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开发无氟型KR铁水脱硫剂,对铁水脱硫反应进行了机理分析,得知脱硫剂中加入Al后能够促进脱硫反应进行.在此基础上配制了无氟型KR脱硫剂,并对搅拌时间、脱硫剂加入量、铝配比、石灰粒度及铁水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工业无氟型KR脱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KR(kanbara reactor)法是铁水预处理阶段稳定深度脱硫的首选工艺,广泛应用于现代炼钢工业,其通过浸入铁水中的桨叶搅拌带动铁水与脱硫剂混合,因而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然而,搅拌过程中桨叶附近存在强制涡流区,脱硫剂在参与反应前大量凝并导致利用率较低。因此,设计了2种简便易行的新型搅拌桨(错位式搅拌桨、高低式搅拌桨),旨在通过相邻桨叶的高度差强化桨叶附近的轴向流动,破坏强制涡流区流动特征,增强铁水微元间的相对流动,进而减少强制涡流区对KR法脱硫混匀效果的不利影响,提高铁水与脱硫剂的混合效果。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和DPM(discrete phase model)建立了KR法搅拌过程的三维瞬态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传统四叶桨及2种新型结构搅拌桨的铁水流动、颗粒分散程度、死区范围及液面以下颗粒比例等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型桨叶相比传统桨叶供给铁水更多的轴向速度。错位式桨叶和高低式桨叶强化了脱硫剂分散程度,其量化颗粒分散程度Sigma值分别低于传统四叶桨约9.49%、14.18%,脱硫后脱硫剂平均粒径相比传统桨叶工况分别降低约14.91%、13.38%。使...  相似文献   

3.
KR法是将搅拌头插入铁水中旋转,经称量后的脱硫剂加入到铁水表面被漩涡卷入铁水中在不断搅拌过程中脱硫。KR脱硫效果容易受到原材料、动力学条件以及扒渣的影响。采用辅助扒渣设备,采用弹簧辊和固定辊相结合的搅拌头升降框架固定方式,基于钢厂实际情况综合选择搅拌头形状及直径、搅拌速度、插入深度及搅拌时间,以期达到更好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强 《中国冶金》2014,24(12):23-26
介绍了莱钢炼钢厂KR法脱硫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优化搅拌桨外形尺寸结构,研制高性能的搅拌桨浇注料及修补料。研究脱硫剂配方,提高脱硫剂利用率。优化搅拌桨插入深度等工艺参数,稳定脱硫效果,开发铁水降温工艺,形成一套完整的KR法脱硫综合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KR法脱硫机理、脱硫剂成分及粒度、给料设备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当脱硫剂的加入时间、成分和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采用旋转给料方式之后,给料均匀、准确、不堵塞。脱硫剂与铁水混合充分,反应彻底,脱硫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由于降低KR脱硫剂单耗可有效降低铁水脱硫的成本,故针对现有KR脱硫装置的缺陷,研究了一种降低KR脱硫剂单耗的方法。通过改进脱硫剂的输送方式,使脱硫剂与铁水面充分接触,提高脱硫剂的使用率。按照这些措施对180t转炉的KR脱硫装置进行7个月改进试验。结果表明,KR脱硫装置改进后,脱硫剂的单耗下降了约20%,铁水温降也有所减少,铁水脱硫成本降低约1.35元/t,同时炼钢能耗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铁水脱硫的简易方法日本一家钢铁公司发明了一种铁水脱硫的简易方法。该法是在高炉出铁场主沟出渣器的下部,设置一个铁水脱硫反应槽,向反应槽喷入脱硫剂进行连续脱硫;在脱硫剂喷枪下流动反应生成的脱硫渣,用扒渣装置连续进行去除。这种脱硫法能够利用铁水从高炉放出后...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KR机械搅拌铁水脱硫效率,对KR机械搅拌铁水脱硫时脱硫剂加入过程中的逸散和搅拌器叶桨上方黏结渣块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剂粒度和成分、加料方式、铁水带渣是引起加料逸散和搅拌器黏结渣块的主要原因。采取控制脱硫剂粒度小于0.1 mm的比例小于10%、控制加料时的搅拌速度不大于40 r/min、优化萤石粒度避免脱硫剂中局部CaF2质量分数高、采取脱硫前扒除铁水带渣等方法,有效改善脱硫剂逸散和搅拌器黏渣,进而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和铁水脱硫率。  相似文献   

9.
结合包钢150 t转炉炼钢车间的具体情况,从脱硫剂选择、配合炼钢冶炼周期、铁水罐的匹配、脱硫效果、运行成本和投资等方面,深入比较和评价KR机械搅拌法和喷吹法两种铁水脱硫工艺特点。最终确定以KR机械搅拌法作为该车间脱硫的主工艺。生产实践证明,该铁水脱硫工艺及设备的选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从技术设备、脱硫效果、温降、铁损、脱硫剂、运行成本及对流程的影响等方面,对喷吹法和KR机械搅拌法两种铁水脱硫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中型钢铁企业,KR法脱硫预处理的总体优势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首钢京唐采用KR进行100%全量铁水脱硫预处理,从生产布局上可以同时满足脱磷炉和脱碳炉的生产需要。为了实现KR的高效脱硫,对影响脱硫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脱硫剂中添加一定量的CaF2可生成一定量的共熔晶体,提高了铁水中硫元素的传输和反应速率;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铝渣可以降低铁水中的氧活度,提高脱硫反应速度;铁水温度应控制在1300~1380℃之间,温度太高会在石灰颗粒表面形成较多的液相,造成石灰颗粒聚团,减少铁水与脱硫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反应速率;良好的石灰质量和搅拌头形状也有利于KR脱硫。 通过以上措施,铁水经过KR脱硫预处理后w[S]≤0.002%比例达到98%以上,转炉终点平均硫质量分数为0.005%。  相似文献   

