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缺乏型高血压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及其分泌状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其中20只予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 15 mg/d,腹腔注射,复制高血压动物模型;10只予以0.9%氯化钠2 mL/d腹腔注射作为对照.对照组、用药2周组和用...  相似文献   

2.
正中隆起室管膜面赘生物及其形成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常SD雄性大鼠(2周龄-27月龄)第三脑室底正中隆起前缘附近,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到有呈圆柱状中空赘生物出现。该赘生物可分为基底部、体部及末梢部,其直径为2-10μm,长度为2-230μm。通过观察该赘生物的形成过程,有理由认为它是室管膜细胞过度增生所致,但与室管膜瘤不同。  相似文献   

3.
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富,纤毛光见,可见、丛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均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但二类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有别,室管膜上皮表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分泌泡少见,脉络丛上皮游离端微绒毛丰富,常吻合成迷路样网,微绒毛的顶端膨大,形成微顶浆分泌小泡,胞浆内细胞器丰富,大鼠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超微结构的差异反映二者功能的不同,本研究认为侧脑室脑脊液分泌的主要部位是脉络丛,其分泌的方式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主动运输功能外,可能微顶浆分泌法是侧脑室脑脊液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的超微结构特征。发现中脑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腔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细胞器分布具有明显的极性特点。通过超微结构研究,认为大鼠中脑水管不仅单纯是脑脊液引流的通路,而且还具有主动参与脑脊液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TiO2溶液加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cell)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收集细胞,制样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nano-TiO2的粒径为20~35nm。致密的nano-TiO2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当浓度超过200μg/mL时,细胞胞质空泡内吞噬有大量成簇的致密颗粒,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  相似文献   

7.
对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WCDMA系统小区规划时基站数目的确定作了全面的阐述。首先从满足话务量角度出发计算最小基站数目,然后从覆盖角度出发计算出最小基站数目,最后综合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玉米雌穗性别决定过程中雄蕊原基退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的雌花发育是由于小 早期雄芯原基细胞退化解体所致在雄蕊原基退化过程中,先出现细胞液泡化,随后是除线粒体以外的细胞器丢失,细胞形状不规则,解体细胞的物质可能过囊泡运输方式转移。  相似文献   

9.
对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起源,目标及进展,主要系统,系统布设和反向兼容性,网络的演进做了较全面介绍。对业务及发展基础,第三代系统的应用表和难点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并表是明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电镜观察Netherton综合征皮肤和毛发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一例21岁Netllerton综合征男性患者的皮肤及头发毛干进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表皮角质层角质细胞分离,角质细胞间隙见板层小体、电子致密颗粒及变性桥粒,角质细胞内见多量脂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毛干呈竹节样改变伴有毛小皮断裂和剥脱。结论:表皮角质层细胞间的板层小体及电子致密颗粒是Netherton综合征特征性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对Netherton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骐  赵永蓬  彭世东 《激光技术》2000,24(5):273-276
介绍了国际上对氩第三谱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实验上,采用不同的泵浦方式,观察了荧光谱的谱带形状,并对时间分辨谱进行了测量.理论上,通过光谱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计算,对氩第三谱带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设,即Ar22+和Ar2+离子准分子的跃迁产生该谱带.但这两种假设都只能解释部分实验现象,因而谱带的来源至今没有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烧伤后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烧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旧称多系统器官衰竭 ) ,以往的研究多注重脏器实质细胞损伤 ,近年来人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逐渐重视 ,认为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关烧伤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尚不十分清楚 ,本实验应用常规电镜技术及细胞化学技术对此进行研究 ,同时研究了烧伤后补液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实验所用动物为SD大鼠 ,在 10 0℃水中烫 2 0s ,造成 2 5 %体表面积III度烫伤 ,动物分为 4组 ,烫伤后 0 5h组 ,1h组 ,4h组 ,8h组。补液组烫伤后 0 5h从下…  相似文献   

15.
弱精症病人精子线粒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弱精症精人精子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本文对10例弱精症病人,4例健康人(年龄28-37)精液稀释后离心,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弱精症患者除了存在精子大小、形态和核形异常外,同时精子内线粒体发生了超微结构的病理性改变,表现为:一是在精子头部或核有病变的精子,其属部线粒体存在数量和分布的异常,出现双层、三层重叠,并发生脊间隙增宽;二是线粒体肿胀、膜电子密度减低、脊间隙扩张并形成微囊;三是出现畸形或巨形线粒体。本文提出对男性不育病人进行精液电镜检查,了解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对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可导致沙眼、感染性致盲,且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文利用常温常规电镜制样方法和电子断层成像技术,体外对临床上分离得到的沙眼衣原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此种衣原体在发育过程中,胞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RB胞质浓缩变小形成具有类核的IB,随后发育成高度致密且体积较小的EB。伴随此过程,膜也发生了变化:首先RB的膜易皱缩,EB的膜则较坚固;其次RB发育成EB时,多余外膜会形成囊泡;此外,其外膜结构随着RB发育为EB而变厚并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This review is concerned with comparative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in vitro cultured cells infected with twelve kinds of herpesviruses including six human herpesviruses.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intranuclear particles with cores of low density among these viruses mainly due to inherent difference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particular viruses, the morphological variety of intranuclear particles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unusual structures observed in cells infected with some herpesviruses are described. Viral envelopment relevant to the final step of maturation of herpesviruses and their egress from infected cel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透射电镜对从患"爬蜂病"的蜜蜂体内分离到的螺原体(Spiroplasma meilliferum CH-1)在不同生长繁殖时期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在低渗条件下对螺原体的细胞骨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原体在四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尤以在对数生长期形态最为多样,除典型的螺旋特征外,还有串珠、出芽和分枝等结构,提示螺原体可能通过二分裂、多分裂、缢缩、出芽等多种方式繁殖。此外,本文在低渗条件下观察到螺原体菌体胞质内的微丝和微管样细胞骨架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螺原体的运动模式提供了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碳纳米管分散形态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常呈现团聚形态。然而,团聚形态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碳纳米管的性能与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所以,碳纳米管的有效分散至关重要。现在国内虽已对碳纳米管的分散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却未能对分散务件进行定量标定。本文采取超声波振荡的方法进行分散,并细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分散务件对碳纳米管分散形态的影响,从而说明选用适当的碳纳米管原料、延长超声振荡时间以及降低悬浮液浓度都将有利于碳纳米管的充分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