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放网络中基于群组的主观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信任模型不能很好地解决信任信息有效共享问题.从模拟人类社会信任建立过程出发,提出了开放网络中基于群组的信任模型,并给出了信任初始化算法以及对自私节点和不诚实节点的惩罚机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模型能够有效地收集推荐信息,同时减少恶意推荐对信任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仕斌  李奇琳 《计算机工程》2007,33(12):144-147
以开放式网络中主观信任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信任评估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评估具体计算公式及相关的其他解决办法,解决了主体间信任的评估。通过仿真实验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信任评估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网络安全态势综合评估问题,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五元多维联系数的网络安全态势综合评估模型,把该模型用于某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所得结论与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偏联系数是联系数的一种伴随函数,其计算过程反映出联系数的联系分量在各个微观层次上的“矛盾运动”,计算结果指示出这种“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结果,是“系统宏观状态与微观趋势多层分析法”的主要数学工具。本文系统阐述常用的二元至五元联系数的偏联系数算法和若干新思路,并从智能技术创新和信息能开发利用等角度指出偏联系数算法是一种新的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5.
在网上交易中,针对传统的信用度评估方法不能有效地描述商家信用度的时效性和风险性等特征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属性正态云的信任评估方法.首先生成包含5个等级的信任基云;然后引入时间衰减因子,分别从平均水平和变化率两个角度描述商家信用度历史信息,生成对应的声誉云和风险云;最后,由声誉云和风险云合成综合信任云,并计算其信任等级及信任分值.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用户提供直观、有效的信任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市场实例,并以集对分析中的多元联系数为基础结合可拓学、消错学进行信息分析,为复杂系统科学决策、匹配提供了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7.
现有公钥基础设施(PKI)无法实现对信任的细粒度控制。针对该问题,借鉴模块化的信任评估模型,设计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的信任评估模型。利用主观逻辑中的直接信任、推荐信任、合意操作实现信任的建立、传递与评估,通过退化操作实现信任度随时间衰减的拟合,分析非独立的信任混联传递。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精确地计算信任度,提高PKI系统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汪新凡  王坚强  杨恶恶 《控制与决策》2013,28(11):1630-1636

定义了二元联系数的加性运算法则, 给出了几种新的算术集结算子, 即二元联系数加权算术平均(BCNWAA)算子、二元联系数有序加权平均(BCNOWA) 算子和二元联系数混合集结(BCNHA) 算子,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联系数的准则权重信息不完全确定的群决策方法. 该方法利用BCNWAA算子和BCNHA算子对二元联系数准则值进行集结; 利用二元联系数准则值的方差和准则权重的随机性, 通过构建优化模型确定最优准则权重. 最后, 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观信任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存在的安全性、可信度低和信任评估难的问题,在文中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主观信任的度量与评估,提出了一种新型主观信任评估方法,即针对一个给定实体,根据不同用户对这一实体多个关键属性的评价,经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灰色聚类分析综合出对于此实体的总评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评价可信度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较好地保留样本的完整性,提高了信任值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遏制虚假评价对最终评价的影响,弥补了传统方法在客观性和可信性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存在的安全性、可信度低和信任评估难的问题,在文中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主观信任的度量与评估,提出了一种新型主观信任评估方法,即针对一个给定实体,根据不同用户对这一实体多个关键属性的评价,经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灰色聚类分析综合出对于此实体的总评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评价可信度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较好地保留样本的完整性,提高了信任值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遏制虚假评价对最终评价的影响,弥补了传统方法在客观性和可信性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将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同异反定量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团学工作特别是对高校团学工作的评价中。对传统的联系数进行扩展,提出了适用于团学工作的四元联系数模型,并对四元联系数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用集对分析理论中的联系数μ表示高校团学工作考评依据,实践表明μ更能全面的、客观的反映被考核对象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指标主观赋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数理论的多指标主观赋权新方法,并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多专家信息,有效降低赋权中的主观误差,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逻辑的主观信任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在开放网络中,信任管理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通过考查主观信任的模糊性,首次将语言变量、模糊逻辑引入主观信任管理研究中,提出了信任的度量机制,运用模糊IF—THEN规则对人类信任推理的一般知识和经验进行了建模,提出了一种灵活直观,具有很强描述能力的形式化的信任推理机制,为主观信任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观信任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传统信任计算模型的讨论,提出了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关联分析模型,证明了模型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性.新模型主要将实体的某些难以用数值精确刻画的关键属性以白化权函数量化,引入灰关联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实体的信任水平定义为实体的关键属性值序列与最优属性值序列的灰关联度,从而得到该实体信任水平的相对参考值.实例表明,该模型不仅发挥了灰关联分析可靠性高、所需样本量少等优点,而且很适合软件作自动化处理,是一个既能反映主体信任的灰性,又具有直观、简洁语义的定量描述机制,为进一步建立信誉数据库进行大规模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也为网络环境中的信任计算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诸如文件共享等无中心的P2P环境下,资源共享是用户自愿的行为,用户不承担任何责任,很难通过传统的信任机制来建立用户之间的信任.参考社会学的人际关系模型和Bayesian网络信任模型,在Vague集合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的主观信任管理模型,给出了防止恶意行为和服务热点问题的方法.