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碱性造纸废液代替添加剂和水制备黑液煤浆,研究了黑液煤浆的成浆特性,分析了黑液煤浆的稳定性、温变特性、煤浆流变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剪切对流变性的影响,测定了黑液煤浆的冰点,为确定合理的黑液煤浆制备和燃用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浮选过程煤浆预处理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煤浆预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分析了浮选过程对煤浆预处理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煤浆预处理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煤泥自身特性对调浆的影响、新型煤浆预处理设备的研制、计算流体力学及现代测试手段在煤浆预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煤浆预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管输煤浆需经提浓方可保证水煤浆的气化效率与经济性,因而很有必要考察不同原料配比、添加剂比例等工艺条件对制备高浓度气化煤浆的影响规律。以神渭管输煤浆脱水后的离心煤和压滤煤为原料,研究管输煤浆提浓工艺中制备压滤细煤浆的添加剂比例及最高成浆浓度、制备气化煤浆的最佳配比及添加剂添加量,通过对单独压滤细煤的成浆性实验、细浆和超细浆掺混比例实验、离心煤、压滤煤、细浆和超细浆最佳配比实验的设计,借助旋转黏度计、流动性测试仪、标准筛网等探索压滤细煤浆和气化煤浆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制备压滤细煤浆时,添加剂比例不得低于0.2%,干基最佳添加比例为0.5%,制得压滤细煤浆浓度为55.21%;在制备气化水煤浆时,离心粗煤、压滤细煤浆、细浆和超细浆的最佳配比为70∶20∶5∶5,干基添加剂总添加量为0.4%,在制备压滤细煤浆和制备气化煤浆时按比例为3∶5分2次加入。物料衡算表明,将浓度未53%的管输煤浆全部脱水后再按合理的级配制备为气化水煤浆,可在实现富余管输煤浆全部制备为高值气化水煤浆的同时消纳利用全部压滤细煤泥。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油煤浆中不同煤粉的含量、温度以及不同油品对料浆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煤浆的黏度随煤粉含量的增多而增加;油煤浆的黏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油煤浆的黏度明显降低,且黏度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成线性关系;油煤浆的黏度同时也受油品本身黏度的影响,油品本身黏度越高,制备的油煤浆黏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目前煤沥青产量大但有效利用率低的现状,通过采用冷冻粉碎制得煤沥青粉,再添加合适分散剂制备具有与水煤浆类似性质的煤沥青水浆。结合水煤浆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分散剂在煤沥青水浆制备中作用原理,并对煤沥青水浆的研究情况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煤沥青水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齐亚茹  高炳军 《煤炭技术》2012,31(3):237-238
概述了煤直接液化工艺,对煤浆的流变特性进行了整理,并从非牛顿流体理论和多相流理论出发,对煤浆的数值模拟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目前煤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煤浆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常压和30~70 ℃的常温条件下研究了制浆溶剂和原料煤水分对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溶剂的性质是影响油煤浆流变特性的主要内在因素.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2种溶剂本身均为牛顿流体,而用它们配置的煤浆体系在较低浓度(30%)和较高温度(70 ℃)下为牛顿流体,其它条件下则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非牛顿流体;2种溶剂的煤浆体系偏离牛顿流体的程度均随浓度增大和温度降低而增大,而起始溶剂PHO配制煤浆的黏度、触变性和偏离牛顿流体的程度均高于循环油REC煤浆体系.原料煤含水量对煤浆流变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且较低温度下水分的影响比较高温度下更为明显;煤中水分越少,煤浆体系偏离牛顿流体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尹洪清  王振华  张彦 《煤炭技术》2020,39(3):137-139
针对神木煤的难成浆性,对神木煤与开阳煤配煤的成浆性进行了研究。按照烟煤成浆性难度指标D和可制浆浓度C对配煤P10、P20的成浆性进行了评价。分别以神木煤、开阳煤、配煤P10、P20为原料配制水煤浆,对成浆性和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神木煤中配入开阳煤制取水煤浆,可以降低煤浆的黏度,提高制浆浓度;神木煤中配入开阳煤制取的水煤浆,仍呈假塑性流体特性,并且煤浆的流动性较好。可以考虑在神木煤中配入10%的开阳煤,将气化煤浆的浓度提高1%。  相似文献   

