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歧杆菌的功能性和免疫原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探讨了双歧杆菌对人体具有生物屏障和拮抗作用,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态平衡,防止便秘,防癌,改善代谢,提供营养,改善肝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进乳制品的耐乳糖性,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及其保健机理;并通过微生物态描述了双歧杆菌的免疫原性;双歧杆菌不同的培养和驯化方法;双歧杆菌产品的种类和应用研究;最后对双歧杆菌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保健品大量的广告宣传,特别是新闻媒体报导了我国著名长寿地区——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老人肠道中与儿童一样存在大量双歧杆菌后,双歧杆菌在人体保健方面的功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探讨双歧杆菌的保健作用和寻找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生长物质倍受注意。目前已经证实,不少低聚糖(寡糖)对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在肠道内选择性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双歧杆菌的保健作用和低聚糖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歧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它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调节肠道菌群、降低人体胆固醇、抗肿瘤以及在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的生理功能,更成为各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热点生理功能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态是人和动物体内最为复杂、最为主要的微生态系统。双歧杆菌是肠道微生态存在的一种益生菌,在防治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多个疾病领域呈现出潜在应用前景,成为食品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双歧杆菌能够通过调节饮食结构与能量摄入,肠道菌群微环境、微生物-肠-脑轴及肠道免疫等途径调控大鼠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并能通过对碳水化合物利用途径、抵抗炎症应激途径、调节脂肪分解途径、基因途径、胆汁酸盐共沉淀与菌体同化胆固醇途径等调控脂质代谢,同时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之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脂质代谢的效果,因应用领域、配方、添加数量而异,仍需要更深度控制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立配方、添加数量等。且应用于食品领域时,可能通过与宿主自身肠道菌群交流遗传物质途径,导致肠道耐药基因转移或耐药病原菌传播。本文就双歧杆菌调控大鼠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多种途径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双歧杆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双歧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益生菌双歧杆菌的一系列特性及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阐述了双歧因子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及其作用于人体的益生功能,介绍了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尤新 《中国食品》2016,(5):142-143
正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调理和改善肠道相关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作为人体肠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大类益生菌,因其具有营养、抗菌、免疫调节、抗癌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一直是研究者们的热门研究内容。肠道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结肠癌、直肠癌等,目前这些肠道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不是很清楚,而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副作用大。本文主要就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双歧杆菌制剂在调理和改善肠道相关疾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长双歧杆菌BB536和乳双歧杆菌HN019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方法:头孢曲松钠(2 mg/g)连续灌胃小鼠5 d,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复合制剂低剂量组(2×105 CFU/g)、中剂量组(4×105 CFU/g)、高剂量组(1.2×106 CFU/g),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第6 d起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灌胃结束后无菌收集小鼠粪便对肠道菌群计数,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的多样性以及结构,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测定空肠和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结果:给药头孢曲松钠后,血清中IL-2、IL-6、IL-1β和TNF-α水平有上升趋势,空肠中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T-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高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干预下,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和TNF-α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空肠和肝脏中的MDA水平均明显下降、T-SOD水平显著提高(P<0.05),GSH-PX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中GSH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在肠道微生物方面,抗生素造损后再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与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前相比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降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微生物丰富度有所恢复,且中、高剂量组预测的肠道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接近。结论:益生菌复合制剂可以促进抗氧化物质产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改善了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在肠道中定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歧杆菌在人肠道中的定植对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查阅最新资料的基础上 ,对双歧杆菌的定植机理进行了综述 ,并重点对当前双歧杆菌的研究热点———双歧杆菌素进行了全面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江西食品工业》2007,(2):61-61
益生菌是指有益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类肠道生理细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众所周知,益生菌对于人体肠道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人体肠道的“生物扫帚”。由于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果不及时清理肠道垃圾,任其堆积在体内释放毒素,将会导致许多疾病。正是那些“居住”在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担起此任,  相似文献   

11.
