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文辉  赵鹏  徐群  钱昱 《油田化学》2005,22(2):147-149,162
大庆黑帝庙稠油化学脱水过程不稳定,为此研制了一种四元复配破乳剂。所用稠油样含胶质沥青质26.3%,20℃密度0.94 g/cm3,25℃粘度1.675 Pa.s,含水34.2%(W/O乳状液)。引入综合反映脱水速度和最终脱水率的参数“破乳性评分”(DV),作为原油破乳剂的一个评价指标,0相似文献   

2.
《石油机械》2016,(7):7-11
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技术钻井时钻具磨损严重,需经常更换钻头,钻井周期长,成本高。而激光钻井技术可大大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综述了国内外激光钻井技术在激光/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原理和岩石快速相变的热力学与传热学2大基础学科中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激光钻井技术面临的诸多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激光直接钻井破岩效率的因素。提出将激光钻井技术与机械旋转钻井技术相结合的激光辅助破岩技术,并阐述了激光辅助破岩技术的原理,为激光钻井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将DV—Discovery软件中的全三维可视化技术、全三维自动追踪技术、全三维体解释技术和构造演 化分析技术应用于准噶尔盆地中的多个三维工区;并在火成岩岩性体、岩性圈闭的识别、岩性体的追踪 和构造演化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和钻井成本的提高,传统钻井工艺越来越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在此契机之下,激光钻井技术以具有高速度、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和低伤害等的钻井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介绍了激光特性、激光钻井的原理和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激光钻井的优势,分析了激光钻井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激光钻井技术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认为激光钻井技术在破岩机理、清岩机理、激光传输、激光钻机等方面已经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实现商业化应用还存在一系列难题,如钻井用激光钻机、完善的井控系统、激光参数优选、激光钻井经济性评价、复杂地层激光钻井技术等。随着这几年激光钻井技术的迅速发展,专家预计2020年可能投入商业化应用。如果激光钻井得以应用,将给钻完井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石油矿场的工况比较恶劣,许多金属零部件长期承受重荷,并在有腐蚀、摩擦和磨损的工况下使用,导致其过早发生失效破坏.利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在激光加工技术中,激光表面强化具有节省能源和材料的优势,文章介绍了激光表面改性的原理、分类和金属表面各种激光改性工艺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覆、激光熔凝、激光合金化、激光冲击硬化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射孔技术的研究与不断发展,激光射孔技术以具有高效率、高安全和低伤害等优势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认识激光射孔技术,文章首先对激光射孔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及应用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指出了激光射孔技术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为激光射孔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激光技术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激光破岩实际效果,搭建了激光试验系统,开展了硅质砂岩岩样激光直线扫描及定点打孔试验,分析得出激光破岩效果与激光光束参数、扫描速度、光斑尺寸及岩屑清理等因素相关。根据激光扫描和打孔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气体钻井激光辅助破岩和激光射孔2方面应用,并重点从激光光源优选、高能激光远距离传输及井下适应性3个方面分析了激光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所得结论对激光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在录井现场对岩性和油气快速、自动识别以及对孔隙快速分析成像,引入了激光技术。从激光技术在实现岩性、油气检测和孔隙成像中的关键因素着手,对激光器选择、发射波长选取、拉曼效应放大和重组分拉曼光谱分离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技术研究,形成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岩性识别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储集性能评价技术和拉曼激光油气实时评价技术。应用表明,利用激光技术检测岩性平均符合率达88.0%,孔隙度分析最大误差7.9%,气体组分检测分辨率达百万分之一,与同类录井技术相比具有分析快速、数据准确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研究认为,通过激光技术在录井现场的适应性研究,增强了录井工程在岩性和油气快速识别、孔隙结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智能录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激光光纤核测井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激光具有亮度高,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好,穿透性强等特点。而光纤具有传输频带宽、损耗极低、直径细、质量轻、可挠性好、不受电磁干扰,以及绝缘、耐水性优良等优点。随着激光技术和光纤技术的发展,各种激光光纤传感器层出不穷。利用激光光纤技术进行石油测井开辟了测井技术特别是光学测井向前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激光光纤核传感器的研究情况以及激光光纤技术在石油核测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激光破岩方法研究及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钻井破岩研究是钻探工程领域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理论课题,它包括5大基础科学问题,即激光/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原理、岩石相变的热力学与传热学理论、强激光的传输变换与微型化原理、激光破岩岩屑运移的多相流动理论、激光钻井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科学等。