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新疆某含铀多金属矿石,进行了矿石粒度、酸浓度、氧化剂种类及浓度、液固比对铀浸出效果的影响的搅拌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适合酸法浸出,浸出性能好,属易浸矿石;矿石中CaO含量高导致酸耗较高,达到9%以上;酸法浸铀过程中BeO浸出很少,可考虑对浸铀渣进行BeO的提取利用;矿石粒度对浸出效果有较大影响,小粒级矿石浸出率高,浸出周期短,液固比小,但酸耗较高;氧化剂的加入对铀浸出率影响很小;矿层高度对浸出效果有一定影响,矿层高度越大,酸耗较低,液固比越小。为了提高堆浸技术经济指标,生产实际中可考虑增加堆高或串堆浸出,并在浸出中后期采取淋、停交替作业以及翻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及X-射线能谱分析,结合化学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综合手段,研究了安徽某铜铅锌多金属矿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金主要分布在银金矿中,分布率为76. 53%;银主要分布在碲银矿中,分布率为70. 46%。影响金银回收的主要因素是金银矿物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分别有43. 52%的金和19. 32%的银以黄铁矿包裹体的形式存在,由于金银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其中20μm以下的金矿物和银矿物分别占46. 54%和83. 65%,因此这部分金银主要损失到硫精矿中。 相似文献
3.
4.
5.
6.
河北某多金属矿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明燕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3,(1):7-11
河北某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有价组分含量高、种类繁多,并且该矿所处位置成矿条件优越,因此查明该矿矿石工艺特性对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该多金属矿进行了研究,查明了矿石的工艺特性及金、银的赋存状态,为对该多金属矿矿石评价和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砷是云南某银铅锌多金属矿中的有害元素。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定以及矿物自动分析仪AMICS等现代先进仪器,快速并准确查明了砷的赋存状态及其对选矿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矿石中砷的品位为0.53%,砷主要分布在毒砂中,其次分布在黄铁矿中,少量分布在雄黄和细硫砷铅矿中。但是,导致银铅精矿砷超标的主要因素是雄黄和细硫砷铅矿,其次为毒砂。要想进一步降低银铅精矿中的砷,需强化对雄黄和毒砂的抑制;细硫砷铅矿与方铅矿关系密切且化学性质相近,二者很难有效分离,因此银铅精矿中砷含量很难降到0.77%以下。导致硫精矿砷高的主要因素是毒砂和含砷黄铁矿,即使黄铁矿与毒砂有效分离,硫精矿中砷含量很难降到0.22%以下。对于锌精矿来说,闪锌矿与毒砂、黄铁矿相对好分离,因此砷易脱除。研究结果为云南地区含砷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选矿降砷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矿物解离度分析仪(MLA)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华阳川铀多金属矿进行了详细的赋存状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90.99%的铀和84.94%的铌赋存在铌钛铀矿中,46.15%的铅赋存在方铅矿中,92.55%的稀土赋存在褐帘石中,锶和钡分布较分散。铌钛铀矿和方铅矿等有用矿物粒度较粗有利于其选矿富集。褐帘石中稀土元素含量低、提取难度较大,综合利用较为困难。锶和钡含量低、分布分散,综合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主要化学成分分析、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偏反光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手段对白云鄂博混合原矿中有害元素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元素分布率以及矿物嵌布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云鄂博混合原矿中有害元素的含量较高,P2O5为2.98%,F为8.89%,S为1.63%;混合原矿中的有害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包括萤石、氟碳铈矿、独居石和磷灰石、重晶石、黄铁矿等,而且元素分布率均在93%以上;混合原矿中包含有害元素的矿物在矿区内分布极为广泛,形态产状多种多样,有用矿物粒度细小,矿物共生组合与接触关系复杂,对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该矿石今后生产工艺改造升级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某铜金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金在与其伴生的硫化矿、磁铁矿混合体系中的选矿特性及载体矿物对其选矿指标的影响。依据金在该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及其载体矿物的多样性等特点,采用了优先选铜再选硫,然后磁选铁矿物的工艺流程。通过精细化调控工艺参数,在最佳的综合条件下,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18.63%、含金63.24g/t,铜回收率为88.67%,金在铜精矿中的分布率为67.06%;硫精矿硫品位为47.86%、含金2.41g/t,硫回收率为86.16%,金在硫精矿中的分布率为15.08%;铁精矿铁品位为59.55%、含金1.20g/t,铁回收率为38.22%,金在铁精矿中的分布率为10.51%,为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非洲某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矿物组成、重要矿物嵌布特征及铜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矿石中的铜主要以黄铜矿、铜蓝等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其次以孔雀石的形式产出,另有少量以吸附态的方式分布于褐铁矿中,这部分铜难以回收利用;同时,矿石中存在较多的绿泥石、白云母、高岭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建议采用合理的磨矿细度及药剂制度以降低其对选矿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结合显微镜下观察,查明了岩屋沟-青岩沟铌矿矿石中Nb2O5含量为0.0903%,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和斜长石,主要含铌矿物为易解石和铌易解石,次为含铌榍石,矿物含量为0.08%、0.02%和0.34%;Nb主要赋存于易解石中,其次为含铌榍石和铌易解石中,配分率分别为49.40%、28.44%和22.16%。Ta主要赋存于易解石中,其次为铌易解石中,配分率为74.48%和25.52%。矿物的连生关系简单,主要与脉石矿物碱性长石连生,但粒度都很细小,粒度分布上属于较难选级别。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铜品位0.45%、铅品位3.18%、锌品位4.21%,含银30.10 g/t,有用矿物以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为主。黄铜矿与闪锌矿相互交代连生或混染包裹,铜、锌矿物粒度粗细不均。85.11%的铜以原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铅、锌也均主要赋存于硫化矿中。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 80%的条件下,以CaO+Na2S+Na2SO3+ZnSO4作调整剂、异丙基黄药作捕收剂、730A作起泡剂,1粗3精2扫铜铅混合闭路浮选可获得产率650%,铜品位5,20%、铅品位43.64%,铜回收率75.11% 、铅回收率93.00%的铜铅混合精矿;铜铅混合尾矿以CuSO4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经1粗2精2扫闭路流程选锌可获得产率7.60%、品位46.94%、回收率85.76%的锌精矿;铜铅混合精矿经1粗1精分离浮选可获得品位42.23%、回收率8638%的铅精矿和品位27.65%、回收率61.88%的铜精矿;铜、铅、锌精矿指标均达到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并综合回收了银。试验结果可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出发,在查明试样化学成分、矿物组成、赋存状态和嵌布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流程对比试验,推荐采用全混合浮选—精矿化学分离工艺流程,基本解决矿物主要以包体形式存在,且粒度非常细而造成选矿难度大的问题,试验获得了理想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藏昌都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综合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该矿床的矿物组成及银、铅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银主要以独立矿物辉银矿的形式存在,少量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银黝铜矿中;铅主要以方铅矿等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其次以铅(铁)矾、白铅矿等氧化物的形式产出,少量以吸附态的形式分散于褐铁矿中。本次研究为选矿实验提供必要参数,并为矿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