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裂纹检出概率(POD)曲线能够定量评价某种检测方法的裂纹检出能力,而且也是飞机制造商制定飞机结构维修方案的基础。准确测定裂纹检出概率曲线对保证航空结构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靠性理论确定了测定POD曲线所需要的试验数据点数量、每个试验中裂纹尺寸的大小、最少有效检测次数等,给出了描述检测可靠性的裂纹检出概率曲线制定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无损检测可靠性与裂纹形成寿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日立  吴德新 《无损检测》2000,22(11):494-496
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结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估计值,提出一种利用的无损检测(NDT)可靠性理论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延迟裂纹是焊接构件容易发生的潜藏的、危险的缺陷,弄清延迟裂纹产生的机理,发展定量的探测诱发裂纹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试验方法,对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提高焊接构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裂纹在管道制造和运行中比较常见,危害性很大。为了提这类缺陷的检测精度,采用超声回波幅度法和ADDT技术(振幅一距离差技术)对管道裂纹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得出,回波幅度法适用于测量深度〈1.5mm裂纹的尺寸;对深度〉1.5mm的裂纹型缺陷,推荐使用ADDT技术进行定量。随着裂纹径向深度的增加,两种方法的测量误差均有所增大,但回波幅度法的误差增加更多。试验得出,定量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较多,有超声仪器、检测人员自身水平,裂纹的方向、形状等,因此,检测时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一种典型的航空铝合金铆接盒段结构进行疲劳试验,针对该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采用确定性裂纹增长方法进行了寿命评估。评估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具有良好的评估精度。  相似文献   

7.
《连铸》2015,(6)
异型坯连铸易于产生纵裂纹缺陷,形成纵裂纹缺陷的因素主要有7个方面。将各种不同工艺水平采用正交配置方法处理开展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查明当期影响某钢厂异型坯纵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冷却水强度及设备精度。通过改善冷却工艺、提高设备精度,以及系统修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批量性纵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李伟  陈国明  郑贤斌  陈亮 《无损检测》2006,28(11):573-576
针对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智能可视化虚拟样机开发的需要,考虑到感应线圈测量精度和电磁场的分布特性,选取了裂纹反演的特征信号,确定了描述裂纹外形信息的样本特征向量,分析了裂纹尺寸反演的计算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弥补了由于试验条件限制而无法对大量任意形状裂纹进行试验研究的不足,对多种不规则裂纹上方的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缺陷外形对于检测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磁场信号与裂纹形状之间的相似性,研究了相似性内在机理并利用相似性建立了裂纹外形反演算法,经试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张田宏 《焊接》2005,(12):39-42
介绍了俄罗斯船用大尺寸刚性试板抗裂性试验的结构和评价方法。用该方法进行的船用焊接材料的焊接抗裂性评价应用的结果表明,该试板结构和实船的船体外壳相似,能够暴露出实船焊接可能出现而无损检测方法所不能检测到的细小的横向裂纹,其裂纹敏感性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板坯连铸机生产Q235B等钢种不时出现的中间裂纹问题,通过现场设备工艺数据统计和针对性生产试验,分析比较了影响板坯中间裂纹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拉坯速度、冷却强度、钢水成分、设备辊缝精度与铸坯中间裂纹的发生率均有密切关联。其中设备辊缝精度是影响中间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现有条件下,合理的控制拉速可以防止铸坯中间裂纹的发生;提高钢中锰硫比、优化二冷水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铸坯中间裂纹的评级。  相似文献   

11.
超声检测五轴自动扫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以PC机为核心的超声检测五坐标自动扫描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平面、圆柱面、球面以及复杂曲面零件进行超声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谭伟  王苏磊  米林  张勇 《机床与液压》2018,46(3):119-123
变速器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载荷循环次加载疲劳寿命试验,以验证内部齿轮、轴、轴承、箱体等零部件以及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液压加载式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台是其中重要的试验设备。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过程中,扭矩负载一般采用调节液压加载器中的压力进行控制,但温度、机械结构状态等因素会导致扭矩的波动,因此需要对液压加载器中的压力进行实时调节,确保试验扭矩的稳定性。通过试验扭矩PID控制方法和试验系统自动流程控制方法的研究,开发了一套可实现变速器疲劳试验所需的转速转矩自适应控制、试验流程自动控制、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测控系统。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可使液压加载式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台具有较高的测控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陶柳  肖烈  余浩  王云  雷雄 《机床与液压》2018,46(10):126-130
以旋挖钻机回转自动定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旋挖转机回转自动定位系统与S曲线原理,根据S曲线调整的方法提出基于S曲线加减速的旋挖钻机自动回转定位控制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分类分析及设计。为验证S曲线加减速算法在旋挖钻机自动定位控制中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在装有高速运动控制器的旋挖钻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满足旋挖钻机自动定位控制,且具有旋挖钻机运行平稳、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铝轴手动探伤与分拣效率低、可靠性不高和劳动强度大的不足,设计了铝轴自动化探伤与分拣控制系统,对该系统的机械结构、硬件组成和软件流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该系统是基于工控机和PLC相结合的方式,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完成包括人机交互和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工作,PLC实现探伤过程的自动控制。待检铝轴经辊道传送至探伤区,被逐个探伤并根据是否有缺陷在出料区进行分拣,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提高铝轴探伤与分拣的可靠性和效率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液压马达加载测试装置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套液压马达的加载测试装置,该装置能够按照实际工况对液压马达进行性能测试,由于系统采用了比例控制技术和信号自动采集系统,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测试自动化程度和测试精度;同时有效解决了液压马达的低速加载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手工作业难以保证铟封工艺的质量和一致性,研制了一台自动热压封接设备,用于实现某型号精密金属器件的密封。分析了金属铟封的热压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介绍了自动热压封接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控制系统;详细说明了设备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并对研制设备的压力、温度的控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使用研制的设备进行了热压铟封实验,并对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热压铟封后的金属器件符合产品要求。该设备能够保证精密金属器件的封接质量和一致性,提高了铟封工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高敏  高锴  李海 《机床与液压》2007,35(12):190-190,194
FANUC-POWER MATE-H 系统是性能可靠、控制灵活、具有多轴伺服控制功能的数控系统,是当今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广泛使用的数控系统.本文介绍了利用两套FANUC数控系统连杆半精镗-精镗自动线L678刀具补偿数控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及其应用效果,并根据刀具磨损线性化补偿对提高加工工件的CP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新型径向柱塞变量液压泵,开发一套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试验台测试系统.基于机、电、液、仪一体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思想,进行液压泵CAT试验台液压系统回路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试系统功能强、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利,达到了预期效果,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研制开发STAR-07Y型电液伺服自动精密校直机数控系统.提出STAR-07Y自动精密校直机数控系统结构方案;设计检测零件弯曲量的高速高精密检测系统;在解决电液伺服压头的"零漂"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电液伺服压头的精密位移行程控制系统;采用"盲压"的方法实现工件的精密校直.  相似文献   

20.
武华  杨宗辉 《焊接技术》2006,35(2):58-60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以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为核心算法来准确预测CO2焊的飞溅量,从而实现对CO2短路过渡焊接弧焊品质的定量评价.试验证明,该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为保证CO2全自动焊接质量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