9.
新型油水煤浆燃料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煤浆燃料技术开发的意义、历史,以及新型的煤浆燃料-油水煤浆的性质及优点,提出了对这种煤浆技术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中浓度的煤浆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煤浆表观粘度与浆体浓度、剪切速率的关联式,就煤浆中较大直径的固体颗粒对煤浆粘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亚铵法黑液制添加剂及其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亚铵法造纸黑液磺化、缩合、改性复配制取的水煤浆添加剂可明显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工业试验表明 ,针对义马煤和鲁南配煤该添加剂的制浆性能均满足工业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的要求 ,实际应用最佳添加量范围在 0 8%~ 1 6 % ,对鲁南配煤最高制浆浓度达 6 9% ,煤浆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3种石油磺酸盐对煤粒表面动电电位影响的测定及采用这些分散剂制成水煤浆的黏度测定,分析了水煤浆黏度与煤颗粒表面动电电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煤浆的黏度随煤粒表面动电电位绝对值的升高而降低,另外水煤浆黏度与分散剂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system of furnace with multip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was described, which mainly decreased the analysis cycle duration down to 20 min. Furthermore, the present C591 rapid analyzer system under software can monitor and control some co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like change of coal, control combustion regulation, operation of coal mixtur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urnover rate of the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超声检测水煤浆浓度系统中选择合适频率的换能器,分别用1 MHz,2.5 MHz,5 MHz的换能器进行测试,得到了浓度与声速及超声信号幅值的关系,并由此可得出:在超声检测水煤浆浓度系统中,应选择频率较低的换能器。  相似文献   

15.
从资源、技术、环保、经济性以及可适用领域5个方面,论述了新型煤基洁净燃料水煤浆的能源优势,并分析了水煤浆可能最先得到推广应用的领域。实践证明,水煤浆技术是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炉喷吹用煤的技术条件,选择适宜的煤种与潞安贫煤、贫瘦煤进行实验室混合煤喷吹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混合煤的配比和粒度组成等工艺参数,为大幅度地提高高炉煤比创造条件。结果表明:首选煤是府谷鸿运煤,合理配比为30%~40%,其次是大同晋华宫煤,合理配比在40%左右;混合煤粉的适宜粒度为60%~70%。  相似文献   

17.
奥灰水下急倾斜工作面水煤体溃泄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煤体是水源、煤性、位能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处于饱和状态的水、煤混合体。水煤体溃泄是一种具有突发性、能量大、持续时间短、爆发力强和损失渗重等特点的发生于特殊背景条件下的矿井灾害。在急倾斜煤层分布区,工作面布置于防水煤柱下方,煤层回采导致的顶板冒落带发育高度极易接近上覆水煤体,帮极有可能诱发水煤体溃泄的灾害性事故,在水煤体溃泄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煤矿井水煤体溃泄灾害发生的若干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李志娟  郑文玉 《金属矿山》2004,(11):61-64,67
针对新疆焦煤、无烟煤资源缺乏,烟煤丰富的特点,对新疆地区高炉喷煤煤源及用煤性质进行了调查,对煤粉爆炸性做出了定量分析。根据新疆煤质特性,研究了2种、3种混合煤爆炸特性,提出了烟煤安全配比、挥发份控制值、煤粉喷吹系统控制的最高安全温度,以此指导高炉喷煤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系水煤浆添加剂的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为水煤浆添加剂,在潘一煤矿选煤厂制备煤泥水煤浆过程中,加入0.1%添加剂,其最大制浆浓度的质量分数达71%;利用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共聚物添加前后在煤粉表面元素含量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对水煤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煤粉表面吸附了共聚物,煤粉表面变为亲水性能,能使煤水系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铁和氧化钛对水煤浆燃烧固硫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硫型水煤浆的固硫剂主要是钙基固硫剂,其固硫产物在高温下会分解,从而降低燃烧固硫效率。通过研究了氧化铁和氧化钛对水煤浆燃烧固硫的促进作用,发现氧化铁和氧化钛对不同煤种制备的脱硫型水煤浆固硫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同时添加这两种固硫助剂则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煤浆的固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