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移动卫星通信概述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特征是能向用户提供移动业务MSS,并且利用卫星作中继站。所利用的卫星既可以是对地静止的卫星(GEO),又可以是对地非静止的卫星:如中轨道(MEO)、低轨道(LEO)和高椭圆轨道(HEO)卫星等。可以称为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结合的产物,既是一种提供移动业务的卫星通信系统,又是一种采用卫星作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 1.1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类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可按其应用来分,也可按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来分。按应用分,则分为海事移动卫星通信系统(MMSS)、航空移动卫星通信系统(AMSS)、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LMSS)。MMSS旨在改善海上救援工作,提高船舶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海上通信业务和无线电定位能力。AMSS的主要用途是在飞机与地面之间为机组人员和乘客提供话音和数据通信业务。LMSS主要是利用卫星为行驶在陆地上的车辆提供通信。 通常人们根据卫星系统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运行轨道,可分为对地静止轨道(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对地非静止轨道一(如低轨道LEO、中轨道MEO和高椭圆轨道HEO)移动卫星通信系统)。GEO系统采用静止卫星进行通信(如Inmarsat的ICO)...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低轨道卫星通信的优点及世界各国的发展动向。按照低轨道卫星的运作规律,经过计算给出了LEO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些重要参数,如轨道参数、卫星寿命、覆盖区域、传输时延、用户每次可通信时间和每天可通信次数等。简要地叙述了LEO卫星通信业务的质量要求,并就LEO卫星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多种可能性。我国应当抓住机遇,有效地发展LEO卫星通信及其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卫星通信迅猛发展,卫星技术日臻完善,使全球移动卫星通信得以实现。由于低轨道卫星(LEO)投入使用,开辟了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的新领域。本文介绍有关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低轨道卫星的特点、低轨道与同步轨道卫星(GEO)的比较、低轨道卫星如何实现覆盖全球并与地面联网实现全球通信等等。本文还介绍了国内外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施的近况,可望在2000年左右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使全球卫星移动通信能稳步跨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球卫星通信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诸如加强规模实力和卫星产业的发展规划,重视卫星与地面网络的无缝隙覆盖与协调,积极致力于3G MSS的标准化,正确处理市场驱动与技术驱动的关系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白春霞 《电信科学》1994,10(9):51-56
氏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是近几年兴起的用于全球个人通信的新系统,与GEO卫星相比,具有服务灵活,全球覆盖,传输时延短,频率复用等优点。本文将介绍LEO系统的发展背景,构造及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低轨道卫星(LEO)通信在军事上应用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本文主要介绍LEO卫星在美军全球栅格网中的作用,ORBCOMM系统在美军通信中的应用和LEO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平流层通信及相关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蜂窝和个人移动通信系统(PCS)需要大量广布的天线塔、基站、有线或微波线路,卫星通信系统地面设施相对较少,但GEO系统的用户终端笨重且昂贵,信号时延大;MEO和LEO卫星相对于地面的快速运动使系统的构成和控制复杂化,并且卫星发射和维护费用高,高空航空平台(HAAP)无线通信系统(即平流层通信)实为折衷方案,本文讨论了此类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低轨道轻型卫星最普通的方案是在倾斜极轨道中采用大的全球星群。本文详细介绍了ECO-8赤道低轨道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8颗200kg重的卫星,组成离地面2000km的赤道星群,为赤道国家提供低轨道通信。它可覆盖从南纬30°到北纬30°的赤道带,该区域包括赤道附近的全部边远地区,低轨道通信在赤道地区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该系统是以巴西市场为基础而设计的,但它同样可为其它赤道国家提供相同的业务。  相似文献   

9.
卫星通信在当今电信业务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广州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建成开通为例,简述了卫星通信的地面设备、开通方向、测试中的某些问题,并重点分析了IDR与DCME技术结合使用的前景。广东卫星通信发展迅速,国内卫星通信、国际卫星通信、VSAT和应急移动卫星通信四个层次同时并进。“九五计划”期间,通信电路计划突破五千条,除目前的广州国际、国内地球站和汕头卫星通信地球站外,争取筹建第四、第五个卫星地球站,卫星中继将成为个人通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Globalstar卫星通信系统星座模拟和全球覆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lobalstar系统是美国LQSS公司于1991年6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的低轨道(LEO)卫星通信系统。使用开发工具Delphi,通过编程的方法成功地模拟了Globalstar卫星通信系统的系统动态运行情况,并同时给出了系统运行的全球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移动卫星通信领域可谓热点新闻不断,在PCS个人通信业务理念的指导下,世界上几大通信厂商纷纷独立或联合推出了各种基于地球高轨道、中轨道或低轨道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铱、ICO、全球星、AMPT、Ellipso、MAGSS-14、Aries、Leo-Set、Goscom、Orbcom、Safir、Teledesic等。其中铱、全球星、ICO等个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于1999年或即将在新千年推出它们的商业服务。在新一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纷涌而出前,作为该领域先驱的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组织(In…  相似文献   

12.
浅谈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卫星通信的特点和长处,分别以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和铱(Iridium)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静止轨道(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低轨道(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况、系统组成、系统运行以及它们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国外点滴     
国外点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加强对LEO卫星的管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为了加速对低地球轨道(LEO)移动通信卫星系统(MSS)拟议中的管制,准备在1994年5月前接纳公众对MSS的评论意见。FCC的此项管制会立即影响5家正向它申请办理MSS的公...  相似文献   

14.
一、全球卫星通信市场最新动向 最近一二年,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继续飞速发展。由于亚太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以及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静止轨道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卫星电脑直播(Direc PC)系统、Ka频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卫星无线电直播系统、区域或洲际的固定卫星通信系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欧盟“先进的通信技术与业务(ACTS)计划”在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方面研究的进展,介绍了INSURED、NEWTSET、SECOMS、SINUS、TOMAS工程在网络集成、空中接口、移动终端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卫星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卫星移动通信,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短数据通信在国内军用、民用市场上的巨大需求。本文探讨了短数据卫星通信市场前景,介绍了短数据卫星通信市场的新兴技术IsatDataPro系统并分析了其技术特点与优势,并对短数据卫星通信在各相关行业的应用方案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开展对卫星轨道资源监管和对卫星干扰的监测,需要对卫星静止轨道、地球站天线系统和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 1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 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以此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或手持终端)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换言之,卫星通信是在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中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的通信.  相似文献   

18.
ISDN和中继通信用的卫星通信系统DYANET—Ⅱ(下)TourOtsu等4DYANET—Ⅱ的系统结构4.1网络结构DYANET—Ⅱ由一颗通信卫星、用户站(UES)、基站(BES)、一座控制站(CES)、一个卫星信道控制单元(SCU)和一个卫星中转单...  相似文献   

19.
Stany.  R Rober.  S 《电信快报》1998,(12):6-8
因特网(Internet)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业务正急剧地改变着卫星通信的格局和业务。在Internet发展过程中,以下四点是影响卫星业的关键:·Internet骨干网及ISP链路大容量的需求;·终端用户高速接入因特网的需求;·Internet环境下VOD的发展需求;·无处不在的接入需求。目前,卫星界正在努力确定其在Internet领域的市场地位。已有许多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方面的计划,Internet正是目前这些计划的主要策动力。69个现有的和新的卫星运营商提出了至少111项针对多媒体卫星系统的计划,包括528颗静止…  相似文献   

20.
聂枫 《电讯技术》1998,38(5):10-19
本文以SATCOM系统机载通信为例,介绍发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提高通信链路容限所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