长双歧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它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在缓解代谢综合征、脑肠综合征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益生功能,更成为各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长双歧杆菌的亚种分型鉴定、定植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在缓解脑肠综合征以及免疫综合征方面的热点益生功能,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应用发展前景,旨在加深和完善关于长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益生功能及应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发酵乳制品(益生菌产品)成为了市场的主力。益生菌是被简单定义的一类可增进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目前公认的可安全食用的益生菌有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两者的生长有相互促进作用,分别取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英文名称的开头字母“A”和“B”,因而又将它们称为AB菌。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歧杆菌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和保健功能,但双歧杆菌必须通过胃环境以大量的存活菌到达肠道并能定殖于肠粘膜上才能发挥益生作用,微胶囊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综述了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挤压法、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相分离凝聚法等,并展望了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种的水平揭示海南地区健康青年肠道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丰度和生物多样性,探讨性别、年龄和BMI对上述两者可能的影响。方法:以海南地区27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乳酸菌特异性引物和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与PacBio SMRT测序技术相结合,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与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志愿者肠道中乳酸菌主要由链球菌属、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瘤胃球菌属等组成。按照乳酸菌在种水平的组成,所有人群可以分为两个肠型,两个肠型人群唾液链球菌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男性志愿者肠道中乳酸菌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女性。依据肠道双歧杆菌多样性特征,可将志愿者分为以链状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粪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的3个类群,性别和BMI均是对双歧杆菌组成产生影响的因素。结论:青年人群肠道中具有丰富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其构成与个人饮食习惯、性别和BMI有一定相关性,肠道中优势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益生菌可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产生有益代谢产物、促进肠道蠕动和缓解炎症等方式改善便秘。该文对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发酵乳进行动态体外仿生消化系统测试,并利用人群实验探究发酵乳对便秘的有益影响。结果发现:乳双歧杆菌Probio-M8 具有良好的耐胃肠液能力,能够以活菌的状态进入宿主体内发挥益生功效。受试者在饮用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发酵乳后,排便频次、排便类型和排便用力程度均得到改善,其中排便类型和排便用力程度的改善效果在40~50 岁的人群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与Ⅱ型糖尿病人,以及Ⅱ型糖尿病人在是否有家族遗传、是否用药治疗和是否伴随肥胖等情况下肠道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和乳杆菌的含量与变化,为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开辟新途径。方法:收集上述各类人群粪便样品(每组10 人),分别提取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4 种重要菌群的特异性片段,计算含量,分析上述菌群的变化差异。结果:正常人群肠道中的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显著低于Ⅱ型糖尿病人群;柔嫩梭菌和乳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后者。在Ⅱ型糖尿病人群中,用药患者组和肥胖+高血糖患者组的肠道中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用药患者组和单纯高血糖患者组,而柔嫩梭菌和乳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后者。有无Ⅱ型糖尿病遗传史对患者肠道内4 种菌群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4 种重要菌群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用药治疗后的患者肠道中4 种重要菌群含量比其他各组更接近正常人群;肥胖易加重Ⅱ型糖尿病病情;而有无Ⅱ型糖尿病家族遗传对这4 种菌群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歧杆菌为首的肠道有益菌群对机体的保康作用为世人所关注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双歧杆菌这一特殊菌体出发进行了概略性叙述,提出了其保健功能,综述了目前对双歧杆菌研究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对添加单株双歧杆菌(分别为乳双歧杆菌BB12和长双歧杆菌BB536)的益生菌产品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实验.比较了在相同的稀释条件和培养条件下,倾注MRS、半胱氨酸盐酸盐+MRS(CYS-MRS)、BBL3种培养基,培养计数结果的差异.结果对添加乳双歧杆菌BB12的益生菌产品,3种培养基计数结果差异较显著(P<0.05),B...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是众所周知的人体有益菌 ,也是正常人体肠道的优势菌。婴儿从初生时的无菌状态经历一周左右可建立起双歧杆菌的优势状态。双歧杆菌在许多方面对人体健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抑制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群 ,保持和恢复人体正常肠道菌群的平衡 ,并刺激肠道蠕动 ;双歧杆菌能够帮助婴儿增加氮贮留 ,加快体重的增长 ;它能够合成维生数B1,B2 ,B6和K等 ,能够抑制硝酸盐的还原 ,双歧杆菌降低血液中氨和游离酚含量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肝硬化病人的脑中毒。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调节人体免疫力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作为肠道有益菌群之一,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食品工业中。本文介绍了双歧杆菌的生物与保健功能特性,以及双歧杆菌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