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针对网络中的恶意行为,本信任模型比已有的模型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博弈的MANETs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Ad-Hoc网络(MANET)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无须固定设置支持的临时性的通信网络.MANETs具有开放的媒质、动态的拓扑结构、分布式的合作和受限的网络能力等基本特点.在MANETs中,节点之间相互信赖路由和转发数据包,节点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自私节点为了储存能量和其他资源,而不参与转发数据.由于MANETs通信没有第3方的中心认证,所以集中于强制合作是不适应的.基于博弈研究MANETs中的节点行为,根据节点的信誉度来获得资源,刺激节点共享资源和转发数据.提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信任模型,鼓励包转发,约束自私节点.仿真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能够识别自私节点并且能在信任节点之间建立信任,提高了整个网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推荐证据的有效抗攻击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种基于推荐证据的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信任模型RETM(Recommendation Evidence based Trust Model for P2P networks),解决了基于推荐的信任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在汇聚推荐信息时无法处理不确定性信息以及强行组合矛盾推荐信息引起的性能下降问题,同时,RETM采取推荐证据预处理措施,在合成之前有效过滤了无用的以及误导性的推荐信息,使得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抗攻击性能.在推荐信息的查找问题上,RETM提出了基于反馈信息的概率查找算法,该算法在降低了网络带宽开销的情况下,提高了信息查询的准确率.实验证明RETM较已有的信任机制在系统成功交易率、模型的安全性等问题上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8.
Propagation Models for Trust and Distrust in Social Network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emantic Web endeavor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issues pertaining to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ontology design. However, besides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metadata stated by subjects, knowing about their credibility becomes equally crucial. Hence, trust and trust metrics, conceived as computational means to evaluate tru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come into play. Our major contribution to Semantic Web trust management through this work is twofold. First, we introduce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rust metrics along various axes and discuss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of existing approaches for Semantic Web scenarios. Hereby, we devise an advocacy for local group trust metrics, guiding us to the second part which presents Appleseed, our novel proposal for local group trust computation. Compelling in its simplicity, Appleseed borrows many ideas from 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s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s their concepts to trust evaluation in an intuitive fashion. Moreover, we provide extensions for the Appleseed nucleus that make our trust metric handle distrust statements. Cai-Nicolas Ziegler i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DBIS, the Databas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group of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Germany. He studied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Passau, Germany, and Université Laval, Québec, receiving his Diploma (equivalent to MSc) in 2003. Cai-Nicolas obtain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in 2005. Hi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pplications and recommender systems, as well as computational trust models on the verge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Georg Lausen is head of the research group on Databas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DBIS)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Germany. He received his Diploma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1978, PhD in 1982, and his postdoctoral lecture qualification (Habilitation) in 1985 from the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TH). He was associate professo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on Problems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rmstadt from 1986 to 1987. From 1987 to 1994 he was full professor for databases and informations system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nheim, and since 1994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compri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ternet technologies, and Web services.  相似文献   

19.
TRQ:Ad hoc网络中基于QoS的可信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Ad hoc网络具有缺乏足够的物理保护、拓扑结构动态变化、采用分布式协作、节点的带宽和计算能力有限等特点,导致传统的路由安全机制不再适合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同时,满足QoS需求的路由协议研究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引入非密码学方式中的信任模型,结合QoS的要求,提出一种既满足QoS时延最小又保证节点可信度尽可能高的新路由判据,采用分布式启发式算法TRQ来建立路由,并对该算法进行理论的可行性分析,最后采用仿真实验对TRQ算法进行了验证,又与经典的QAODV协议进行性能对比.总之,TRQ算法对网络的实时性QoS要求和安全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