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范海宝  高丹校  王顺  李勇  张自旭 《矿冶》2023,32(6):52-58+108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属于高氧化率难选铜钴矿,使用浮选—磁选联合工艺处理该矿石,其磁选精矿品位低,产率较大,磁选精矿直接浸出经济效益差。为提高该铜钴矿磁选精矿铜钴选冶综合效益,对磁选精矿进行再磨再选处理,采用硫氢化钠作为硫化剂,黄药作为捕收剂,松醇油作为起泡剂,进行了磁选精矿再磨再选试验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可获得产率18.48%、铜品位3.84%、钴品位0.36%、铜回收率56.15%、钴回收率35.20%的精矿,且精矿铜浸出率可达到85.90%,钴的浸出率可达到73.23%,吨铜净酸耗为2.15 t/t铜,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氧化率低、直接浸出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浮选回收硫化铜钴精矿、硫酸浸出浮选尾矿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矿闭路浮选得到的硫化精矿中铜品位50.81%、钴品位1.62%,铜回收率24.79%、钴回收率11.10%; 浮选尾矿在液固比2∶1、硫酸用量202 kg/t条件下常温搅拌浸出3 h,铜浸出率93.98%,钴浸出率72.44%; 选冶综合回收率铜95.47%,钴75.50%,酸耗199.58 kg/t。与原矿直接硫酸浸出工艺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14.95个百分点,钴浸出率提高了6.93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矿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刚果(金)某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进行了选冶联合试验研究,并对原矿直接浸出、浮选先硫后氧-氧化粗精矿不精选入浸、浮选先硫后氧-氧化粗精矿精选入浸三种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结果表明:浮选先硫后氧-氧化粗精矿不精选入浸工艺的铜、钴选冶综合回收率最高,分别为73.28%和62.34%,浮选先硫后氧-氧化粗精矿精选入浸工艺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此外,浮选尾矿通过磁选作业可使钴的选矿总回收率增加7.15%。  相似文献   

4.
刚果(金)某硫化铜钴精矿沸腾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鑫  周韫  王含渊 《矿冶工程》2015,35(2):129-131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选矿所得硫化铜钴精矿进行了沸腾焙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在焙烧温度620 ℃、空气线速度043 m/s、风矿比3.33 m3/kg的条件下, 硫化铜钴精矿焙烧效果较好。焙砂和焙烧烟尘酸浸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最佳焙烧条件, 焙砂铜、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43%, 87.06%和10.89%, 焙烧烟尘铜、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32%, 84.02%和17.12%。试验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铜钴矿选冶联合工艺选择及后期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文章。刚果(金)某铜钴矿为氧化矿,铜钴含量分别为Cu 3.43%和Co0.42%。本文采用浸出液五级循环浸出工艺浸出铜和钴,在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7.4%、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8倍、磨矿粒度-74μm 75%、浸出温度45℃、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2/1~3/1、单级浸出时间4 h的实验条件下,铜浸出率96.85%、钴浸出率95.67%。该工艺在确保铜钴浸出率的情况下,比一级浸出降低硫酸用量6 kg/t、浸出过程总溶液量减少约1/4,降低了酸耗、减少了后续钴沉淀和铜萃取处理液量。  相似文献   

6.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玮  王倩  王刚 《矿冶工程》2019,39(6):75-77
刚果(金)某地“铜高钴低”氧化铜钴矿含铜2.52%、含钴0.12%, 铜氧化率为94.60%, 采用酸性浸出工艺回收该矿中的铜、钴。结果表明, 在矿物-0.074 mm粒级含量占80%、液固比2∶1、一次性添加硫酸量为150 kg/t的条件下常温浸出2 h, 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3.80%和94.97%, 吨矿耗酸量为62.19 kg(折合吨铜耗酸量为2.82 t)。利用常温酸浸工艺处理该氧化铜钴矿, 可有效回收铜、钴, 可为经济开发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刚果(金)某难选氧化铜钴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刚果(金)某难选氧化铜钴矿高氧化率、高结合率、泥化严重、有害杂质钙镁含量高的特点,制定了不经脱泥,先浮选硫化铜钴矿、后硫化浮选氧化铜钴矿的原则流程,对易给氧化铜钴矿闭路选别带来中矿累积的微细粒中矿制定了选冶联合处理工艺。对含铜3.10%的原矿,采用最终闭路试验流程处理,获得了铜品位31.52%、回收率33.25%的硫化矿精矿和铜品位23.76%、回收率47.14%的氧化矿精矿,稀硫酸浸出中矿,可以回收6.64%的铜,总铜回收率达到87.03%,同时回收53.96%的伴生金属钴。  相似文献   