阐述了激光直接破岩的机理,即击碎、熔化和蒸发的作用,并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破岩试验研究成果,解释了比能、二次作用等专业概念;主要对激光破岩试验中出现的岩石热裂、液体汽化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激光热裂岩石、激光汽化钻井液的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激光-气体机械联合钻井与激光激励汽化射流辅助钻井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指出了发展激光钻井技术的优势及难点,为激光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流量对离心泵蜗壳内压力及速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等速度系数法设计的矩形断面离心泵蜗壳内,在蜗壳侧面沿圆周方向试验测量了各种流量下中轴垂面上压力的分布,并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不同流量下蜗壳内的速度场。通过分析压力测量结果,指出离心泵在小流量工况时,蜗壳内沿液流方向的压力分布呈现出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分布规律;中高流量工况时,蜗壳内压力分布的“降速扩压”特征明显。弄清这种分布规律对提高离心泵的性能及蜗壳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并加入频移装置,提高了对双锥体结构水力旋流器轴向速度场的测试精度、测试结果和分析研究表明,旋流器的轴向速度场以零轴向速度包络面为界分为内外两个旋流区,外旋流区的流体边旋转边向底流流动,最终从底流口排出;内旋流区的流体则边旋转边向溢流口流动,最终从溢流口排出。双锥水力旋流器的零轴向速度包络面为一柱锥联合面,其柱面直径Dv是溢流口直径Du的25倍左右,锥面的锥顶角约为14°,锥顶在小锥段内部。  相似文献   

13.
旋风管内湍流运动参数的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LDV)对旋风管内湍流场进行了测量 ,得到了各湍流参数的分布规律 ,分析研究了旋风管的主要结构参数对流场分布的影响 ,为研究分离机理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LDV)测量离心泵蜗壳流道内部速度场时的速度与流量两种校核方法。说明当蜗壳内的液流速度较高时 ,测量结果较精确 ;当蜗壳内的液流速度较低时 ,测量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为此 ,在选择示踪粒子时 ,应尽量减小示踪粒子的直径 ,并使其密度与待测液体密度相当。提出了先采用速度校核法初步确定流道内的速度 ,再选定相应速度下的滤波值与频移值范围 ,最后利用LDV精确测量离心蜗壳流道的内部速度场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各种地面分离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也加强了对重力分离设备、旋流分离设备、机泵等各种设备的深入研究,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流体流动问题,需要新的测重方法和测量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用于流体流动测重的技术,如:热线热膜风速计、激光风速计、相位多普勒测速仪及粒子成象速度计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单井间歇计量在长庆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的分析了单井间歇计量在近几年的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技术中的不足,为了更好的发挥间歇计量在长庆气田的技术优势,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及近几年流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措施;旨在使之技术更为完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17.
李江文 《焊管》1994,17(1):58-60
较详细地介绍了应用高速裂纹扩展测试仪作为计时装置,以漆包线或断裂丝片作为计时线,以弹力胶作为粘结剂测试钢管爆破撕裂速度的方法以及用拟合直线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直叶涡轮搅拌槽中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Y型直叶涡轮搅拌槽为原型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通过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其流场进行分析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和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对实际操作条件下高粘度流体在搅拌槽中的流场模拟表明 ,搅拌叶轮位置、转速以及物料性质等因素对流场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中子能找水技术星利用中子能谱测量原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找水仪器及测试工艺。在地层中进行中子能谱测量,可区分含才地层和含油气地层,划分油-水、气-水、油-气界面,计算地层中的各数参数,用于指导生产开发。该技术在中原油田文中区块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DCVG+CIPS外检测技术在两佛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CVG+CIPS测量技术是输气管道外防腐完整性检测评价的主要方法。目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道防腐层外检测技术主要依靠PCM法,但该方法不能提供防腐层破损程度、修复期限及优先级别等关键信息,造成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盲目。介绍了DCVG+CIPS测量技术的检测原理和设备配置情况;利用DCVG+CIPS测量技术对两佛线管道外防腐层、杂散电流和阴极保护系统进行综合检测评价与开挖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检测评价效果。DCVG+CIPS综合测量技术能提供管道防腐层老化情况、破损位置、破损状况、修复优先级、修复期限、阴极保护水平、杂散电流分布等关键信息,为管道的维护、维修与监控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