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平顶山烟叶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08年平顶山市5个气象代表站的气温、降水以及极端气候事件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近48年平顶山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近48年来,平顶山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气候变暖导致早涝、大风、冰雹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烟叶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对烟叶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御自然灾害对烟叶生产的不利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 ℃/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50年建昌县霜期设施农业生产中光热气候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近50年建昌县气候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60~2009年建昌县霜期光照、气温变化趋势.[结果]1960~2009年建昌县霜期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5.556 h/10 a、-2.39%/10 a,近50年分别减少了278 h和12%;1981、1982年发生了气候跃变,跃变前后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分别减少161 h和7%.霜期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6、0.392和0.567℃/10 a.近50年分别上升了1.93、1.96和2.84℃;1987、1988年发生气温跃变,跃变前后霜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升高了1.3、1.2和1.7℃.近50年来,建昌霜期光照资源减少,而热量资源增加,形成光热互补.[结论]该研究为当地霜期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1959~2009年黑河流域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近51年来,黑河流域湿地气温、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增温、增湿趋势更加显著;气候变化使黑河流域地表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山区尤为显著;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地下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减少、农业种植结构改变、气象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结论]该研究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49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趋势模拟、滑动平均等方法,将标准化后的1961~2009年辽阳市玉米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49年玉米生长季各个时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增温明显;降水在播种期变化不大,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呈减少趋势;日照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减少趋势.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气温的升高对玉米产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降水和日照的减少是造成近4年玉米小幅减产或增产缓慢的原因.[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科学安排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及准确预报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辽西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气象站资料,应用序列相关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掌握该农村的气候现状.[结果]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年均值呈波动变化,其中日最高气温年均值趋势升高增温幅度最大(0.328℃/10a),且显著水平最高,是气温升高的主体;日平均气温增幅(0.151℃/10a)和显著水平次之;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且显著水平不明显.在冬、夏半年时间尺度里,日最高气温平均值趋势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7和0.250℃/10a,以冬半年升高最突出;日平均气温趋势性显著水平较低,日平均最低气温趋势性不显著.辽西朝阳农村≥10℃积温呈波动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2.590(℃·d)/10a,近45年趋势增加192(℃·d).[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等农业措施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塔城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和布克塞尔、托里、乌苏4个典型气象站点1955~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气温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5.88℃,气温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变差系数为O.130~O.265,极值比在1.73~3.79;气温序列分布呈现平顶峰型,年均气温相对较为离散.塔城地区气温存在5年、准9年扣准14年的主周期;20世纪70年代处于冷期,平均气温仅为3.77℃,80年代是近54年来最暖年代.均温达8.10℃,90年代以来,相较80年代,塔城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70年代,预计未来气温仍将会有所升高.塔城地区各区域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幅度达1.15~2.05℃/10a,夏季升温速率最小为0.16~0.45℃/10a,年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40~O.78℃/10a.[结论]塔城地区的气温变化对气候变暖呈现正响应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近60年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方法]选取大连市观象台1951~2010年4~10月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仅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方面,分析大连市近6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和农业旱涝程度.[结果]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888mm/10a,60年来降水量减少95.3mm;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夏季明显减少,秋季减少幅度较小;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8月降水量明显较多,共占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53.8%;4、5、10月平均降水量均低于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10.0%.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内干湿指数K值平均为0.90,总体属于轻旱气候类型;干湿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正朝着偏旱的方向发展;干旱发生频率为59%;春、秋季属于中旱气候类型,夏季总体属于偏湿气候类型;从历年平均看,除7、8月偏湿以上外,其他各月均达到中旱程度.[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旱涝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951~1999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我国气象局提供的160个站1951年1月~1999年2月的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SEOF方法研究了48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降水的S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的SEOF分析表现了我国雨带从南到北的四季推进;从时间系数来看,总体上,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降水略有减少,70年代后降水是增多的趋势,80年代后降水又是减少的趋势.气温的SEOF分析表明,降水的第1模态和气温的第1模态在空间上配置较好,降水量少的干旱区域,温度变化比较明显,配合时间序列来看,1951~199,年我国气温是偏低;20世纪50年代为低温时期,50~60年代前期气温有所升高,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期又进入低温时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增大.[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以秋季或春季日最低地面温度≤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山东省67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8年来,山东省的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极差均为标准差的3倍以上,说明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离散程度均较大.近48年山东省平均初霜日以1.99 d/10a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1.46d/10a的速率提早,初霜日推迟幅度比终霜日提早幅度大;无霜期以3.42 d/10a的速率延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初霜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明显推迟,终霜日90年代之后明显提早,无霜期是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结论]该研究为霜冻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农作物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