8.
针对刚果(金)某含铜3.22%、含钴0.045%的含钴氧化型铜矿石,研发了“异步浮选预处理、氧化铜钴精矿浸出-浸渣浮选、硫化铜钴精矿沸腾焙烧-浸出”的选冶联合成套工艺技术,全流程铜和钴金属回收率分别达到81.23%和59.19%,实现了铜和钴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9.
罗增鑫 《现代矿业》2020,36(3):103-107
某大型低品位金铜矿山较高品位铜矿石选用浮选工艺进行富集,低品位铜矿石则利用生物堆浸工艺生产阴极铜,该矿山生物堆场随着堆高的增加,酸铁不断浸出、铜浸出率下降。针对该生物堆浸低品位铜矿石,采用预先分级、选冶联合工艺,并对原有堆浸工艺进行优化,2 mm筛上产品柱浸试验浸出率为75.22%,比原工艺流程浸出率提高了5.08个百分点,铁累积浸出率同比下降了2.75个百分点。-2 mm产品通过浮选工艺最终可获得含铜20.20%、回收率87.21%,伴生金品位3.6 g/t、金回收率58.74%,伴生银品位83.7 g/t、银回收率为68.28%的铜精矿,以及含硫47.12%,回收率33.00%的硫精矿。预先分级、选冶联合工艺铜综合回收率为79.55%,较原生物浸出工艺铜浸出率69.14%提高10.41个百分点,并伴生回收贵金属金、银及副产品硫精矿,使用该工艺可增加利润约1.16亿元。工艺改造后不仅可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可降低酸铁的浸出,大大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大冶含铜钴硫精矿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硫精矿、硫精矿氧化焙烧渣和硫精矿氧化-还原焙烧渣中铜、钴的同步浸出行为,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等工艺参数对铜、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精矿氧化-还原焙烧渣中的铜、钴最易被浸出,浸出条件为:浸出温度70 ℃、浸出时间4 h、固液比1∶5,此时铜和钴浸出率分别为91.46%和65.84%; 采用氧化-还原焙烧-浸出-磁选联合流程处理硫精矿时,可获得铁品位62.31%、回收率68.26%的铁精矿,该工艺实现了硫精矿及焙烧渣中铜、钴、铁资源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1.
刚果(金)某硫化铜钴矿铜品位为1.16%,钴品位为0.27%,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96.93%的铜赋存在独立硫化铜矿物中,而68.75%的钴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采用传统生产铜钴混合精矿的浮选流程,为保证浮选回收率所导致的大量黄铁矿混入,使得精矿铜、钴品位仅有19.33%和2.73%,钴金属在销售时无法计价,同时增加了运输成本。采用乙基黄药和Z-200作为混合捕收剂,NaHS和CMC分别作为调整剂和抑制剂,生产出铜钴混合精矿,再采用石灰调节矿浆p H值在12.5以上扩大含铜矿物与含钴黄铁矿间的可浮性差异进行铜钴分离,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为36.59%,钴品位仅为0.91%,铜回收率达到了80.40%,而分离出来的钴精矿钴品位达到了9.69%,铜品位仅为7%,钴回收率达到了较高的80.95%,技术经济指标获得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刚果(金)某硫化铜钴矿位于加丹加省利卡西市,属中非铜钴矿带典型的硫化铜钴矿,矿石含铜1.50%、钴0.48%。根据矿石中铜钴矿物难以浮选分离的矿物特性,确定了"铜钴混合浮选"的原则流程。结合新型高效选择性捕收剂BK404B及铜钴活化剂BKNA,采用"一粗两扫三精-粗精矿再磨"的工艺流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含Cu 26.93%、Co 7.24%,铜回收率93.70%,钴回收率78.42%的铜钴精矿。另外,针对浮选闭路试验尾矿,通过强磁选强化对钴的回收,可获得含钴1.18%,钴回收率3.20%的磁选精矿,浮磁精矿合并后满足销售要求,即采用浮-磁联合工艺使钴的回收率提高3.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云南某铜钴矿的选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冶联合工艺流程处理云南某铜钴矿石, 最终可获得铜精矿含铜16.95%、铜回收率60.28%, 铁精矿含铁62.25%、铁回收率90.3%, 钴精矿含钴13.02%、钴回收率86.5%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叶平先  王刚 《矿冶》2022,31(1):41-48,84
对刚果(金)某复杂难选砂岩型高钙镁铜钴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铜、钴品位分别为3.01%、0.15%,杂质元素CaO和MgO含量分别为11.22%、10.26%.其中铜主要以辉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矿形式存在,钴主要以含钴白云石、钴斜硅铜矿等氧化钴矿形式存在.辉铜矿有部分被氧化,在边...  相似文献   

15.
赞比亚某复杂铜钴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赞比亚某铜钴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根据矿石中铜、钴矿物的可浮性差异,通过使用高效选择性捕收剂BK404,采用优先选铜-尾矿选钴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铜精矿含铜32.48%,回收率89.75%;钴精矿含钴1.58%,回收率46.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