相砂砾岩较发育,化石面貌以介形虫和植物为主,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滨浅湖体系,中上部发育较深湖相沉积;由9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化石与岩相分布特征反映侏罗纪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构造活动和气候是沉积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前者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早侏罗世潮湿气候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柴北缘提供了重要的生烃母质,但中侏罗世中晚期半干旱气候更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烃源岩。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结合古地理、地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在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湖泊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9种主要的沉积相和若干沉积亚相.断陷初期和坳陷早期以发育冲积扇为主;断陷早中期以发育湖泊体系及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为主,湖泊体系中深-半深湖亚相及水下重力流水道相较为发育;断陷晚期水体略微变浅,以滨浅湖及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坳陷期形成两个大的水退、水进旋回,泉头组及姚家组以河流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则主要发育湖泊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骅坳陷沙一段是该坳陷含油范围最广、油层分布最稳定的勘探开发层系.为明确该层段的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不同沉积相的特征及平面展布.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重力流、碳酸盐岩台地等多种沉积相类型,预测出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