12.
KR铁水脱硫工艺(又称机械搅拌法)因其较优的反应动力学条件,及脱硫效率高、脱硫效果稳定和脱硫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逐渐成为铁水预处理脱硫的首选工艺。综述了近年来提高KR机械搅拌法铁水脱硫动力学条件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了解国内外脱硫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发展动态,为KR动力学条件的改进或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KR搅拌法铁水脱硫处理工艺在武钢炼钢总厂二分厂的应用情况以及脱硫的设备参数和操作流程,从搅拌头插入深度、脱硫剂加入时间及搅拌时间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叙述了3号脱硫站使用的一键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相较于喷吹法,KR机械搅拌法在铁水脱硫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KR铁水脱硫采用的搅拌桨结构不同,其脱硫效果也不尽相同。基于多重参考系法(MRF)模型,对使用不同搅拌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水模型实验结果较为吻合,最大误差为9.20%。模拟研究了传统四叶桨、螺旋三叶桨,双层四叶桨,双层三叶桨叶对铁水及脱硫剂的搅拌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层三叶螺旋桨的铁水涡旋高度落差最大。使用双层三叶螺旋桨时的底部区域脱硫剂体积分数为7.89%,与传统桨叶和单层三叶螺旋桨相比,分别增加了175.87%和61.22%。在200t规模的铁水脱硫工业实验表明,与传统四叶桨相比,使用单层三叶桨在深脱硫后铁水中[S]无痕迹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5.
不同铁水脱硫工艺方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炳宇 《钢铁》2004,39(6):24-27
介绍了武钢在提高铁水脱硫预处理能力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及对KR机械搅拌法、鱼雷罐喷吹法、铁水罐喷吹法处理工艺的优化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达到的效果,介绍了这几种工艺方法使用CaO、CaC2、CaO Mg粒、纯Mg粒等不同脱硫剂及新型脱硫剂试验的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机械搅拌法动力学条件好,较容易实现深脱硫;鱼雷罐喷吹适用于大批量的铁水预处理;纯镁铁水脱硫工艺脱硫剂单耗低,喷吹过程平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铁水预处理KR脱硫生产过程中脱硫剂的使用量配比及脱硫搅拌时间进行研究,在减少原设计脱硫剂加入量30%的基础上,同时延长3~6 min的搅拌时间,可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实现低成本脱硫,进而降低原材料消耗成本。  相似文献   

17.
姚娜  兴超  李祥胜 《特殊钢》2011,32(4):34-35
通过KR机械搅拌法和喷吹法各自优势的比较,选用了KR法对205 t铁水进行脱硫预处理。所使用的脱硫剂的主要成分为(%):76~80CaO、7~12CaF2、≤5SiO2。生产结果表明,经KR搅拌法预处理后,铁水中硫含量可降至0.005%以下,搅拌头使用寿命可达270炉;经KR法预处理铁水总时间为35~42min;转炉冶炼时回硫量不高于0.002%。  相似文献   

18.
新建钢厂铁水预处理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龙强  田乃媛  徐安军 《炼钢》2008,24(1):58-62
通过对不同熔剂、不同处理方法的热力学计算比较得出最佳铁水预处理顺序为:预处理脱硫→预处理脱硅、脱磷.对不同处理容器、不同处理方法的动力学条件比较得出预处理容器应选定:铁水包KR脱硫,专用转炉脱硅、脱磷.对铁水预处理的操作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脱硅、脱磷应选择专用转炉同时进行,脱硫应选择KR(CaO作脱硫剂)法.新建钢厂最佳铁水预处理模式确定为:高炉铁水→铁水包KR(CaO作脱硫剂)法脱硫→专用转炉脱硅、脱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唐钢新区200 t铁水包中取样,研究了KR脱硫过程中铁水中[S]和脱硫渣中(S)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KR 10 min的机械搅拌过程中,铁水硫从初始0.038%下降到0.002%,脱硫渣(S)从初始0.028%上升到3.28%。脱硫率从初始68%下降到33%。KR脱硫的限制性环节在后期的7~10 min,这是目前仍尚未明确的问题。为了提高KR处理过程末段脱硫效率,采用了阶跃式变化搅拌速度的工艺思路,并开展工业试验,在不增加搅拌时间的情况下,搅拌速度从90~110 r/min降低至45~90 r/min,脱硫剂用量从8~10 kg/t降至4.0~6.5 kg/t。阶跃控制搅拌速度的KR脱硫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KR预处理的工艺参数对铁水脱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铁水温度、铁水初始硫含量、搅拌时间、旋转速度和脱硫剂加入量对80 t KR铁水预处理装置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铁水温度,则增大脱硫效果;在铁水硫含量为0.043%-0.046%、铁水温度为1 290~1 310℃时,加入600~650 kg脱硫剂(铁水温度1 340~1 350℃时,加入450-550 kg脱硫剂),搅拌时间5-8 min,旋转速度85~90 r/min,具有较佳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